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论坛
江汉论坛

曾成贵

月刊

1003-854X

jhltzbs@163.com

027-86789435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5号

江汉论坛/Journal Jianghan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管新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激励效应之谜

    唐文进邓苹艳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管新规作为资管行业首个统一的强监管政策,对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直接产生限制作用,但是对于实体企业创新的最终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以资管新规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广义DID模型可以厘清和验证资管新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影子银行化程度较高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显著提升,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资管新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更为显著.其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资管新规会通过抑制企业的"投资替代"效应和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成为"实体中介"两条渠道来促进企业创新.因此,强化金融监管,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势在必行.在推行金融强监管措施时,要尽量避免"一刀切"模式,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的投资业务,拓展中小企业等融资劣势企业的创新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监管资管新规企业创新激励效应之谜投资替代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的量化分析——基于2010-2023年政策文本的经验证据

    夏文雨万伦来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调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的整体布局,对于加速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可以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10-2023年国家层面出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偏好于采用环境型政策工具,把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作为最重要的政策目标,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少,对构建优质生态产品营商环境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重视不够,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参与较少.因此,必须注重各种政策工具的均衡匹配,强化政策目标的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作用.

    生态产品价值价值实现政策工具新发展格局

    资本逻辑的生成与劳动主体的重塑——从《雇佣劳动与资本》到《资本论》的文本分析

    张可欣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始终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与现实场域,但马克思绝非是将劳动主体与资本主体进行机械的二元对立,而是经历了从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出发,在建立了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之后,完成以资本逻辑为统摄来分析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视角转换.通过对劳动、劳动能力与劳动力的区分,劳动力商品成为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理论中介.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在资本逻辑的总体分析框架下成为商品、生产商品、消费商品,在创造使用价值与失去交换价值的矛盾中逐渐消解;另一方面,因资本具有普遍趋势与特殊限制的内在矛盾,在资本逻辑的矛盾本质与内在界限中,劳动主体的历史性、生产性、实践性与革命性得以重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资本资本逻辑资本界限劳动主体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思想源流与实践脉络

    王伯睿黄家顺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沃土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走出来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超越和突破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束缚,在系统把握党全面领导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紧紧依靠"两个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精髓在于它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深刻改变中国又广泛影响世界,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理论自信、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源流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能源正义与公正能源转型的新思考

    张万洪宋毅仁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后巴黎时代",能源正义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应有之义.能源正义以个人权利为价值归宿,公平分配人际间、区域间、国家间的能源利益与能源责任,为能源转型提供道德标准、价值理性与理论框架.能源正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吻合,能为我国能源转型之路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其中,人口规模与能源消耗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能源转型面临的基本国情,这既反映了能源转型之路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也意味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潜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能源共同富裕应当坚持能源转型中的共建共享原则.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要求重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思想建设与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全体人民共享能源正义,走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积极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能源正义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讲中国故事的话语叙事:生成、内涵和特色

    康凤云刘超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讲中国故事富有话语感染力和思想感召力,是对中国故事的权威表达,为传播中国方案、中国理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和实践范式.话语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习近平讲中国故事的话语生成有其独特的时代语境、实践基础、理论前提和文化根基.习近平立足现实问题、围绕时代新变化、放眼全球新发展,通过借用中国传统故事、提炼现代中国故事、融通世界与中国故事,将历史智慧转化为话语自信,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在话语交锋中实现话语主动,全景式展现了讲中国故事的话语内涵.习近平讲中国故事在话语主体上体现权威核心、在话语内容上体现守正创新、在话语空间上体现融通中西、在话语时间上体现贯穿古今、在话语形态上体现情理交融、在话语风格上体现自信从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故事话语叙事特色.

    习近平中国故事话语叙事中国形象

    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官僚主义及其矫治策略

    詹国彬陈鑫悦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嵌入公共管理领域后,在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同时也引发了数字官僚主义弊病.在公共管理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官僚主义通常以"痕迹主义"盛行、"电子衙门"林立、"信息烟囱"众多、"面子工程"泛滥、"信息轰炸"频繁等形式表现出来.数字官僚主义的出现和蔓延造成了诸多危害,包括背离数字政府建设初衷、加大基层工作压力和负担、削弱数字政府治理效能、损害政府公信力、增大政府问责难度等等.为此,需要通过平衡"人-技"关系、整合数字网络平台、优化绩效评价机制、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完善政府问责体系等策略来克服和消解数字官僚主义,以数字政府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共管理数字官僚主义数字政府数字赋能

    技术赋能背景下行政下沉与自治适应的互动逻辑——基于D市S镇"智网工程"实践的分析

    侯光辉张澄轩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技术日益被国家行政体制所吸收,代表国家治理的基层政府与代表社会自治的城乡社区之间的张力和互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基层治理的最终效能.在技术赋能之下,行政下沉的广度和深度都得以拓展,网格化为这一过程提供了资源柔性下沉的载体、基层力量整合的组织基础以及行政感知和信息汲取的触手.但是,行政下沉本质上是遵循党政统合体制运作逻辑的自在过程,而技术赋能只是助推了这一趋势.行政下沉也并不必然压缩自治空间,自治场域完全可能依托基层信任与网络基础激活社会资本,实现对行政的逆向吸纳,在特定场景下形成共生共融局面,从而促进基层社会的成长.

    网格化技术赋能行政下沉自治适应逆向吸纳

    论实体与主体的"感性—对象性"——兼谈唯物史观"感性活动"对"感性直观"的逻辑跃变

    孙琳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尔巴哈以"感性—对象性"作为逻辑起点,拆解了黑格尔的神秘主义体系,以感性的实体活动和实体关系化解抽象的思辨活动和思辨关系.在费尔巴哈看来,"感性"是对象化的直观,"直观"是对象化的感性;"感性直观"是"感性—对象性"的"实体实践"和"实体关系";"实体即主体"统一于"实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复调叙事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感性的人的活动"重新奠基"感性—对象性",实现对费尔巴哈实体性"感性—对象性"的逻辑跃变和彻底超越.

    实体主体感性直观感性活动唯物史观

    文明的升级:从法儒思想到马克思主义

    徐懿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的内核是法儒文明,即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共治天下的意识形态二元结构.然而,由于中华传统诸子百家均对工业文明无所涉及,中华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出现了迷失,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工业文明学说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超越传统的法儒文明思想体系,实现中华文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历史性升级.

    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马克思主义大一统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