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论坛
江汉论坛

曾成贵

月刊

1003-854X

jhltzbs@163.com

027-86789435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5号

江汉论坛/Journal Jianghan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荀子"能群"思想的"四维"分析

    刁娜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先秦儒家学者中,荀子最为明确地提出其群体观,主张"人生不能无群"且"人能群",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荀子以"分"作为人能群的原因,以"义"作为"分"而能行的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他认为"以分结群"和"以义成序"的根据在于人有"心",心可辨"分"识"义",即辨"人道";再进一步,在"以心辨道"的同时"以学增能",即践"人道";而"人道"的最终指向即是一个和谐的群体."分""义""心""学"都是一般、普遍意义的人类自身主体性的具体表现,是人之为人者,构成荀子"能群"思想的四个维度.人通过心辨、学能、尽分、守义而合于群体.

    《荀子》

    弃的美学——《祝福》的一种读法

    李永中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学术史来看,《祝福》一般解读为"礼教吃人"或"四大绳索"戕害人.如果回到《祝福》的生成情境,即1923年周氏兄弟从怡怡到陌路以及科玄论战鲁迅的缺席,《祝福》的读法就呈现出另一种可能性.本文从无家、无常、无声三个方面探讨"弃"的书写,以回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上溯"神思",下接"达性说",这种"弃"的感伤抒情形成了独特的"弃"的美学.

    《祝福》神思科玄论战美学

    符号学视域下的"还原鲁迅"

    张龙云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还原鲁迅"一直是1980年代以来重要的现代文学研究话题,但经过40余年的"还原",反而出现了更繁杂的鲁迅面相.透过符号学视角,可以恰切地描述这种困境:"还原"之"原"的鲁迅,实乃公共话语空间中携带繁复意义、能被感知的一个特殊符号,而非曾经的绝对实体.这个常识极易因鲁迅形象的生动而遭忽视.经过历史衍义和符号传播两个层面的符号化过程之后,"鲁迅"符号混杂着多重(甚至极端对立的)解释项,隐含着不同的历史语境与解释意图.悬设的"鲁迅本体"恰恰因为缺乏确定内容,最终又为不同解释之间的对话和面向未来的意义提供了可能.

    还原鲁迅符号学解释项历史语境意义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摹本寓言——鲁迅小说身体的现代性体验与主奴共同体建构

    胡志明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晚清到五四,"国民"几乎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在身体改革运动中关注的焦点,国民不断被中国知识分子"召唤"出来,以改造社会大众长期以来禁锢在传统君主世界的封闭思想.鲁迅往往在非理性的基础上对国民身体进行理性思考,展示"铁屋子"里的国民身体图景,通过人各有己的己立立人以及人种退化的身体变调,把孤独与寂寞、虚无与荒诞、生存与死亡、绝望与反抗等生命存在样态作为小说题材,有意识地探求本真生命与自由人性,由此推及民族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折射出五四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性时面临的巨大矛盾和困惑.

    鲁迅身体铁屋子人各有己人种退化

    共相与分殊:张承志与鲁迅关系重审

    雷晓楠王毅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承志也许是最难以言说的一位当代作家.从早期响彻文坛的小说《黑骏马》到最近散文集《三十三年行半步》,张承志所表现出的一贯、坚决、特立独行,使得他在当代文坛中的存在显得既简单又复杂.不管是张承志自己还是学术研究界,一直将其与鲁迅进行比对.鲁迅的确对后代作家持续地产生影响,而张承志可能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经典案例.两位作家在孤独、决绝和坚韧方面极具相似性.这在革命话语、知识分子同行、日本体验、价值信仰等重要方面均有涉及.不过,这些相似性最终在对底层民众的态度、传统文化的评估、终极形而上问题的思考等更深层次上,两人实则相背而行.

    张承志鲁迅文学比较

    高丽对宋朝认知轨迹与宋丽关系的变迁

    张弛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丽王朝虽然在地理上与两宋并不接壤,但它在宋朝建立后不久便与之建立了朝贡关系.然而,受辽、金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兴起的影响,宋丽关系发展十分微妙.高丽对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到抗辽的潜在盟友,再到汲取先进经济文化的对象的复杂过程,宋丽关系也因之"三立三绝".高丽对宋的认知之所以数度变化,背后有其国内政局变动、宋朝对丽政策以及东亚地缘格局演进等变数的影响.不过确定的是,高丽对宋文化上的认同与向往,支撑着高丽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依然不断寻求与宋建立联系,使宋丽关系断断续续地维持了二百余年.高丽基于对宋认知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对外政策的举措不仅维护了本国的安全与利益,促进了宋丽之间的贸易繁荣和文化互鉴,而且给后世韩国务实外交思想的确立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高丽宋朝认知宋丽关系三立三绝

    上海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各类物资的接收与管理

    钱晋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解放初期,如何接收和管理数量众多、品类纷杂的各类生活、生产物资,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对上海的接管过程能否平稳有序地开展以及城市生产能否迅速恢复.对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快接细收"的办法,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协助接收清点,既提高了接收效率,又防止了反动分子对各类资财的隐匿和破坏,还避免了接管工作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对于接收到的大量物资,采取了统一管理和拨付,归口清晰、权责分明,保证了接管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及时对物资进行了清点、整理、分类和调配,有效促进了当时的社会建设和生产发展.

    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城市物资快接细收统一调拨

    数字金融法律监管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周昌发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正逐渐成为各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数字金融所含技术的复杂性和先进性,加上法律规则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数字金融技术革新所致的跨界经营和协同创新必然带来安全挑战,对数字金融的监管难度日益增加.有鉴于此,需通过优化科学有效的法律规则来指引数字金融发展,完善数字金融监管规则、明确监管主体、划定监管权责、落实行业自律监管、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职能,破解数字金融监管难题.

    数字金融金融创新金融法律监管金融监管规则

    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注意义务之比较

    彭文华熊浩宇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自动驾驶车辆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区分辅助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的法律责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等来看,对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民事责任等有所规定,但如何规制其刑事责任的确定尚处于空白状态.确定自动驾驶车辆事故的法律责任,不可能无视刑事责任,关键在于如何认定事故中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是影响车辆事故之法律责任的重要因素,在过失犯罪认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辅助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在注意义务的根据、特征、内容以及主体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区别.与辅助驾驶等传统车辆驾驶相比,自动驾驶车辆的注意义务更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同时还会面临来自道德与伦理方面的拷问.

    辅助驾驶车辆自动驾驶车辆注意义务刑事责任

    事后的防卫过当的教义学阐释——以量的防卫过当之否定为切入点

    段宇衡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传统理论对事后防卫的认定过于严苛,急需改良.现有通过引入"量的防卫过当"概念来扩展防卫过当成立范围的方案因深度绑定"一连串的行为"论,导致了防卫人罪名与刑罚加重的逆转现象、对防卫过当成立范围的不当限缩及对合法的正当防卫行为的溯及评价,不具适用可能性.应将侵害结束后的行为单独认定为"事后的防卫过当".事后的防卫过当以"事后性"的特征区别于正当防卫与强度的防卫过当,以超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这一限度要件的情形是否契合防卫过当的规范本质为基准划定防卫过当的成立范围,始终坚持有利于防卫人的立场.在不法侵害人先行引起了现实的紧急状态且防卫人为应对该状态而实施了追击的情形中,应将事后进行的防卫认定为防卫过当.

    量的防卫过当一连串的行为论事后防卫规范本质事后的防卫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