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

张培元

月刊

1672-7649

JCKXJS@shipol.com.cn

010-64831773-810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舰船科学技术/Journal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思维在载人潜水器设计中的应用

    姜磊龙如银王育红苏忻...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思维以及系统方法论在复杂巨系统的设计上有着极大优势.载人潜水器作为一种大型装备,其设计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系统方法论.本文对载人潜水器的组成、功能等进行介绍,对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论应用于载人潜水器设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对常见的系统方法论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示例,从载人潜水器总体、载人潜水器分系统之间、载人潜水器分系统自身等层面,对载人潜水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系统方法进行介绍.最后,以生命支持分系统为例,从该系统的运行时长及故障数量角度出发,验证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论在该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系统思维系统方法论载人潜水器生命支持系统

    基于ADAMS建模的海上航行横向干货补给姿态控制优化设计

    沈佳辉胡泽众严梅剑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海上航行横向干货补给物资安全上接收船的关键技术,通过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进行力学分析,运用ADAMS建立高架索补给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海况、浪向、航速、站距以及接收站位置等信息,动态模拟航行横向干货补给作业流程,得到危险工况下的干货接收装置匹配性分析结果.并与传统静力学简化力学模型分析对比后,优化了航行横向干货补给设计工作.

    横向干货补给ADAMS作业流程匹配性分析

    基于BAS的模糊PID解耦算法在船舶动力定位中的应用

    耿骏杰孟帅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糊PID应用于船舶动力定位控制时,因无法保证量化比例因子选取到最优值可能限制控制性能.基于某动力定位船舶的三自由度运动模型,利用串联补偿解耦算法消除船舶横荡与首摇控制量的相互影响,选取纵荡与横荡的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Integrals of Time-weighted Absolute Error,ITAE)之和为目标函数,尝试利用天牛须搜索算法(Beetle Antennae Search algorithm,BAS)对模糊PID中的量化比例因子进行优化.利用Matlab/Sim-ulink,采用PID、模糊PID、基于BAS的模糊PID等3种控制策略,对定点定位工况下动力定位船舶在无干扰和瞬时干扰条件运动响应进行仿真.研究发现,相比于PID和模糊PID,基于BAS的模糊PID在纵荡和横荡运动控制上可显著提高控制精度并减少超调量,进而可改善动力定位系统性能.

    动力定位模糊PID解耦控制天牛须搜索算法

    基于自适应Kriging的耐压球壳可靠性计算方法研究

    冯士超万正权李艳青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耐压球壳的可靠性计算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Kriging的耐压球壳可靠性计算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在开展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方法获得样本点对应的承载能力,使用自适应Kriging方法结合ERF学习函数构建结构失效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可靠性计算.耐压球壳计算结果表明,10个验证样本点计算结果偏差均小于0.5‰,该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和计算效率.基于计算结果提出在开展自适应方法建立Kriging模型过程中,学习函数的收敛指标应随着计算方法的精度进行适当地调整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无失效方程结构的可靠性计算提供参考.

    耐压球壳自适应Kriging可靠性学习函数收敛指标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船用螺旋桨变形分析

    牛凯梁艳沈中祥叶爱青...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采用螺距仪的测量方式效率低且准确性有待提高,为了准确获取船用螺旋桨的变形情况,提出一种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其测量并进行变形分析的方法.在获取多视角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后,先进行裁剪去噪的预处理,然后对点云进行基于改进的SAC-IA粗拼接和K-D Tree加速处理的ICP精拼接,并对拼接精度进行分析,最后在CATIA软件中对比基于点云建模拟合的模型与原设计模型,得到船用螺旋桨直观且具体的变形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三维激光扫描船用螺旋桨点云拼接变形

    三维增强型双箭头负泊松比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

    陈思远陈涛王禹杨金水...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二维双箭头负泊松比结构的初始刚度和强度,通过在二维结构中增加支撑连杆设计一种三维增强型双箭头负泊松比结构.利用力法正则方程和摩尔积分推导结构的宏观泊松比解析公式,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角度设置对结构宏观泊松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三维增强型双箭头负泊松比结构在动态冲击下的力学特性,阐明不同角度设计和冲击速度等参数对结构变形机理、失效模式、平台应力和比能量吸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维增强型双箭头负泊松比结构表现出显著的负泊松效应,且结构的刚度、强度明显提高;在不同的冲击速度作用下,三维增强型双箭头负泊松比结构的平台应力和比能量吸收均随角度减小而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对航空航天和船舶工程等领域的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增强型双箭头结构宏观泊松比动态冲击平台应力比能量吸收

    碰撞冲击载荷下船用LNG燃料罐的结构强度评价

    温小飞聂钰明汪家政郁惠民...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LNG燃料船舶在碰撞事故发生情况下的LNG燃料罐结构安全问题,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参照规范形成碰撞载荷计算及加载、结构强度评价等方法,提出碰撞冲击载荷作用下船用LNG燃料罐结构安全评价的解决方案.以18 m3船用LNG燃料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计算分析,评估碰撞载荷作用下LNG燃料罐筒体、封头、内外容器间的支撑结构及鞍座等部件的应力水平和总体结构安全状况.结果表明,该船用燃料罐各构件应力均小于规范中的许用值,强度满足要求,符合行业规范,验证有限元分析方法在LNG燃料罐结构强度评价的可行性;内容器是工况条件下最容易失效的结构,其最大应力可达123.63 MPa,与许用值相差13.07 MPa.

    LNG燃料罐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

    基于谱元法的加肋圆柱壳设备位置声学设计

    邹蕙阳张振海周茂盛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肋圆柱壳是水下航行器的重要结构形式,内部安装有大量机械设备,设备运行产生的低频振动通过基座等结构传递至壳体,引起壳体振动并产生低频辐射噪声,严重影响水下航行器的隐蔽性.通过开展机械设备安装位置声学优化设计研究,建立基于谱元法的加肋圆柱壳振动响应理论计算方法,得到不同安装位置设备振动引起的加肋圆柱壳振动响应,并以加肋圆柱壳整体法向振动响应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加肋圆柱壳内设备位置声学设计方法.数值计算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声学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对水下航行器机械噪声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谱元法加肋圆柱壳设备位置声学优化

    船舶短上层建筑(甲板室)甲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廖世扬刘俊曾文源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短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由于规模小,横剖面正应力沿高度分布不满足平断面假定,应力分布规律与一般船型上层建筑不同,规范中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依据.以一艘典型的短上层建筑油船为研究对象,设计多种短上建方案,借助有限元法对船舶短上层建筑甲板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讨论了短上层建筑长度、高度及其所在位置的影响,有限元结果与斯曼斯基和库尔庙莫夫理论公式结果的对比表明两式都有一定局限性,预报短上层建筑甲板应力会有误差.进一步在有限元结果和理论公式基础上提出新的短上建甲板应力分布公式的基本形式,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对短上层建筑正应力进行拟合,得出短上层建筑船型的正应力沿高度分布规律公式,验算结果表明新公式适用性较好,可为早期短上层建筑船型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短上层建筑强度计算正应力分布规律指数拟合

    船岸标一体智能航行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牟瀚知吴军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舶自主航行难题,设计与开发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船岸标一体智能航行实验系统,包括航路标识模块、船载感知载荷模块、航行器控制模块.该系统能实现船舶在每个航路转向点前,仿真预报船舶操纵运动轨迹,使用PID控制航模操舵,以提升转向控制精度.经船舶自主航行测试,验证了船岸标一体协同控制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新一代航运系统中船舶智能航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航行智能控制船岸标一体实验系统STM32微控制器PID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