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海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

韩璞庚

双月刊

1000-856X

jhxk@jlonline.com

025-83715429

210013

江苏省南京虎踞北路12号

江海学刊/Journal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8年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创办最早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1979年10月以《群众论丛》之名复刊。1982年1月复名《江海学刊》。1986年以《江海学刊》(文史哲版)和《江海学刊》(经法社版)分别出版。1990年两刊合并出版。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现在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换骨法":从《炮"庄"》到《药地炮"庄"》的方法论

    温祥国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子期与郭子玄书》是方以智在庐山时所撰《炮"庄"二书》之一,本来是独立成篇的,借为"郭象窃书"的历史公案"释冤"以表达其借《炮"庄"》这一表象所欲表达的真实思想内涵.编入《药地炮"庄"》后则进一步明确提出这种做法是所谓"换骨法",即借《药地炮"庄"》为载体,以"融汇三教"为表达方法,以《庄子》及历代诸家的"评《庄》"意见为"炮制"对象,表达其关于"天道人事"关系的主张,即何为真正的"尧孔之道",也即《向子期与郭子玄书》提出的"《庄子》是《易》之风而《中庸》之魂"思想的完整展开."《庄子》是《易》之风而《中庸》之魂"的观点是《药地炮"庄"》中"庄子是孔子别传"的另一种表达,这一思想是从"炮'庄'"到《药地炮"庄"》一贯秉持的"换骨法"之"骨",把握这一点即能认清方以智"炮庄"与撰《药地炮"庄"》的逻辑关系及其以"换骨法"所欲表达的真实思想主张,而不为其"披缁"的身份与"融汇三教"的形式所迷惑.

    换骨法《药地炮"庄"》方法论《向子期与郭子玄书》

    早期中国妇义女德的学理建构——以《春秋》对宋伯姬"卒于火"称贤为例

    张咪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时期的妇义女德是儒家传统社会基础和道德规范的重要一环.孔子在《春秋经》中详细记录了鲁国公室女宋伯姬从聘问、纳币、陪媵、致女、夫死、卒于火的全部事迹,其地位突出可见一斑.根据孔子为宋伯姬所作的小传,早期妇女德行伦理体系主要由知礼、践义、得众三方面构成,贞洁观并未成为女子称贤的核心.首先,宋伯姬作为鲁宋和平、友好关系的缔结者与见证者之一,孔子事无巨细地记载婚礼的仪式,塑造其知礼、懂礼、守礼的形象.其次,三《传》着重从"逮乎火而死"一事出发,表彰伯姬以实际行动、出于道德自觉去维护礼法,正是儒家所推崇的践行道义的表现.最后,孔子在伯姬身故后著录十二国参与"澶渊之会",体现出"尊礼践义"是赢得国际声誉的一把密钥,从政治角度高度肯定了她的行为价值.孔子对伯姬特别称贤,是褒扬其为大义而亡,可以看作是对春秋礼崩乐坏、背弃人伦之时代状况的批判.

    宋伯姬妇义女德礼法《春秋》

    平台企业算法价格歧视行为及其协同治理

    陈志斌达瓦卓玛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与算法在平台经济中的深度应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算法价格歧视问题.算法价格歧视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细分标准,可以分为"大数据杀熟""苹果税"以及基于用户地理位置的算法价格歧视三种类型.算法价格歧视通过数据搜集、消费者画像、个性化定价与推荐等机制得以形成.平台企业实施算法价格歧视行为,是其未履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遵守技术伦理、保护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的体现.算法价格歧视作为一种新兴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治理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平台企业、消费者协同行动.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反垄断审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定完善算法监管规则;平台企业应加强自律,从内部完善用户数据保护制度与算法运行规则;消费者应积极维权,在发现问题与监督平台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算法价格歧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协同治理

    王维《酬慕容十一》诗为慕容承作考

    赵庶洋
    119页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实现:环境分析、路径选择与协同行动

    石锐钱忠好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将"三权分置"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基于农地制度环境变化和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化的考量,选择"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必须努力达成当事人的一致同意,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减少不确定性.政府层面,要明确自身定位,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农民集体层面,要精准稳妥地"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集体成员层面,要正确理解并落实"稳定承包权",将农民集体成员的土地权利关系做实;经营者层面,核心在于搞活经营权,切实维护土地经营权的合法地位.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深化改革

    《孔子家语》"曾子耘瓜"故事文字校讹

    边田钢
    128页

    祭礼与性情:德性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基础

    李松涛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显著特点,祭礼是透视中国文明深层特质与演变脉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功能学派与年鉴学派侧重以"自然需求论""社会中心论"等理论视角探讨祭祀的起源与社会团结之道,当这两个学派进入对中国祭礼的考察时,发现祭礼中包含的人性、伦理内涵与西方的思想传统极不相同,并由此推动中国走上了独特的文明之路.祭礼在商周时期经历了一个人文化、道德化的演变,最终认识到人性中以爱和敬为主要内容的仁义特质.内在性情与祭祀之礼相配合构建起中国社会中从家到政治社会秩序的深层基础,并形成了中国文明中强调仁爱忠恕、和谐共处的思想特质.

    宗教祭礼德性传统社会秩序

    方言差异、文化认同与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兼论语言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影响

    张卫国程实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两个维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追求.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条件与主要路径.方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域间的方言差异会导致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文化认同感下降,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普及可有效克服方言差异所带来的文化认同障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流动人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精神生活富裕幸福感方言文化认同

    比较政治研究中的因果机制探寻——基于过程追踪法的分析

    高进刘聪
    146-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程追踪法是比较政治学领域一种解释和分析案例因果机制的新的研究方法.运用类型学分析过程追踪法,有助于澄清过程追踪法的应用分歧,增强过程追踪法对比较政治学因果机制的解释力.过程追踪法可分为理论检验型、理论建构型和解释结果型三种类型.通过选取比较政治学运用过程追踪法分析因果机制的多案例作为研究载体,从因果机制构建、搜集部件证据和贝叶斯检验三个维度,总结过程追踪法在比较政治学因果机制的适用场景和解释逻辑等方法论层面的应用启示,有助于比较政治学因果机制研究方法的理论化发展.

    比较政治学过程追踪法因果机制贝叶斯检验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共识建构

    姜海陈乐宾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范式变革,社会共识建构逐渐进入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场域,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社会共识推动着公共政策的议程、制定、执行与调整全过程,公共政策则持续塑造价值、规则、结果等层面的社会共识,二者构成一种共生演化关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应更加注重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共识建构,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党的全面领导巩固社会共识建构的政治基础,为公共政策提供价值内核与方向引领;健全制度机制和技术支撑,提升社会共识建构能力;优化改革方式,彰显社会共识建构实效,推动社会共识与公共政策实现高水平的协同演化.

    公共政策社会共识共生演化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