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节能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节能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节能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金娜

月刊

1004-7948

jieneng@lninfo.gov.cn

024-23933125 23940370

110181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浑南二路8号

节能/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节能》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为办刊宗旨,以实用节能技术为主要内容,介绍各行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交流节能技改、能源管理经验,报道最新节能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非均匀通道液冷板耦合PCM的电池热管理性能研究

    刘佳鑫王长宏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高温环境下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设计一种新型复合液冷板,结合非均匀冷却通道与相变材料(PCM)。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通道结构、冷却方式以及冷却水进口水温对热管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通道由宽到窄的设计有助于改善通道流量分配的不均匀性,可以有效降低电池温度并提高温度均匀性;在保证散热能力的同时,选用较低的入口流速且入口水温接近电池组温度,以达到节能控温的效果;当复合液冷板的入口流速为0。12 m/s,入口水温为34℃时,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温差分别为40。48℃和4。96℃。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液冷板复合冷却仿真模拟

    新能源电场孤岛接入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稳态运行区间划分方法研究

    乔华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保换流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调整换流站的网损,提出新能源电场孤岛接入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稳态运行区间划分方法。建立柔性直流换流站等效模型,通过交流电压和频率控制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稳态运行,并结合其潮流有解约束、电压调制比约束、电容电压变动约束、电流约束以及有功功率约束条件,获取符合全部约束条件的所有功率点,根据功率点覆盖范围划分换流站稳态运行区间。结果显示,新能源电场孤岛与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的电气间距越大、等效距离的阻抗比越小,该方法获取的稳态运行区间分别呈现向下移动、逆时针转动且增大的趋势。该方法划分的换流站稳态运行区间可为换流站的网损控制提供参考。

    新能源电场柔性直流稳态运行约束条件电压调制比功率点

    热水储热调峰提升热电机组能效的应用研究

    张杰费璇陈志刚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北方某热电厂330 MW热电机组,研究其耦合热水储热调峰的能耗特性。结果显示,热负荷为300 MW时,储热调峰条件下机组最低发电负荷可减少62。76 MW,相比原机组降低了27。7%,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得到提升;机组配置储热装置后,最大能量利用效率和最大㶲效率均有所增加;机组应用热水储热装置调峰运行后,在某典型日的总煤耗可以减少23。48 t/d。

    热电联产储热调峰能耗特性

    相变蓄热太阳能热泵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车雨晴陈怡于涛宋恩强...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东德州某肉鸭养殖场为研究对象,分析热负荷随幼雏生长阶段呈周期性变化的特点,设计相变蓄热太阳能耦合热泵系统,嵌入温差控制,利用Trnsys软件建立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试验验证,分析典型工况系统制热性能,对比耦合系统与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能效。结果表明,相变蓄热太阳能热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供暖季太阳能保证率达59%。相变蓄热箱的存在缓冲了太阳辐射变化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提高了热泵的蒸发温度和运行能效,减少了空气源热泵的供热比例和运行时间。耦合系统的季节能效比(SEER)为2。9,较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提高37%。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相变蓄热

    空气-水双冷源热泵系统供冷特性研究

    季轩昂苑翔高昊天高健...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空气、水为冷源,研究双冷源热泵不同冷却水温度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通过开启加热水箱中加热棒的数量,调节冷却水温度,并设置4组不同工况,对制冷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系统能效比COP值、风冷冷凝器换热量、水冷冷凝器换热量以及水冷换热量占比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水源的补冷作用可提升系统制冷性能,与仅有风冷冷凝器的工况一相比,串联水冷冷凝器的工况二、工况三、工况四系统在冷却水温度为18℃时的COP值分别提升58。9%、46。1%、37。2%;冷却水温度为24℃时,工况二、工况三、工况四的COP值分别提升27。1%、16。6%、7。3%。工况二的冷却水温度低于30℃时,水冷冷凝器对系统制冷的促进作用明显;工况三、工况四的冷却水温度分别低于29℃和27℃时,水冷冷凝器对系统制冷具有促进作用。

    热泵系统双冷源冷却水

    基于通风条件的GIL管廊温度分布模拟分析

    马秀婷张文科王康悦李艳...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设置通风系统的某地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管廊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建立GIL管廊的物理及数学模型,充分考虑送风和排风对管廊温度的影响,设定管廊空间合理的初始和边界条件,基于自然送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分析夏冬两季和极端温度下GIL管廊热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并对比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的区别,揭示空间的温度分布特性。结果显示,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模式下,GIL管廊内温度沿长度方向逐渐增加,管廊尾部温度最高,能够满足《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 5484-2013)要求。夏季非正常工况下,尾部温度较高,可通过增加风口和风量改善;冬季则可考虑自然进风自然排风方式。

    地下管廊通风系统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不同供暖方式运行效果及能耗效益分析

    郭美杉李刚李斯南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沈阳市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软件对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供暖方式的运行效果与能耗效益进行研究,获得房间供暖温度、热泵机组能效比COP、系统总能耗等数据的模拟结果,计算各种供暖方式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和一次能源消耗量,对比分析最优供暖方式。结果表明,3种供暖方式均可以满足房间温度不低于18℃的要求。其中,土壤源热泵机组COP平均值为3。22,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127,一次能源消耗量为398。15千克标准煤;空气源热泵机组COP平均值为2。86,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001,一次能源消耗量为454。96千克标准煤;燃气锅炉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为0。92,一次能源消耗量为944。74千克标准煤。综合分析,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与能耗效益为最优。

    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能效

    灰尘颗粒撞击太阳能光伏板表面行为特性研究

    张忠伟王生润杨春礼张威...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灰污染对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有负面影响,理解灰尘颗粒在组件表面的沉积机理是有效清灰的前提。采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不同入射速度下灰尘颗粒撞击不同积灰密度玻璃表面的运动行为。结果显示,灰尘颗粒的临界捕集速度随着积灰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积灰密度分别为20 g/m2、50 g/m2和100 g/m2时颗粒的临界捕集速度分别是0。417 4 m/s、0。497 8 m/s和0。639 4 m/s;颗粒黏附概率与入射速度呈负相关,与积灰密度、覆层湿度呈正相关,覆层湿度对颗粒的黏附概率具有显著影响;颗粒的法向恢复系数与颗粒粒径、安装倾角呈正相关;当积灰密度相同时,颗粒的法向恢复系数均随覆层湿度增大而减小。

    光伏组件颗粒沉积法向恢复系数临界捕集速度

    小压比热泵技术在高家梁煤矿井筒防冻供暖中的应用研究

    李孝宇纪晓锋刘浩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家梁煤矿井筒防冻供暖现状,为实现清洁能源供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光热的小压比热泵技术。光伏热(PVT)热泵利用太阳能提高热泵蒸发温度,改善系统热力性能;热泵冷凝温度较低,降低了热泵压缩机的压缩比,从而提高热泵的能效比。结果显示,项目实际运行时,小压比热泵综合性能系数(COP)达到5。29,明显高于同工况下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系统供暖能够满足井筒防冻供暖的需求。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小压比热泵PVT热泵供暖系统

    单U形地埋管换热系统水力平衡与换热性能研究

    吕文娟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实际工程项目中地埋管换热系统并联环路的水力平衡情况,采用理论计算方式,分析单井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独立环路连接方式下,水力平衡情况对单位时间内单井地埋管换热器系统输出热量的影响。若近端地埋孔采用De32的单U形竖直换热器,远端采用De40的单U形竖直换热器,环路A与环路B水力不平衡率由原来的44。05%降低到14。61%,环路A与环路B在相同时间内的换热量差值从39。82%降低到0。52%,即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水力不平衡率降低了29。45%,换热量差值降低了39。3%。

    水力平衡热流密度换热效率地埋管换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