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俄边境地区外贸企业资本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尺度效应

    李雨欣张平宇杨奇峰初楠臣...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中国东北的中俄边境地区为案例区域,基于县域单元从微观视角刻画了外贸企业资本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MGWR模型重点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外贸企业资本分布的作用程度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①2011-2021年中俄边境地区外贸企业的资本规模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批发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的资本规模始终最高,但在俄远东地区市场环境的冲击下,二者增长率自2015年开始逐渐下滑。②外贸企业的资本规模在2011-2021年呈现整体集聚、局部扩散的演变格局,并表现出多核心的结构形态。其中批发零售企业的路径依赖特征显著,呈现极化发展的沿边分布模式;制造企业则不断向内陆地区扩张,形成"沿边—腹地"产业协同态势。③从"全球—地方"视角来看,边境地区对国际地缘形势、国内开放政策和地区发展禀赋高度敏感。其中与外贸企业活力直接相关的微观变量作用尺度更小,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相关的宏观变量作用尺度更大。④不同类型企业资本布局具有独特的区位、政策和环境偏好。其中批发零售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资本活跃性,因此企业资本根植于地区开放程度、市场潜力以及融资能力;制造企业的资本分布受产业集聚和制度性力量的驱动,工业基础、第二产业及交通条件的影响十分显著。

    外贸企业资本分布尺度效应MGWR模型中俄边境

    中国海洋科技与绿色发展融合关系及动态交互效应

    陈小龙狄乾斌梁晨露贾文菡...
    11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对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内涵界定及融合机理分析,运用改进的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测算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采用融合协调相对发展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融合效应及动态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沿海省份的海洋科技水平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山东、上海、广东三地为首的北、东、南三方向的海洋科技发展核心;海洋绿色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分异明显。②中国沿海省份的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在融合协调度时序上不断增长;结合相对发展度对融合协调类型划分,呈现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梯次变化空间演变格局。③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绿色发展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绿色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海洋绿色发展对海洋科技呈现出显著正向、持续影响,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绿色发展呈现长期、持续、波动、滞后的影响,但总体以海洋绿色发展对海洋科技的作用为主,且两大海洋经济圈冲击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动态关系动力机制发展路径

    乡镇数字经济的空间演化与发展绩效——基于江苏省乡镇数据的实证研究

    乔艺波赵奕涵李晓璞罗震东...
    124-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中国淘宝镇名单数据、夜间灯光指数和LandScan全球人口数据库,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2013-2021年江苏省乡镇数字经济的空间演化和发展绩效。结果表明:①在空间演化方面,乡镇数字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近域扩散态势,距离越近,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越强。然而,当周边乡镇的数字经济发展过强时,也会对本乡镇的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②在发展绩效方面,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镇的经济绩效和人口增长,在成为淘宝镇以后,乡镇的夜间灯光指数和人口数量相较于总体均值分别增长38。81%和20。56%。研究结论不仅对于理解乡镇数字经济的空间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能够为乡镇合理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乡镇数字经济空间演化发展绩效淘宝镇江苏省

    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知识流动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机制与效应

    王建胜
    134-14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将产学研知识流动分为知识研发和知识转化2个过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知识流动效率对先进制造业的影响机制,并分析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2007-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知识流动效率整体呈现块状集聚特征,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各城市间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绝对差异分别表现出增大和减小趋势,而先进制造业的绝对差异逐渐减小。②知识流动效率对先进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向,且知识转化效率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程度大于知识研发效率。③知识流动效率可以通过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技术扩散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但这种作用机制存在差异。④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先进制造业均产生促进作用。

    知识流动效率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长三角

    可持续性VS政治经济学:西方农村生计方法研究进展与启示

    后雪峰陶伟
    14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计概念因消除农村贫困和促进农村发展而产生,农村生计始终伴随着生计研究并始终是生计研究的中心。农村生计思想和实践起源于西方并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最典型的是以国家干预为导向的农村援助性生计、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户能动性生计以及基于权利的可持续性生计。西方农村生计思想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农村生计的概念化和生计方法的兴起,强调行动者能动性的可持续生计方法增强了人们对农村生计的理解和实践;而另一方面,可持续生计方法因过度物质化、层次化和忽视社会结构而饱受批评,从结构、时间和空间对其进行修正已成为农村生计研究的重要方向。政治经济学的生计方法有效规避了可持续生计方法的缺陷,融合了结构和行动双重属性而为构建包容性的农村生计提供了可能。政治经济学的生计方法为我国农村生计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对我国当前迈向全面乡村振兴阶段的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农村生计可持续生计政治经济学生计方法西方乡村振兴

    生计策略下黄河流域农户生计韧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河南省为例

    翟彬王宇阁朱芳芳冀腾瑞...
    15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河南省为例,从缓冲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3个维度建立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4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生计策略条件下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4-2018年生计策略选择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纯农型、务工主导型和工资经营型农户是河南省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②农户生计韧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增长速度慢且增幅小,表现为生计资本越稳定,生计韧性指数越高。随着时间的变化,生计韧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内部维度层能力失衡。③交通便捷程度、政府扶持、邻里关系、家庭劳动力占比、信息获取、户主受教育程度、教育投入等核心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强度各不相同。生计策略的选择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优化农户生计方式对生计韧性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

    农户黄河流域生计资本生计韧性教育乡村振兴

    基于"大食物观"的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评价与动态演进

    杨川卢新海许进龙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大食物观"构建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Markov链对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①2010-2021年中国粮食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缓慢,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消费安全、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生产安全对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贡献率最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平均表现出"绝对水平提升、相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更严重的多级分化现象,非粮食主产区初始粮食安全水平分布较为集中但后续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③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各省市粮食安全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正逐渐减小。④粮食安全水平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呈现稳态性,不同粮食安全水平类型之间转移概率较低,各地区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中的分布位置比较稳定。基于研究结论,从重构粮食生产空间、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粮食安全大食物观多元食物评价生产安全消费安全流通安全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及其修复路径——以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李伯华龙翔宇窦银娣杨馥端...
    17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结果整体发展状态较好,且内部差异明显。②3项准则层中,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延续发展基础的景观秩序稳定层评价结果较好,而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身优势属性、促进系统转型适应的地域功能多元层和营建主体适应层评价结果差异较大。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问题集中在多元主体权力失衡和文化基因传承无路2个方面。最后,依据体检评价结果,从加强社区增权和实施文化补偿2个方面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差异化修复路径。

    韧性理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修复路径评价指标体系乡村振兴

    工商资本下乡视角下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伽红凯晁雨蝶赵小渝张凡...
    18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商资本下乡是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2008-2020年我国县域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工商资本下乡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从工商资本下乡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增长变化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每年新增数量整体上呈现出波动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②我国当年在营农业企业数量总体上呈现出以2011年为分界点的"先缓后急"的持续增长趋势,"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格局逐步强化。③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空间直接和间接效应显著为正。

    农产品地理标志工商资本下乡农业企业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县域乡村振兴

    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闫闪闪梁宗正刘国秋陈婧...
    198-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网络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红色旅游流网络中心化趋势显著,少数核心节点对网络控制能力强,大部分节点集聚效应强于扩散效应。大部分网络节点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网络整体处于不均衡状态。②红色旅游流网络呈现出"双核集聚、整体分散的线网状"空间分布形态,具有显著的等级分层集聚现象,根据红色旅游流联系度可划分为红色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边缘区、孤立区4个类型。③红色旅游流核心区为江西省行政中心,红色旅游流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且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红色旅游流边缘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但区位优势不明显,红色旅游流孤立区在旅游资源和交通区位方面均不具有优势。④在市域尺度上,红色旅游流网络均呈现出向旅游接待与服务功能完备的城市中心城区、5A和4A级景区集聚的特征,红色旅游流网络内部也表现为"单核集聚""双核联动"及"以点织面"等差异化空间分布形态。

    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地旅游流网络结构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