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

琴钢

旬刊

1004-0412

jlyx@vip.163.com

0431-88929506,88966360-8312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吉林医学/Journal Jil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讲座、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理讨论、写作辅导、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基层园地、误诊分析、护理园地、中医·中西医结合、读者·编者·作者、医院改革等近20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发性骨髓瘤中相关自噬蛋白LC3的表达及意义

    柴婷婷郑远海
    2643-2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LC3)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与MM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前瞻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初诊的MM患者自噬蛋白LC3 含量,通过与正常人群LC3 蛋白表达量相比较进而分析MM患者蛋白表达量水平差异.结果:在MM瘤患者中LC3 Ⅰ、LC3 Ⅱ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C3 Ⅰ、LC3 Ⅱ表达呈正相关(r=0.777,P=0.000).结论:自噬蛋白LC3 可能与MM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多发性骨髓瘤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表达

    胸膜横突中点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籍浩宇杨茗徐晓梅夏晓琼...
    2645-2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胸膜横突中点阻滞(MTP)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5 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MTP,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方案.主要观察指标为围术期加入的阿片类镇痛药量,次要观察指标为:①术后 1 h、2 h、4 h、12 h、24 h数字分级法(NRS评分);②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③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寒战、气胸、血肿、全脊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1 h、2 h和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的概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全身麻醉方法比较,超声引导下MTP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的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同时在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神经阻滞乳腺癌根治术超声胸膜横突中点阻滞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10d疗程和14d疗程的对比研究

    覃奉道吴付力韦振媚班露丝...
    2649-2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四联疗法的 10 d疗程与 14 d疗程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 2021 年 3 月~2024 年 3 月在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对阿莫西林过敏、采用四联疗法(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多西环素+克拉霉素)治疗的患者,按照疗程不同分为 10 d疗程组和 14 d疗程组.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结果:10 d疗程组和 14 d疗程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疗程组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14 d疗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d疗程与 14 d疗程均能达到根除Hp的治疗效果,从时间和治疗成本考虑,前者更值得临床推广.

    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10d疗程14d疗程

    血清AMH、E2、T、LH水平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刘汉文刘安袁云鹰
    2652-2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兴国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98 例PCOS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80 例健康体检女性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MH、E2、T、LH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评价PCOS患者血清AMH与E2、T、LH水平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MH、E2、T、LH水平联合检测在PCO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MH、E2、T、L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MH与E2、T、LH之间呈正相关(P<0.05);ROC 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AMH、E2、T、LH 水平联合诊断 PCOS 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 98.8%,ROC曲线下AUC为 0.987,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AMH、E2、T、LH水平检测对于PCO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且相互之间呈正相关,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多囊卵巢综合征抗缪勒管激素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

    IL4I1、PD-L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杨萍
    2655-2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 4 诱导蛋白 1(IL4I1)、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21~2023 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 18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患者肿瘤组织中IL4I1、PD-L1 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4I1 的表达情况.比较IL4I1 与PD-L1 在肺腺癌病理因素阳性表达;PD-L1 的表达与肺腺癌病理因素的关系;比较IL4I1 在不同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IL4I1 与PD-L1 在肺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56%(154/180)、36.11%(65/180);肺腺癌中,IL4I1、PD-L1阳性患者 60 岁以上、男性、TNM分期Ⅱ期、吸烟、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中PD-L1 阳性患者中,PD-L1 高表达患者吸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Ⅱ期比例高于低表达与不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中,IL4I1 表达水平与TNM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有关,肺腺癌Ⅱ期患者IL4I1 表达水平高于Ⅰ期患者,IL4I1 表达水平在G1、G2、G3、G4 患者中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PD-L1 表达水平与吸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Ⅱ期具有相关性,在吸烟、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Ⅱ期患者中较高,IL4I1 表达水平在TNM分期Ⅱ期与G4 患者中较高.

    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肺腺癌

    腹腔镜引导腹膜前间隙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疝囊结扎术镇痛临床研究

    王晓军邓洪贾佳徐其银...
    2659-2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下腹膜前间隙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镇痛的新方法.方法:33例全麻腹股沟斜疝患儿,主刀医生在腹腔镜引导下用疝气针分离患侧腹膜前间隙游离精索的同时,注入 0.2%罗哌卡因0.5 ml/kg,观察并记录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气道压、二氧化碳分压(PaCO2)、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麻醉及手术并发症、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估法(MOAA/S)评分、采用FLACC评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SpO2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麻醉时间为(39.21±4.49)min,手术时间(20.15±3.96)min,苏醒时间(7.73±2.76)min;插管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PaC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压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插管后;手术结束、术后 2 min、术后 4 min、术后 6 min、术后 8 min、术后 10 min的MOAA/S评分为:(0.30±0.88)、(1.18±1.38)、(2.48±1.50)、(3.30±1.36)、(4.48±0.80)、(4.97±0.17)分;拔管时、术后6 h、12 h、24 h的FLACC评分为:(0.36±1.03)、(0.45±0.67)、(1.27±0.84)、(1.36±0.60)分;术后镇痛时间(12.09±3.49)h;未见麻醉及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引导下患侧腹膜前间隙注入 0.2%罗哌卡因 0.5 ml/kg,小儿腹股斜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腹股沟斜疝腹膜前间隙神经阻滞镇痛

    腹腔镜子宫悬吊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刘怡滕云刘丽鹏
    2662-2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悬吊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2022年 8 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 106 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53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APVWR)治疗,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子宫悬吊术(US)+APVW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子宫脱垂程度、性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研究组子宫脱垂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APVWR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可减轻子宫脱垂程度,改善性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腹腔镜子宫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盆腔器官脱垂疗效生活质量

    实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母乳喂养干预效果

    魏娜罗滢杨艳李斌...
    2665-2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实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 2021~2023年贵州省人民医院收入的1 20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组,采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母婴喂养护理;选取实施该项目前1个年度达到入组标准的1 20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母婴喂养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3 d体温、母乳喂养成功率、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新生儿出生后皮肤接触情况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 d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 95.83%高于对照组的8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皮肤接触占比89.58%,停止皮肤接触前完成首次母乳喂养占比 85.33%,对照组分别为 69.33%、63.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与新生儿皮肤接触持续时间<15 min占比 20%,对照组为 53%,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时间段研究组产妇与新生儿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产后出血量母乳喂养干预效果

    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对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邓炳俊乐连利肖红红
    2668-2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对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女性 3 368 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有腹直肌分离与脏器脱垂分为四组(正常组723 例,单纯脏器脱垂组 600 例,单纯腹直肌分离组 459 例,脏器脱垂合并腹直肌分离组 1 586 例),分析盆底功能与腹直肌分离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盆底功能的危险因素.比较四组产妇产后3 个月时的性生活质量.结果:腹直肌分离者较多,占比 60.72%;腹直肌分离与脏器脱垂者以脏器脱垂合并腹直肌分离者为主,占比 47.09%.脏器脱垂合并腹直肌分离组的盆底肌力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疲劳度及夜尿次数较其他三组明显更高,且盆底受损情况明显较其他三组更加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直肌分离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改变具有一定影响.单纯脏器脱垂组、单纯腹直肌分离组及脏器脱垂合并腹直肌分离组产妇的各项性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正常组,且脏器脱垂合并腹直肌分离组产妇的各项性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单纯脏器脱垂组、单纯腹直肌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对其盆底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存在脏器脱垂及腹直肌分离的患者盆底功能往往越差,在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盆底功能腹直肌分离产后Logistic回归分析

    乳腺MRI鉴别非肿块强化病变良性与恶性的研究价值

    杨季春杨民正
    2672-2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鉴别非肿块强化病变良性与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2 月~2021 年 12 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冷水滩院区接受乳腺MRI检查的 154 例女性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全部患者的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良性和恶性结果.对患者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病理性质的单因素、多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病理性质的预测价值.结果:全部患者的诊断结果中,良性病变共 41 例(26.62%),恶性病变共113 例(7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患者的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ADCmin、Tirm序列病灶与胸大肌信号比值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ADCmin、Tirm序列病灶与胸大肌信号比值均成为患者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病理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ADCmin、Tirm序列病灶与胸大肌信号比值、Logistic预测概率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病理性质进行推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0、148.18%、94.71×10-3mm2/s、4.80、80.75%,约登指数分别为 46.19%、35.79%、36.00%、39.33%、67.24%.结论: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MRI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取有效的指标,有利于对病变部位良性或恶性进行判定.

    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病理性质磁共振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