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帮扶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影响

    涂颖洁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建立了驻村帮扶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并基于农村微观调研数据,在构建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测量量表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驻村帮扶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发现:①驻村帮扶在提升乡村组织建设水平、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村民参与度和村民收入满意度。②村民参与行为显著正向影响了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在结构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增量,但村民的收入满意度感知并未对任何维度的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带来显著影响。③实证检验发现,驻村帮扶政策的实施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形成只呈现间接影响作用,即主要通过影响村民的参与行为,来影响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未来,在开展驻村帮扶过程中要注重从提升乡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构建信任合作互惠的新型乡村社会、推动建立开放型的乡村网络结构等方面发力,为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增长提供保障。

    驻村帮扶连接性社会资本村民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结构方程模型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绩效评价及其提升路径

    邹永广衷浩滢崔一付
    20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探讨了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乡村振兴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自然断点法测算并分析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绩效,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我国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绩效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递减的规律。②从2010-2022年的空间六分位图来看,绩效高的地区呈现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市域的绩效等级呈现波动趋势。③从乡村旅游类型上看,东部地区较强的区位辐射效应遮蔽了乡村旅游类型对乡村振兴绩效的影响,西部景区依附型和中部文化遗产型具有较大的振兴绩效。④从影响因素的组态分析看,9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支撑条件保障型""文化基础夯实型""客源市场局限型"和"环境质保缺陷型"4种高、低振兴绩效组态路径模式。最后,从政府、行业、市场、企业和社区5个层面提出了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提升路径。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三生空间绩效测度旅游重点乡镇景区文化遗产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对文旅融合的作用机理与区域实践——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

    赵玉青韩增林张常仁钟敬秋...
    21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厘清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促进文旅融合机理的基础上,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案例区,基于POI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应用MaxEnt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量化分析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并结合网络评论数据的形象、情感分析,探究环境要素改善下文旅融合空间格局变化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管理建议。结果表明:①区域内游憩服务覆盖比例明显高于文化遗产服务,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文旅融合水平较高,面积占整体的16。06%;②游客对旅顺口区的主要感知内容集中在景观质量、游憩行为、情感体验和景区管理4个方面,其中导致消极情感的主要因素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便利程度较低、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差等内容;③开通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对旅顺口区文旅融合水平提升作用明显,文化遗产服务和游憩服务的覆盖范围与服务量均有明显增加,其中高高协同区的面积增加4。11%。此外,从CESs入手揭示公众感知与文旅融合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为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文旅融合公众感知社交媒体数据MaxEnt模型

    美丽中国目标下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其影响路径

    金一戴慧芳李桐周金城...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洞庭湖区17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揭示了2011-2020年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同时运用Tobit模型和动态QCA模型探究了洞庭湖区县域旅游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县域间相对差异增大,极化现象突出。②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降低的演变趋势,旅游生态效率高效率区分布范围最广,且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③从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来看,旅游经济规模、技术创新投入、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公路网密度及旅游资源禀赋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④在提升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的5条发展路径中,环境规制强度逐渐成为关键所在。

    旅游生态效率动态QCA技术创新环境规制旅游资源禀赋美丽中国洞庭湖区

    省域文旅经济与法治建设的协调关系与互动响应

    王宁翁钢民
    23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文旅经济发展和文旅法治建设的综合水平进行测度,运用弹簧模型评估二者的压力承载状况;结合耦合协调模型、马尔科夫链探究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与时空演进趋势;运用PVAR模型检验两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互动响应关联。结果表明:①文旅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文旅法治建设水平呈稳步攀升趋势,空间格局均呈现"自沿海向内陆"阶梯状递减分布;文旅经济发展与文旅法治建设系统压力渐趋累积,东北、西部地区压力大于东部、中部地区。②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日渐提升,地区差距缩减;协调类型多为经济滞后型;耦合协调状态较为稳定,存在"俱乐部趋同"特征,各区域等级状态对邻接省域具有空间溢出效应。③两系统存在长效均衡关系,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均受到自身和对方的双重冲击作用,互相构成正负向交替的"螺旋式"冲击效应;文旅经济发展对文旅法治建设的冲击大于文旅法治建设对文旅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旅经济文旅法治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协调关系互动响应耦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