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机制

    汤春玲罗子豪薛洪畅汤泽刚...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主要形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基于2003-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变特征;继而通过面板双固定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OFDI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探究了OFDI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上升趋势明显,且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②OFDI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该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影响因素后依然成立;③OFDI不仅能驱动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省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④OFDI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水平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动机类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水平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转移

    中国数字创新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多维解析——基于数字经济专利申请视角

    李俊杰周民良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2000-2020年中国251个市域面板数据,借助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和基于共同因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中国数字创新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创新呈"南强北弱、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东西向不平衡性小于南北向;北方地区数字创新空间分布呈"线性—扁化—收缩"模式,南方地区呈"多点—圆化—扩展"模式。②数字创新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的时空关联性强。其中南方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市域对全国数字创新发展的敏感性较强。③数字创新在时间上具有技术锁定效应,上一期数字创新对当期具有负向影响。除金融发展外,人力资本、企业规模、市场竞争、消费需求、大数据资源和政府支持等因素对数字创新影响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④人力资本、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和金融发展对本市域和邻近市域数字创新具有推动效应;大数据资源和政府支持能促进本市域数字创新发展,但对邻近市域具有抑制作用;而消费需求对本市域和邻近市域均有抑制效应。

    数字创新数字经济南北差距重心移动共同因子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中国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产业现代化的影响

    周建平徐维祥刘程军孙春晓...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分别作为城市数字化和城市治理智能化转型的外生冲击,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及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政策不确定性下数智化转型对中国产业现代化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意味着城市数智化转型能够促进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②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外贸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产业现代化水平的促进作用增强。③通过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城市数智化转型不仅局限于本地区,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对于在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促进产业升级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借鉴意义。

    数智化转型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现代化政策不确定性双重差分模型

    省域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评价、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旭辉陈梦伟王经伟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测度2012-2021年中国数字化和绿色化("双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方法、相对发展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分析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①考察期内"双化"协调度逐年攀升,整体协调等级由初级协调提升至良好协调,"双化协同"取得实质性进展。②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中国"双化协同"水平呈现"东部引领,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区域格局,区域协调性有所增强,但东部地区始终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东高西低格局固化,缩小区域间差异仍是推动"双化协同"区域协调的关键路径。③除北京、广东、上海及江苏4省域外,其余省域均属数字落后型,"双化"发展同步性亟需加强。④培养数字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数字效益、降低能耗水平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省域"双化协同"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具有异质特征,分区指导、分类调控是"双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耦合协调度障碍因子

    智慧城市建设对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

    刘宇轩王宇航邓文逸
    135-14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域面板数据,在考虑智慧城市试点选择性偏误的条件下,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水平,且该结果在剔除各类干扰样本和更换多种回归方法的条件下依然稳健。②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人口规模较小、金融供给水平较低和外贸依赖度适中城市的市域经济韧性水平。该结论为继续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提供了经验支持。

    智慧城市建设市域经济韧性市场活力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金融供给外贸依存度

    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

    邝劲松杨坤宇石校菲姚一凡...
    14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强大引擎。文章系统阐释了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影响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机制。基于2010-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从技术条件、智能应用和创新实践3个维度构建省域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不同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集聚现象存在显著差异;②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多种稳健性检验方式验证结论可靠;③异质性检验显示分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④调节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受到产业集聚的调节,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作用。研究结论为评估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效应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数据支撑,同时为探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及对应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效应数字经济空间杜宾模型

    乡村空间商品化类型特征、演变阶段及影响效应

    苏康传杨庆媛严燕杨人豪...
    15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空间商品化是助推乡村空间转型与重构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按照"概念辨识—类型及特征—演变阶段及驱动因素—效应与启示"的分析框架,剖析了乡村空间商品化的发展过程及规律,提出了乡村空间商品化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研究发现:①中国乡村空间商品化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乡村空间权属与组织模式以及经济体制与发展路径的差异;其类型可划分为土地要素类、农产品类、乡村工业类、乡村旅游类、乡村贸易类等5个一级类及多个二级类;其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程度上具有东部沿海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②乡村地区在内生发展需求及外部环境的共同驱动下进行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生产,并伴随消费乡村的力度不断增强,促使乡村空间商品化发生阶段性演变,其程度得到不断提高。③乡村空间商品化具有促进乡村多功能转型,提高乡村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户生计方式多样化及收入增加、农耕文化传承与保护、乡村三产融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社会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正面效应,但也具有导致乡村空间产生"创造性破坏"、城市资本主体"强势分利"对普通农户产生排斥、乡村原有社会关系空间破碎化等负面效应。④推进乡村空间商品化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深挖消费乡村潜力的重要手段,但需出台相关政策、完善规划、加强监督,防止乡村空间商品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乡村空间商品化类型阶段演变空间重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及其空间差异

    张梅张涵野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类,基于5县区29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研究了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果,进一步检验了作用机制与地理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在综合效果上实现了"创新补偿"效应,显著提高了农业GTFP。②需求型政策工具对农业GTFP促进作用的边际效应最大,环境型次之,供给型最小。目前,政策工具使用比例中需求型占18。8%、环境型占30。0%、供给型占51。2%,表明市场机制作用效率高于政府直接干预。③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对农业GTFP的影响具有地理空间异质性,其中供给型政策工具的边际效应为克山县>总样本>龙江县;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边际效应为北林区>克山县>龙江县>总样本>兰西县>依安县;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边际效应为克山县>龙江县>依安县>总样本>兰西县>北林区。④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供给型政策工具通过推动规模经营、需求型政策工具通过拉动市场参与、环境型政策工具通过影响风险感知促进农业GTFP提高。

    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效果评价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创新补偿效应市场机制规模经营

    社会—地理关系下粤西县域耕地流转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付兆刚许翔宇陈臻
    17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粤西地区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流转指标体系降维重归类,利用地理探测器和ArcGIS Pro等工具研究了粤西地区耕地流转的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粤西地区的耕地流转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呈现"西部高、中部一般、东部低"的三级空间格局,但中部和东部区域的耕地流转差异趋于缩小,不平衡性减弱。②单因子条件下耕地面积、户籍人口、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耕地灌溉面积等指标的解释力明显优于其他指标,双因素交互作用下耕地面积和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明显。③粤西地区耕地流转的地理空间分异是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和农业投资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地理关系耕地流转农业与农村人口土地资源供水工程地理探测器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区域差异分解及空间收敛性

    李春艳廖凯诚姜磊
    186-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1996-2021年地理标志产品数量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剖析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刻画了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差异,并采用标准差与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σ收敛与β收敛。结果表明:①中国各城市地理标志产品核心区完成了由西北向东南的动态转移,并形成了密集聚集地带。②各城市总体差异呈"先升再降"的波动趋势;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③八大经济区中,仅大西北经济区存在σ收敛,全国及八大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各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各不相同,各外生性因素对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地理标志产品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收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