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建平

双月刊

1674-8107

xuebao@jgsu.edu.cn

0796-8105826

343009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井冈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动态与进路展望

    吴凯丽卢黎歌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甫一提出,便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与研究热潮.当前学者们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丰富内容、重要意义、实践理路以及原创性贡献等展开多维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格局.在回顾与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研究的路向:深挖研究内容,强化研究的学理性、系统性与整体性;拓宽研究视野,采用多学科跨文化的研究视角,秉持大历史观的理论视野;创新研究方法,采取实证研究法、问题导向法以及政策文本分析法将研究引向新阶段.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自信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必然、理论特征及实践进路

    郭呈才蔡澳宁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人民性、系统性、创新性、开放包容性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坚持党的领导,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完善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文明交融互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逻辑特征实践进路

    在斗争精神传承中厚植新时代青年"三气"

    刘晓根刘显龙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斗争精神作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百年斗争历程中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精神面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中,面对部分青年在斗争志气、斗争骨气、斗争底气中存在的不足,新时代的青年应不断锤炼斗争意志、学习斗争历史、掌握斗争本领,在弘扬斗争精神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斗争精神青年志气骨气底气

    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表达

    刘斌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根和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鲜明品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百折不挠,浴血奋战,探索革命新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创建了新中国,形成了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等在内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用智慧、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表达

    海外学者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及其传播启示

    马志霞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近代中国人很早就开启了对现代化的关注和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现代化才得到了推进与拓展.海外学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进行了持续关注和研究,他们围绕中国现代化的性质、特征、内容及世界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认知和结论.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海外学界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呈现出扩大和激增的趋势.近年来,海外学者关于中国现代化命题研究的态度、立场、内容、方法等方面更凸显出新的特点,呈现出新动向.针对海外学者的认知及变化,我们只有做到立足全球建构中国话语体系、通过对话交流消弭话语隔阂、利用数字赋能扩大话语影响,才能牢牢捍卫中国现代化研究的话语解释权及国际话语主导权.

    海外学者中国现代化研究动向传播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

    张保和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背景既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消费出口疲软的外部影响,又有国内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内生需求.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是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对立破解的思想;是对列宁、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推进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更是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现代化实践的总结.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逻辑

    新名词、外来语与清末的"新小说"——以《新中国未来记》《东欧女豪杰》《自由结婚》为例

    张向东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具有革新倾向的小说,在词汇方面,大胆创造、引进和使用了很多表现新事物、新思想、新行为的新名词与外来语.这些新词汇,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层面,还是在语言形式层面,都改变了旧文学的主题与文体.通过对三部清末"新小说"文本中使用新名词、外来语的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新小说"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两个方面逐渐显露出现代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清末的文学在新词汇的创造和使用方面为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在语言层面作出了开拓性、奠基性贡献.

    新名词外来语清末新小说

    缺失、成长与另一种真实——论路文彬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赵琪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女性书写来看,路文彬于男性中心主义的话语遗留中书写出了女性主体上的缺失.而开掘从非存在到存在道路的渴求,则使他在对女性主体缺失的检视中,发掘出多条唤回女性主体的道路.这无疑是路文彬"相对正确地贴近女性的世界"的努力与突破.不过,学者型作家的身份、伦理学领域的多年深耕,使得路文彬的女性书写并未止步于此.随后,他直接将一些超脱了庸常真实的个体放置在读者面前,以求建构更加合理的女性乃至个体的存在方式.

    路文彬女性书写小说

    《说文解字》的"字用"思想发微

    李运富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通常被看作"形"书,其说解汉字的方法及对汉字的具体解析得到学史肯定.本文认为,《说文》还有重要的字用学价值,其"字用"思想可以从《说文·叙》和《说文》正文对字的解释两个方面考察.在《说文·叙》中,许慎揭示了"假借"之"依声托事"的用字实质;用"古文"泛指古代文字,表面上是字体概念,实际上指的是古文字的结构和古文献中的用字;许慎对文字的定义和文字功能的表述体现了职用实质;许慎对时人谬解文字的批评,对《说文》编撰目的和编撰原则的说明也都是从文字使用角度表述的.《说文》正文对每个字的解说首重意义,形体分析只是对意义的印证;《说文》解说中常用"古文以为某"来揭示古代不同于汉代的用字现象;《说文》的"重文"如"古文作某""某古文"等也是就字的功能而言;"一曰"的说解则反映了同字异用现象;《说文》还常引用书例来证明字义.这些都说明《说文》从服务解读经书的目的出发,非常重视汉字的使用功能,多方面揭示了汉语字词的各种关系.

    《说文解字》汉字职用字词关系字用思想

    日本禅籍抄物与《汉语大字典》修订琐议

    雷汉卿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适当增补字头和沟通字际关系是字典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日本禅籍抄物能够真实反映书写时代的文字面貌,可视为近代汉字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本文试从增补字头和字际关系方面入手,就禅籍写本(抄物)所见俗写字对于《大字典》修订的价值略加讨论.

    抄物《汉语大字典》字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