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今传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今传媒
今传媒

月刊

1672-8122

jcmxsb@126.com

029-88820311 88820312

710068

西安市129号信箱

今传媒/Journal Today's Mass MediaCHSSCD
查看更多>>《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今传媒杂志社主办的一份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今传媒》前身《报刊之友》创刊于1992年,2003年更名为《今传媒》,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龙源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中文电子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及教育效果实现路径

    王万琼桂署钦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将其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厚植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三个来之不易"。因此,高校及教师应重视挖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新媒体平台立体诠释、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红色研学活动,提升实践育人效果,并关注大学生的获得感,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教育类政策信息的传播机制研究——以武汉市"双减"政策为例

    彭献泽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推行"双减政策",教育相关部门应重视和解决教育类政策信息传播渠道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教育类政策的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双减"政策的传播效果除了受家长自身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传播各渠道的特点影响,同时政策信息在传播中表现为大圈层的形式多样和小圈层的内容多样。在"双减"政策传播中,一些渠道信息的传达十分明确,使得家长及时了解到"双减"政策带来的好处及其实施的真正意义,但是教育政策在某些渠道的传播也存在不足,导致信息传播受阻并且影响了"双减"政策的传播效果。对此,本文根据教育类政策信息的性质和传播特点,对"双减"政策的传播机制及其信息在各传播渠道上的通畅度进行了分析,旨在对优化教育类政策信息的传播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政策传播传播效果精准传播互动仪式链

    基于传播学5W模式的国际中文教育风险及规避策略

    赵婧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一定的现实或潜在风险。本研究运用PEST分析法对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外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传播主体、内容、途径、受众、效果等传播学5W视角建立风险规避策略模型,提出了教师为魂、文化为根、科技为力、学生为本、反馈为能的风险规避策略,旨在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国际中文教育PEST分析法5W传播模式风险规避

    大学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岳贤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基于"讲好中国故事"视角的大学英语课程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的主要方向之一,"讲好中国故事"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可以使语言、人文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研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加强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合适的"中国故事"元素,旨在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讲好中国故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生创新思维系统的古亭模型构建研究

    赵辉李茂华王国栋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更是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各行各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基础,构建大学生创新思维系统势在必行。此研究阐述了创新思维的不同概念,分析了高校创新教育中大学生常用的创新思维,并对应古亭的建筑结构,构建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系统古亭模型,旨在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大学生创新思维系统古亭模型

    培植高职院校水利专业学生扎根基层理想信念的对策——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郭曼董自稳牛健峰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对其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部署。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水利专业大学生培植理想信念扎根基层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扎根基层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要通过学校主体、思政融通、企业参与三体联动培植水利专业学生扎根基层理想信念的对策,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水利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水利专业学生基层工作理想信念教育

    从符号学角度浅析少儿话剧的教育作用

    陈奕龙方静静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符号学是当今文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方向,以少年儿童主演的话剧(以下简称"少儿话剧")也是当前教育界、戏剧界的研究热点。少儿话剧进入文化符号学的理论范畴,不仅可以拓展理论的普遍性,也可以分析少儿话剧对文化、教育领域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符号学的概念,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阐述了少儿话剧的符号内容以及少儿话剧剧本案例的符号学意义,旨在通过这种跨界探讨,为少儿话剧的编排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激发少儿话剧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

    文化符号少儿文艺少儿教育话剧编排

    桃源幻灭与失落的人生

    赵楠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外桃源"这个美好的文学意象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探索构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前承先秦的"大同社会",后启唐宋的"大辟天下寒士",三种社会模式都反映了纷乱时代背景下人民对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与"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这两种社会理想有着本质的差别:一是构建三种社会理想的哲学思想不同,"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都是儒家思想的产物,而"世外桃源"是道家思想的产物;二是存在着"公"与"私"的不同,"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都以"公天下"为目标,积极入世,而"世外桃源"离群避世,将目光聚集于百姓,为研究纷乱时代下个体为求生存而挣扎的悲剧命运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结合陶渊明的家庭出身、人生变故、宦海浮沉等历程,分析了隐喻在"桃花源"背后美好人生理想走向幻灭的命运悲剧,旨在运用对比冲突的手法探究悲剧形成背后的社会历史成因,凸显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世外桃源陶渊明隐喻悲剧

    学人風采

    习雪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