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与红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与红外
激光与红外

耿林

月刊

1001-5078

jgyhw@ncrieo.com.cn

010-84321137

100044

北京399信箱

激光与红外/Journal Laser & Infrar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电子部激光与红外专业情报网、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与光电子学分会的联合刊物,报道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科技进展、新技术成果等。设有综述与评论、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器件、光电材料、市场动态和文献信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icroBlaze的激光告警最小处理系统设计

    王忆夏焦凯强
    915-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激光告警系统高角度分辨率与小型化设计兼容的需求,基于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研究了 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的体系结构,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MicroBlaze软核的激光告警最小处理系统.该设计通过MicroBlaze软核搭建微处理器平台,与设备功能所需的外设IP核联合完成可编程系统芯片(SOPC)的设计,单片集成处理的设计使得信号流转发生在单个芯片内部,大大提高了数据运算速度与数据交互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很好实现了对激光信号的采集、处理,与外部设备串口通信结果符合预期.

    激光告警MicroBlazeIP核SOPCSDK

    红外探测器锗窗口无助焊剂回流焊接工艺研究

    赵璨回品李硕
    920-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红外探测器锗窗口无助焊剂回流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在还原性气氛下使用铟焊料片对不同镀层体系的锗窗口和可伐合金进行了焊接试验.通过对不同镀层体系下焊接的窗口部件的焊缝形貌、真空漏率分析、X射线无损检测分析以及可靠性试验分析,表明通过对锗窗口和可伐合金焊接面镀金处理,在还原性气氛下回流焊接可以制备出满足密封要求和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窗口部件.

    红外探测器锗窗口回流焊接还原性气氛

    冷屏对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性能的影响

    甘玉梅赵农于小兵
    924-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国内早期中波320 ×256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与国外同类产品在装机性能上的差异,采用三种实验方法检测了国内外探测器组件的光电性能,通过对探测器组件光电转换和结构的分析,确定出杂散光在冷屏内部的反射是导致测试结果差异的原因,冷屏内表面黑化层和结构形式是影响组件实际应用的关键.冷屏结构改进后,有效改善了国内探测器组件的实际应用性能.

    冷屏辐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杂散光

    红外遥感相机成像参数优化研究

    金占雷晋利兵董杰吕玮东...
    929-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优化红外遥感相机成像参数,文章首次提出信噪比-动态范围积相机性能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红外遥感相机的噪声电压模型并深入分析噪声影响,当恒定噪声电压项远大于时变噪声电压项时噪声电压模型可以近似简化为线性模型.进而建模分析了积分电容和积分时间对信噪比和动态范围的影响,并首次提出信噪比-动态范围积作为相机性能评价的指标.信噪比-动态范围积随着积分时间同步增大,积分时间较小时增速较快,积分时间较大时增速迅速下降;信噪比-动态范围积随着积分电容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极值.研究结果对红外遥感相机的参数优化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红外遥感噪声信噪比动态范围信噪比-动态范围积

    非色散红外CO2传感器温度补偿研究

    吴文杰
    935-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非色散红外CO2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易受温度影响的问题,提出双半椭球形双通道气体吸收腔室和广义高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补偿温度的新方法.首先双半椭球形双通道气体吸收腔室的半椭球形长轴右侧焦点与右半椭球形长轴左侧焦点重合,红外光源位于左、右半椭球形长轴的焦点重合处,检测器位于半椭球形长轴的另外一个焦点处,该结构能够使光线被气体充分接收,减小了光线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接着差分计算单波长双通道热释电探测器输出电压获得CO2气体浓度.最后分析广义高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形状参数与辅助形状参数对提高逼近效果的影响.实验显示在双半椭球形双通道气体吸收腔室结构中,长轴长度为4 cm和短轴长度为3 cm则CO2气体吸收率达到最大值.常温25℃时,CO2不同浓度测量误差变化不大,绝对误差波动范围在0.004%~0.006%之间,相对误差波动范围在0.067%~0.100%之间.CO2浓度2%时,不同温度测量误差变化较大,绝对误差波动范围在0.001%~0.024%之间,相对误差波动范围在0.017%~0.400%之间,测量浓度为2%的CO2气体传感器响应时间的6次平均值为27.46 s,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

    双半椭球形双通道焦点非色散红外温度补偿

    某高精密光电转台结构设计与模态分析

    叶栋吴波郑宏军傅宏韬...
    94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高精密搜跟一体光电设备为目标对象,根据该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设计了一种高精密光电转台,对高精密光电转台样机进行装配与检测,确保轴系晃动误差值满足技术指标要求运用ANSYS软件对光电转台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出高精密光电转台的固有频率高于工作频率,不会产生共振现象.该高精密光电转台的实际使用效果表明该结构设计是成功的,对同类型转台类产品结构设计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高精密光电转台轴系晃动误差模态分析结构设计

    某机载光电系统风冷散热翅片优化设计及仿真

    李书培孙冬明张赛胡建飞...
    951-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载密闭空间电子组件散热问题,对被动风冷翅片散热器进行了设计优化及仿真分析.首先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翅片厚度、翅片间距以及翅片高度为分析因素设计了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基于CFD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翅片形式的散热器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基于极值分析对各因素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影响显著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翅片高度对散热器性能影响最大,翅片间距次之,翅片厚度影响最小,并得到了最优的翅片形式.

    翅片散热器数值分析正交试验

    典型光电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

    张熙宁温庆荣贾文溥张乾坤...
    958-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技术将多学科多物理场的系统通过多维异构时序数据进行统一设计和管理,可构建高保真度的数字化镜像模型.本文基于此项技术,对典型光电系统的数字化模型提出了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同时结合场景要素本征物理特性分析,描述了高真实感红外场景数字孪生仿真的关键技术.数字模型和场景仿真的有机结合能够准确地实现光电系统的实时交互和迭代运行及优化,高效高质量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

    数字孪生镜像模型光电系统场景仿真

    大口径离轴反射式星模拟器光机结构设计

    石宝领王永宪朱俊清关英俊...
    964-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高精度星敏感器地面测试任务中模拟无穷远处目标星体的实际应用需求,针对常规星模拟器体积庞大,装调及校准困难等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大口径、长焦距、可实现自准直功能的离轴反射式星模拟器光机结构,用来模拟无穷远处的恒星所发出的平行光.采用离轴反射式光学设计,避免中心遮拦.采用光管焦面分光方式,通过半透半反式分光镜的反射与透射功能实现光路的传递,压缩了镜筒长度;通过探测器接收分光镜透射的光像可直接辨别光学系统的准直性能,便于装调,且方便后期使用与校准;采用顶丝调节姿态降低了装调难度.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光机系统的入瞳口径φ210 mm,出瞳距离2100 mm,整机的系统波像差(rms)测量值为0.030 λ,可精确模拟0~7等星,工作波段500~800 nm,满足当前对高精度星敏感器的标定技术指标要求,为星模拟器的高效快速研制提供了一种设计方法.

    星模拟器光机结构离轴反射自准直

    基于改进YOLOv5的潜艇目标检测算法

    梅礼坤陈智利
    971-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潜艇目标检测缺乏对复杂背景和噪声的鲁棒性、对光照变化和视角变化敏感、难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潜艇目标检测器.通过C3_Transformer结构,有效提升了特征的全局上下文建模能力和长距离依赖性捕捉能力;通过simOTA解决anchorbased算法中正负样本不平衡问题,增强模型对小目标和困难样本的学习能力;利用decoupledhead的思想解决分类和位置预测任务的互斥性问题,提高检测精度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YOLOv5,改进后的模型Precision、Recall、mAP0.5、mAP 0.5∶0.95分别提高了 2.8%、10.9%、3.8%、14.7%,这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潜艇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召回率以及在不同置信度阈值下的平均准确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在实际检测任务中改进后的模型有效解决了"漏检"、"误检"的问题.

    上下文样本不平衡互斥性最优传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