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与红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与红外
激光与红外

耿林

月刊

1001-5078

jgyhw@ncrieo.com.cn

010-84321137

100044

北京399信箱

激光与红外/Journal Laser & Infrar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电子部激光与红外专业情报网、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与光电子学分会的联合刊物,报道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科技进展、新技术成果等。设有综述与评论、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器件、光电材料、市场动态和文献信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于DIRCM系统的激光源研究进展

    赵志刚赵镇王德飞刘虎...
    1651-1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外精确制导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红外诱饵、红外全向干扰等防护措施的对抗效能迅速下降.定向红外对抗系统只在实施干扰时辐射激光,光束窄、能量集中、无需加热,且隐蔽性和时效性强,是当前应对红外精确制导弹药的主流平台.激光源作为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的核心组件,对干扰效能的发挥意义重大,一直备受关注.介绍了可用于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的量子级联激光器等六类激光源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激光源的集成性、稳定性和适配性对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激光源定向红外对抗量子级联

    中红外激光技术研究进展

    张熙宁唐晓军陈国刘昆...
    1659-1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介绍了 3~5 μm中红外激光的主要应用领域,概述了该波段中红外激光器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中红外激光器的主要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总结其关键技术;结合应用场景,指出不同方案工程应用的难点和特点.最后,对中红外激光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红外激光直接激射非线性频率变换超短脉冲定向对抗

    基于WGM微腔自注入锁定压窄线宽技术研究

    张军康朝烽杨煜陈天赐...
    1667-1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音壁模式(whispering gallery mode,WGM)微腔具有超高Q值和极小的模式体积,并且还存在一种弱后向瑞利散射.利用WGM微腔的该反馈机制,可以实现激光线宽几个数量级的压缩,基于此设计了一种窄线宽激光器.利用数值仿真分析了自注入锁定过程中的光学行为,具体而言分析了系统中相位、失谐、后向散射、耦合效率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并使用半导体激光器进行了验证实验,半导体激光器中心波长为1552.126 nm,实验中将7 MHz线宽激光输出压窄至500 kHz.基于该方案实现的窄线宽激光器具有轻量化、便捷性高、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因而,这种窄线宽激光器在激光干涉测量、激光陀螺、激光测距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窄线宽回音壁模式微腔瑞利散射自注入

    可饱和吸收环镜滤波器的环形腔双波长激光器

    夏志鸿果鑫张振鹤赖榕...
    1674-1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可饱和吸收环镜滤波器的环形腔双波长激光器,在3 dB光纤环镜中插入未受泵浦的掺铒光纤(EDF)做可饱和吸收体,构成可饱和吸收环镜滤波器,将此滤波器插入环形腔激光器中,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来实现双波长的稳定输出.经过计算选择6.4 m的EDF作为增益介质,使用一段2 m未泵浦的EDF与2×2的3 dB耦合器结合形成可饱和吸收环镜滤波器来抑制超模.为抑制常温下EDF的均匀展宽导致模式竞争,选择1554 nm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和1562 nm的FBG进行双波长激射,在Optisystem平台上进行仿真并搭建实验来测试输出激光的输出功率斜率效率、光信噪比、稳定性等.实验中得出了在室温下稳定输出的双波长激光,两波长各自的光信噪比为54.7 dB和57.5 dB;中心波长变化分别小于0.04 nm 和 0.55 nm;3 dB 带宽均为~0.126 nm.

    环形腔激光器双波长可饱和吸收环镜滤波器偏振控制器信噪比

    基于LabVIEW的光纤激光器稳频系统设计

    刘帆郭文阁刘丹丹阮军...
    1681-1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工控机、NI数据采集卡、外围光路搭建激光稳频硬件系统,以调制转移光谱技术为基础,使用LabVIEW FPGA开发了一套单频光纤激光器数字稳频控制软件.基于调制转移光谱产生的伺服控制信号,通过采集误差信号,经PI处理后控制压电陶瓷伸缩,将780 nm的激光频率锁定在铷原子的超精细跃迁谱线上.Allan方差结果显示,短期稳定度为1.52 × 10-11@10 s;长期稳定度优于1.56×10-11@100000 s,可连续运行20天以上.该数字稳频软件利用图形化编程语言,大大节约开发周期,操作界面直观简洁,方便用户分析处理.已成功应用于铷87喷泉钟系统中,且该稳频系统具有通用性,可应用于原子干涉仪、激光陀螺仪等精密测量领域.

    单频光纤激光器调制转移光谱LabVIEWFPGA数据采集卡数字稳频

    基于单压电变形镜的散斑抑制研究

    孙冲俞历程鲍凯业马剑强...
    1688-1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激光的高相干性产生的散斑严重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压电变形镜的散斑抑制方法.搭建了基于61单元压电变形镜的测试系统,研究了面形复杂度、幅值、更新频率对成像散斑对比度的影响.当参与工作的致动器数目为61,面形更新频率为2.6 kHz,波前面形RMS为1.8 μm时,散斑对比度降低到4%以下,此时散斑被明显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面形复杂度越高、更新频率越快、幅值越大,得到的图像的散斑对比度越小,获得的图像信息越好.

    自适应光学压电变形镜散斑叠加散斑抑制

    基于动态激励的三维封装内部缺陷检测

    聂磊张鸣于晨睿骆仁星...
    1694-1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通孔是一种实现三维封装的关键技术,由于独特的垂直互连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硅通孔工艺较为复杂,出现缺陷几率增大,而这些缺陷不易被检测,进而影响了封装性能与可靠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激励的内部检测方法,通过对封装芯片施加动态热激励,激发内部缺陷产生异常温度分布,采集封装外表面温度分布时间序列图像,利用深度学习进行识别分类,实现内部缺陷的外部诊断.首先构建三维封装模型进行有限元瞬态热仿真,通过仿真分析揭示了内部缺陷会对温度分布产生细微影响;构建三维卷积神经网络C3D模型,通过分析温度梯度分布图像随时间变化规律来实现对缺陷的识别与分类;搭建试验检测平台,制备含有不同缺陷的三维封装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动态激励的内部缺陷检测方法分类准确率可达到97.81%,可为三维封装内部缺陷的检测提供新思路.

    硅通孔三维封装动态激励红外图像缺陷检测

    基于改进LCCP的堆叠目标点云分割算法

    高显棕金建辉
    1702-1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点云分割作为无序分拣任务中的一个重要处理步骤,其分割精度直接影响后续的目标识别与姿态估计准确率.针对传统LCCP算法在物体复杂堆叠场景下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LCCP的点云分割算法,首先使用改进的VCCS算法将点云划分为超体素,通过融入高斯曲率信息,进一步改善超体素容易跨越物体边界的问题,然后判定邻接超体素的凹凸连接关系,为了进一步减小噪声的影响,对于所有体积小于给定阈值的超体素,判定其与所有邻接超体素间的连接关系,合并所有凸连接的超体素,得到最终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比于LCCP和CPC算法在分割精确率上提升了 3.1%~22%,且算法整体性能有明显提升.

    点云分割高斯曲率超体素凹凸连接

    激光陀螺引燃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婉妮
    1709-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棱镜式激光陀螺引燃不可靠的现象,系统地研究了基于外置电极加载高频电场激励激光器件谐振腔的引燃方法,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激光陀螺引燃电压的获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增加谐振腔引燃可靠性的措施,通过缩短引燃阴极和引燃阳极之间的距离,有效降低了谐振腔所需的引燃电压值,从而使工作气体局部更容易被激发,进而产生雪崩效应,使整个内部空间的工作气体被激发,实现激光器件谐振腔的正常持续工作.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激光陀螺谐振腔在高、低、常各温度段可实现大于99.9%的可靠引燃.

    棱镜式激光陀螺引燃谐振腔电极

    基于奇偶行分时复用的CTIA读出电路

    王熙远程禹申人升常玉春...
    1714-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短波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高动态范围读出电路.输入级采用电容跨阻放大器结构.通过分时复用奇偶行中像素运放作为比较器,实现各像元的转换增益可单独切换并根据背景辐射自适应调整,像素中的积分电容、采保电路、源跟随器等模块由奇偶像素共用既节省面积又提高了像素设计的自由度.该结构在不增加像素面积情况下,增大了满阱容量,降低了等效噪声电荷,提高了动态范围.读出电路像素阵列大小为64 ×64,像素间距为30 μm.仿真结果表明读出电路的噪声电荷为57.8 e-,满阱容量为12.5 Me-,动态范围为106 dB,读出速率达10 MHz.

    电容跨阻放大器读出电路红外焦平面阵列自选电容分时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