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井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井技术
建井技术

刘志强

双月刊

1002-6029

jjjs@chinajournal.net.cn

010-84263119

100013

北京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建井技术/Journal Mi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矿山建设专业综合性技术期刊,主要报道我国矿山建设和有关节岩土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和交流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矿山建设技术动态和信息,为实现矿山建设技术现代化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面充填钻孔钻进过程应力-位移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谢福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地面充填钻孔钻探施工过程中孔壁围岩应力-位移分布及演化规律,探索地面钻孔发生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从而为钻孔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以典型矿井地面充填钻孔施工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3D对钻孔钻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钻进至50、250、500 m时钻孔围岩的应力-位移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孔身围岩应力-位移分布是造成其变形破坏的直接诱因,垂直应力、水平应力随着钻孔深度增加呈线性增长;最大垂直位移位于钻孔顶部,钻进到一定深度后增长趋势明显减缓,呈非线性递增趋势,垂直位移的不同步将造成钻孔产生离层;水平位移随钻孔深度整体呈线性增长,峰值位于钻孔底部围岩,水平位移是孔身产生剪错、缩颈变形破坏的直接诱因.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面充填、注浆和瓦斯抽放钻孔结构设计优化及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钻探施工数值模拟垂直位移水平应力演化规律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煤层厚度变化区矿压显现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古亚丹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煤层厚度变化区冲击压灾害频发现象,以王家山矿2号井水平分段开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FLAC3D)方法,研究了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应力场和塑性区演化规律,揭示了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煤层厚度变化区冲击矿压发生机理,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厚度发生改变时,两巷道附近走向高应力逐渐在煤层厚度变化区内集中,直至转移至回风巷道顶板附近,最大值可达到40 MPa,易导致回风巷道顶板出现冲击矿压情况.研究结果与现场实测相吻合.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煤层厚度变化矿压显现防治技术

    寺河煤矿二号井无支架锚索强化超前支护设计

    田鹏姚苏梦徐大龙
    12-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寺河煤矿二号井一五三盘区回采巷道支护的难题,采取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对实测数据分析的手段,通过对不同支护参数的比较,确定了最佳的支护方案.该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在保证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条件下提高了巷道掘进速度,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超前支护支承压力围岩变形支护设计支护参数

    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控制协同技术研究

    霍国庆余国锋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围岩稳定性差、支护难度大、巷道变形控制困难等问题,以顾北煤矿14321综采工作面为背景,在综合分析了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围岩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树脂锚杆+锚索+菱形网+槽钢梁+M5钢带"联合支护技术思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支护方案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最终确立最佳支护方案.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在联合支护后,巷道顶板最大移近量为41 mm,两帮最大变形量为50 mm,证实了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为以后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提供了技术参考.

    联合支护围岩控制大断面数值模拟现场监测

    煤矿立井混凝土井壁裂缝修补技术

    唐鸣皋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煤矿立井混凝土井壁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针对不同性质的裂缝进行了系统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修补措施.这些措施消除了井筒整体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显著提高了井壁结构的耐久性能和防水性,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立井混凝土井壁混凝土裂缝井壁修复裂缝修补技术

    跨孔电阻率CT技术在立井地面预注浆效果检查中的尝试

    左永江陈振国李生生安许良...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井井筒在遇到含水层或松软破碎岩层时,地面预注浆是常用的堵水加固技术,但对于注浆效果的检查和评价一直没有可靠的手段.物探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地面预注浆效果检查带来新的希望.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通过物探手段对竖井地面预注浆效果进行检查与评价的报道.通过对物探技术的介绍,分析了常规底面物探技术无法在较深立井地面预注浆效果检查中应用的原因,阐述了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CT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并在云南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引水隧洞新增竖井地面预注浆中进行现场尝试应用.结果表明,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CT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多解性低以及全自动、快速采集的特点.通过钻孔深入注浆地层进行测试,相比地面物探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层物性参数变化情况,对较大尺度范围深部地面预注浆效果的定性检查评价是可行的,应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尝试.

    引水隧洞立井地面预注浆注浆效果检查物探技术跨孔电阻率CT

    掘进巷道过风氧化带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田海波彭杨皓张衡田利波...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甜水堡煤矿1302工作面回风巷道在掘进至315 m时,由于受到上覆岩层风氧化带影响,导致顶板较破碎、成型较差以及锚杆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引起巷道易发生冒顶事故的难题,现场运用钻孔窥视技术对1302工作面回风巷道顶板围岩裂隙发育情况进行观测分析,并掌握了 1302工作面回风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时空演化规律.基于巷道顶板岩层叠加支护作用机理,对已采用的支护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对支护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圆弧拱断面巷道中,采用长短锚索加钢筋梯梁"3-3-3"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1302工作面回风巷道顶板破碎围岩.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巷道的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钻孔窥视技术裂隙发育围岩松动圈长短锚索巷道支护

    8101工作面注氮防灭火安全技术优化设计

    秦伟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王坪煤业8101工作面采空区遗煤多、自燃风险高的问题,利用模拟软件对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覆岩应力场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采空区走向及倾向塑性区分布,根据模拟结果,明确划分水平垮落带的"三区"范围.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散热带与自然堆积区相对应;氧化带与破碎堆积区相对应;窒息带与压实稳定区相对应.模拟不同注氮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得出最优氮气注入位置为40 m处,最优氮气注入量为1 400 m3/h.将非间隔式注氮工艺的注氮防火安全技术应用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埋置采空区40 m处,采空区回风面氧含量显著下降,且采空区内一氧化碳含量最高不超过100 mg/m3.

    遗煤垮落压实自燃三带注氮防灭火安全技术

    煤矿瓦斯传感信号误报识别方法研究

    杨泽全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煤矿井下安全监控传感器误报的规律和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形成一套误报信号的智能识别理论与处置方法,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确保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提出了基于小波降噪-DFT谱变换的传感器误报识别方法,利用自行搭建的安全监控系统模拟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有效性验证,并对常见的脉冲型、恒偏差型以及跃变型3种常见的误报信号进行了识别和信号重构.研究发现,所提出的基于小波降噪-DFT谱变换的传感器误报识别方法实现了误报信号的智能高效识别,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保障.

    小波降噪DFT误报识别传感器

    综掘工作面出风口粉尘场模型与影响因素研究

    郭迎龙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霍州煤电8101综掘工作面出风口粉尘浓度高的问题,采用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对粉尘场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其迁移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综掘工作面出风口距端头5~10 m的粉尘规律模拟,对司机处沿程粉尘浓度分布进行分析,建立出风口参数变化时粉尘浓度分布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出风口参数进行调控,使关键处的粉尘浓度得到降低,并评估降尘效果.结果表明,司机呼吸带高度的粉尘浓度降低了 42.1%,隐患关键处粉尘浓度降低了 26.7%,降尘效果优良.

    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影响因素分析预测模型出风口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