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赋能背景下中国城市文旅融合水平测度及其时空特征

    杨莎莎胡隆
    20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文旅融合发展内涵解析的基础上,基于数字赋能背景,文章构建了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了2010-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体而言,我国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但城市间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处于高融合发展水平的典型城市有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和杭州,低融合发展水平的典型城市有雅安、商洛、绥化、齐齐哈尔等。②我国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局部空间关系变化特征显著,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京津冀城市群和以上海、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以郑州为代表的中原城市群一直处于冷点和次冷点区域。③各个维度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融合基础、规模、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对不同维度融合发展类型城市的问题识别,探讨了差异化文旅融合发展提升路径。

    文旅融合数字技术高质量发展效率城市群

    中国文旅融合发展效率动态演化及影响因素

    谢佳亮王兆峰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产业融合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及旅游效应论,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效率理论框架,并运用EBM模型、三维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和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0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文旅融合发展效率动态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文旅融合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分异;核密度分布曲线总体表现为"双峰"形态,其中东部地区为"双峰"形态,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单峰"形态。②中国文旅融合发展效率空间集聚态势显著并在前后十年均具有较强的时空锁定特征,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可依托空间溢出效应逐渐实现协同提升。③消费需求、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能有效提升本地与邻近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效率;政府调控能提升本地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效率,其空间溢出效应虽为正但并不明显;交通设施对本地与邻近区域文旅融合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劳动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虽为负但并不显著。

    文旅融合投入产出发展效率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消费需求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虚实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差异

    马芳芳王世鹏王芳丁志伟...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黄河流域67个地级市(州、盟)为研究单元,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2022年黄河流域城市旅游的虚实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对空间分异、集聚状态和关联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异特征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梯度空间分布特征,且以西安市为中心向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形成"V"字形高值区集聚带。从核密度分析看,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一个"山"字形高密度集聚区和一个以兰州市为中心的较高密度区,显示出旅游空间结构的局部集聚特征。②从耦合协调等级看,大部分城市所处的等级不高,其中61%的城市处于轻度失调等级,37%处于中度失调等级,仅西安市达到了初级协调等级。③从空间关联特征看,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关联效应不明显,仅出现了1个显著H-H区(宝鸡市)、1个显著L-L区(甘南藏族自治州)和2个显著H-L区(兰州市和忻州市)。④从类型划分看,"高虚拟—高实体—高耦合"类型的城市仅有西安市,而"低虚拟—中实体—中耦合"类型的城市数量占比最大,"低虚拟—低实体—低耦合"类型次之,"中虚拟—中实体—中耦合"类型的城市有12个,反映出黄河流域城市旅游线上推广与线下资源整体实力不强且耦合性较弱。⑤从影响因素看,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以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城市旅游虚实耦合协调水平有显著影响,政府支持力度与自然环境支撑、交通便利程度交互后对虚实耦合协调水平影响作用得到加强。

    网络关注度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模型智慧旅游互联网信息水平科技创新政府支持黄河流域

    海南岛旅游用地类型划分、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余中元高紫婷
    230-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用地的复合性导致旅游用地功能结构的多变,政策驱动下旅游用地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明显变化。文章基于功能将旅游用地划分为自然观光旅游用地、基础设施旅游用地、人文设施旅游用地、生态景观旅游用地等4种用地类型,并运用ENVI、ArcGIS等软件分析海南岛建省设区初期、生态省建设中期、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自由贸易港建设初期4个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研究海南岛旅游土地利用分类与分布特征,利用核密度分析、洛伦兹曲线、最近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海南岛旅游用地功能结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利用皮尔森相关模型探讨了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海南岛自然观光旅游用地比重高,生态景观旅游用地发展迅速。②旅游用地重心偏居东南一隅,并明显北移、西进,各类型旅游用地重心迁移路径有所差异。③自然观光旅游用地和生态景观旅游用地集中于海南岛中部和南部,人文设施旅游用地集中于北段和南端的海口市和三亚市,基础设施旅游用地则较为分散。④旅游用地增量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口市与三亚市。⑤政策因素是海南岛旅游用地扩展和空间布局的重要驱动力。经济因素对旅游用地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人口因素对人文设施旅游用地、基础设施旅游用地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最后从旅游用地类型的多元化、旅游用地社会生态系统网络的优化、政策因素的驱动作用、地方根植性的培育以及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等维度提出了海南旅游用地格局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旅游用地社会生态系统用地功能类型划分格局演变政策驱动海南岛

    《中国城市创新地理》评介

    曾刚
    239-2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