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海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

韩璞庚

双月刊

1000-856X

jhxk@jlonline.com

025-83715429

210013

江苏省南京虎踞北路12号

江海学刊/Journal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8年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创办最早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1979年10月以《群众论丛》之名复刊。1982年1月复名《江海学刊》。1986年以《江海学刊》(文史哲版)和《江海学刊》(经法社版)分别出版。1990年两刊合并出版。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现在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公民道德信仰养成机制的三重逻辑探究

    黄明理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内含着时代精神和以科学的制度使全体人民"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政治价值立场,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要的目标是道德素质的提高.公民道德权利与义务对等性、规范的共识性和道德需要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内在统一等特质,使赏善罚恶、赏罚分明的制度机制成为推动公民道德信仰养成的根本动力;同时,制度机制的引入是对公民道德自身评价主体的主观性、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和维持力量的非强制性的有效弥补.以制度机制培育公民道德信仰的主要路径包括:将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融入法治建设,既使法律法规等充分体现道德价值,同时,又能以德入法,以法治力量强化公民道德的权威性;遵循道德信仰生成演进的规律,将公民道德基本内容融入国民教育制度体系;在 日常社会治理和工作规章中,把公民道德建设状况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将善恶因果律融入治理机制和工作绩效评价;探索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的量化评价指标,设立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

    中国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公民道德信仰养成机制

    数字新基建、区域创新与文化消费升级

    顾江陈璐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新基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拓展了文化消费业态与模式,提供了文化消费升级的新动能.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可以显著推动居民文化消费升级,并且可以通过带动区域创新间接提振文化消费;数字新基建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数字新基建对文化消费的积极影响存在区域和城乡异质性.因此,应以顶层设计、金融支撑、人才培育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以平台建设优化区域文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新基建发展战略,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助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数字新基建文化消费区域创新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举国体制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白俊红孙晋云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充分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仅需要依托政府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要注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通过构建"产学研"等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攻关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在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因此,必须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为主线,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科技自立自强

    中华书局本《高僧传》校勘拾补

    王东
    99页

    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碳不平等:要素禀赋结构驱动的视角

    李祎雯班晴晴张兵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贸易联系 日益紧密,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导致了碳排放的转移.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区域贸易引发了碳不平等问题,也影响了区域碳减排责任的划分.区域协同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路径包括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协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建立区域差异化碳减排责任体系等.

    长江经济带碳不平等要素禀赋结构碳减排

    孔子"亲亲相隐"说新论

    李锐
    106页

    运动社会学:身体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对称及转译

    王智慧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身体认知限制了运动社会学对身体全整经验的把握.拉图尔"学着受影响"的动态性身体观,启发了运动社会学思考联结身体双重属性的可能.通过考察拉图尔身体观与运动社会学之间的对话可以发现:(1)拉图尔的身体讨论仅针对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未深及身体内部,对此,借助具体身体运动的讨论可从身体内部维度补充其动态性身体的运行逻辑;(2)身体双重属性在事件转译下通过主客角色的交替重复所建立的对称性联结,成为运动社会学突破过去身体认知局限的通路;(3)身体双重属性联结背后的行动者网络,将被噤声的非人行动者带回运动身体经验言说的舞台,使运动社会学在人与非人行动者的联结中窥见全整的身体经验,并由此实现研究视野从模糊群像到个体特写的聚焦.

    运动社会学生物性身体社会性身体拉图尔转译社会学

    制度同构趋势下主流媒体借鉴平台制度的可能性

    陈龙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制度实践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彼此模仿先进机制,不断完善、不断进化,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制度同构进程.主流媒体的在线新闻业可以借鉴平台制度模式,突出用户中心,开放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获利机会,并创造自发参与媒介实践的开放性制度和生态系统.主流媒体要多创造媒介技术供给性,多培育交往实践的新惯习,多提供一些创新实践的"廊道"机制;适应去中心化时代的要求,借鉴平台制度多给用户一些体验和自主实践空间.

    网络平台制度同构主流媒体在线新闻业媒介技术

    事件、主体与真理:元宇宙空间中的元政治学

    张宪丽高奇琦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迪欧提出的数学本体论关注到未来元宇宙空间背后最重要的算法结构,这为我们探寻元宇宙空间建设的本体论与行动哲学问题提供了启示.巴迪欧通过综合德里达和德勒兹的思想,把"事件"看成一种内涵的"外溢",即一种断裂性的统一,或基于"一"的"多".元宇宙空间是以物理空间的例外状态而出现的,因此元宇宙空间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事件".在元宇宙空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一些数字习惯的形成或数字意识的自觉往往与关键事件密切相关.巴迪欧所主张的元政治学,体现的是主体在事件中发现真理和建构真理的过程.因此,未来元宇宙空间的构建同样需要引入元政治学.在积极数字事件和消极数字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主体忠实于事件及其所定义的真理,能为元宇宙空间的形成提供真实可循的真正努力.巴迪欧关于共产主义假设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思考元宇宙空间发展过程中正在加剧的贫富分化和政治极化等问题.

    元宇宙空间事件主体真理巴迪欧

    吴嘉纪佚诗钩沉(一)

    邵春驹
    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