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畜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畜生态学报
家畜生态学报

陈玉林

月刊

1673-1182

jcst@x263.net

029-8709113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家畜生态学报/Journal Acta Ecologae Animalis Domasti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业林科技大学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已被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8家收录为源期刊。主要刊登动物环境生理、环境营养、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遗传生态、疾病生态、系统生态、以及畜牧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场工艺设计、畜牧场环境控制、环境检测与评价、畜牧场环境保护、农牧业生态系统设计与评价和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发面的研究论文、西部论谈、科学试验、观察分析、管理者阅读。适合农林院校师生、畜牧兽医及生态工作者和畜牧业者、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0年云南省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析

    张振兴李占鸿王斌宋建领...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云南省2020年度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别在昆明、红河、曲靖、大理、楚雄、昭通等地111个养鸡场采集疑似发生呼吸系统疫病鸡肺脏、脾脏、喉气管等组织混合样品111份.采用PCR检测方法对疑似样品进行副鸡禽杆菌、鸡毒支原体(MG)、滑液囊支原体(MS)、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禽流感病毒(AIV)、鼻气管鸟杆菌(ORT)等传染性疾病病原核酸检测,对部分核酸样品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副鸡禽杆菌、MG、MS、NDV、IBV、ILTV、ATV、ORT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92%(21/111)、10.81%(12/111)、5.41%(6/111)、4.50%(5/111)、2.70%(3/111)、39.64%(44/111)、9.00%(10/111)、18.92%(21/111);混合感染占 32.43%(36/111),2 种、3 种和 4 种病原混合感染分别占18.92%(21/111)、11.71%(13/111)和1.80%(2/111).由此可见,云南省2020年度鸡呼吸系统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以副鸡禽杆菌、ILTV、ORT为主.

    呼吸系统疫病进化分析阳性率

    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王振韩永胜张淑芬丁昕颖...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畜牧业产能的提高和日益严峻的畜禽粪污污染之间的矛盾,充分挖掘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潜力,避免过量施用对环境带来的潜在重金属危害,本试验采用牛粪有机肥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根据牛粪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配施比例,设置5个处理,测定收获后不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铜、锌各形态质量分数,并进行土壤有机碳和pH的测定.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配施牛粪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Cu、Zn的总质量分数,DF1处理组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下降了 25.54%、39.20%;与CK组相比,DF1和DF2处理组可交换态Cu分配率从15.86%分别提高至28.13%、42.02%,促进残渣态向可交换态转化,DF2处理组对分配率的提高幅度最大;与CK组相比,CD和DF1处理组残渣态Zn分配率分别降低至39.27%、38.40%,DF2处理组变化幅度最大,降低至24.33%.配施牛粪有机肥后,土壤pH、有机碳含量有上升趋势,其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中有效态铜、锌的分配率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相关性显著(P<0.05),同时土壤有效态锌与土壤pH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相关性显著(P<0.05),但重金属铜的有效态与pH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施用牛粪有机肥时应严格遵循测土配方算出的实际需求量,避免过量施用,增加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牛粪有机肥化肥配施

    黑水虻幼虫处理猪粪的应用成效研究

    胡清泉沙茜鲍晓伟杨仁灿...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黑水虻幼虫处理猪粪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成效,在云南省4个示范点同时开展黑水虻幼虫处理猪粪效果研究,比较不同示范点间猪粪的转化效率、处理前后猪粪理化特征参数变化、虫体、虫沙营养价值.结果显示,4个示范点猪粪减重率为59.92%~71.13%,全氮减少率为42.83%~61.73%,全磷减少率为42.83%~61.73%.黑水虻幼虫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粗蛋白含量为38.08%~41.04%,粗脂肪含量为28.27%~33.75%,4个示范点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禄丰、曲靖示范点的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武定、石屏示范点间差异显著(P<0.05).亮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在示范点间差异显著(P<0.05),谷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组氨酸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绝对优势,为46.65%~53.81%,尤其以油酸、棕榈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8.57%和16.10%.虫沙中有机质、总养分、pH、蛔虫死亡率、大肠杆菌数均符合国标中有机肥的标准,有机质含量特别丰富,为73.87%~78.88%,总养分含量为8.20%~9.90%,高于国家标准.结果表明,4个示范点的处理成效显著,黑水虻幼虫环境适应性较好,促进了猪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畜禽粪污的持续发展,黑水虻幼虫处理猪粪技术可大范围地在养殖企业推广应用.

    黑水虻幼虫猪粪转化效率营养价值

    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车笑吟闫满沙万里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能感染多种宿主,可引起禽霍乱、猪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牛羊及兔的出血性败血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病原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增加.近几年的研究中更是经常发现部分病原菌会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抗生素产生较强的耐药性.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对6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机制进行了总结,为新药的研究以及新型疗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耐药机制

    基于环境控制的水禽(鸭)养殖模式及发展趋势

    梁伟宋家帅鲍恩财林勇...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设施畜牧业的大力发展,水禽养殖模式正在逐年演变.由于传统的水域开放式养殖对禽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愈加严重,旱地平养应运而生.然而,传统的旱地平养也仅仅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针对增加土地利用率和减少病毒侵害等问题,层叠式笼养和发酵床网上养模式成为水禽养殖的大势所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水禽养殖模式已逐步从标准化、规模化到集约化、自动化再到福利化方向发展.本文调研国内各地区水禽养殖模式及相应设施装备,总结国内水禽养殖模式类型及发展历史,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水禽养殖模式发展历史设施装备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2024年《家畜生态学报》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