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经纬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李小建

双月刊

1006-1096

jjjw@hnufe.edu.cn

0371-63519038;63519039

450011

郑州市文化路80号河南财经学院

经济经纬/Journal Economic Surve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南财经学院主办的财经类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4年创刊以来,精编细审,求是创新,及时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讨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较高的学术质量、精美的版面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是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欢迎来稿。《经济经纬》设有编委会,并聘请于光远、厉以宁、刘国光、樊纲等为顾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铁开通、创新类型转变与城市经济韧性

    张安伟胡艳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高铁开通对经济韧性及其空间差异的影响效应,以及创新类型转变过程中的差异化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2)高铁开通后对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的动态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效应由正转负,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效应由不显著转为正向,逐渐推动创新类型发生转变。在高铁开通韧性影响效应中不同类型创新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高铁开通主要通过突破式创新提高城市经济韧性。(3)从经济韧性空间差异视角来看,不同类型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同样存在差异,高铁开通主要通过突破式创新缩小经济韧性空间差异。(4)将整体经济韧性分解为产业结构韧性与竞争力韧性,发现高铁开通通过影响不同类型创新进而影响整体经济韧性及其空间差异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韧性与竞争力韧性到整体经济韧性的传导路径存在差异。研究为推动创新类型转变与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经验证据。

    高铁开通城市经济韧性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空间差异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吗?

    李麦收李华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冲击设计准自然实验,结合2013-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数据和县域夜间灯光数据,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发现: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改善了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平衡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行政等级较低、中西部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通过促进城市产业非空间集聚、优化城市要素配置效率和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等渠道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结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平衡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正外部性,这为政府加快大数据发展,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双重差分模型灯光数据共同富裕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与数字素养的中介效应检验

    梁健
    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数字素养提升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说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高水平市场化地区>低水平市场化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地区的异质性特征。据此,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培育高素质"数字农人"的政策建议。

    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素养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

    数字素养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研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1592户小农户的调查

    杨玉珍张雪珂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河流域9省1592户小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LPM和Probit模型分析数字素养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素养通过拓宽小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小农户信息获取能力来影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引入ESRM模型结合反事实推断分析发现,数字素养提升可以使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水平提高45。33%;小农户数字素养对地理邻近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行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素养对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在纯小农户中最大,其次是兼业型小农户,数字素养对中低收入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要大于高收入小农户。根据结论,提出加强对小农户的数字化培训和指导以提升其数字素养,对不同类型小农户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措施,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等政策建议。

    数字素养小农户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黄河流域

    数字化水平对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影响研究

    张天硕王陆舰武艳芳
    5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42个国家56个行业数据,探究了数字化水平对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心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提高有助于全球价值链网络前向、后向中心度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水平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心度的提升作用大于对发达国家的作用;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大于对服务业和自然资源行业的作用;行业技术密集度越高,数字化发挥的促进作用越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显著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了贸易成本,进而提升了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拓展分析发现,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网络内外中心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对于新时期稳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地位具有重要启示。

    数字化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心度要素资源贸易成本

    数字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对外贸易韧性

    邓宗兵曹宇芙肖沁霖王炬...
    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企业家精神纳入城市对外贸易韧性增强分析框架,从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精神两个维度切入,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外贸韧性增强的主要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增强了城市外贸韧性,对城市进口韧性增强效果大于对出口韧性的影响效果。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外围城市、小规模城市和弱韧性城市的韧性驱动效应更大,普惠性特征明显。进一步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成熟阶段后,其对外贸韧性赋能作用减弱。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精神是数字经济赋能外贸韧性的重要渠道,且企业家创新精神机制的作用效果更强。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外贸韧性的作用具有门槛效应,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家精神水平的提高,表现为边际效应递减特征,当前多数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家精神水平已跨越"临界值"。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如何通过有序发展数字经济来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从而赋能外贸韧性提供经验支撑和有益启示,为实现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对外贸易韧性数字经济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创业精神门槛效应

    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就业技能结构与技能工资差距

    郝能刘德学吴云霞曾林...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检验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我国企业就业技能结构和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入数字化总体上会提高就业规模,增加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减少中低技能劳动力占比,有利于就业结构升级。(2)投入数字化在促进就业技能结构升级的同时,还会通过增加高技能和技术人员占比扩大内部技能工资差距。(3)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机器技术的投入数字化能够同时带来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创造和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破坏,而非机器技术的投入数字化对劳动力的就业效应不显著。投入数字化对所在地数字化发展水平高的企业就业结构升级、扩大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对所在地数字化发展水平低的企业就业影响不显著。投入数字化对教育培训支出高的企业会带来就业创造和破坏,缩小技能工资差距;对教育培训支出低的企业就业结构影响不显著,会扩大技能工资差距。

    投入数字化就业技能结构制造业技能工资差距

    制造业投入数字化与生产链长度

    周宏伟庞素勤刘曙光张露文...
    9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95-2018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与跨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生产链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显著延长了生产链长度;第二,异质性检验显示,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全球价值链上游行业以及纯国内生产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国外投入数字化对生产链长度的正向影响要小于国内投入数字化;第三,机制检验显示,制造业投入数字化主要通过扩大中间品进口数量和提高中间品进口质量延长生产链长度;第四,进一步分析表明,消费需求潜力规模能够增强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生产链长度的正向影响,而消费需求潜力结构无明显影响,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在延长生产链长度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行业扩散效应"。研究结论对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

    投入数字化生产链长度中间品进口消费需求潜力行业扩散效应

    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型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数据资产化视角

    李昆赵雨婷杨强
    10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7-2021年我国A股市场重污染型企业样本,构建计量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型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型企业的环境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显示:重污染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促进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和地区发展水平下存在差异,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数据环境支持、数据创新应用与数据组织赋能均存在积极影响,并且可以通过这些路径推动企业环境绩效的提高。以上研究结论可为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重污染型企业利用数据资产实施数字化转型策略以提升环境绩效提供实践建议。

    数据资产化数字化转型重污染型企业环境绩效

    政府信息公开如何驱动企业绿色创新

    郭文
    12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3-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数据,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政府信息公开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信息公开可以通过提高地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降低地方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提高绿色创新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获得资本等资源方面更有优势,政府信息公开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更难从政府信息公开中获得增量收益,融资约束会抑制政府信息公开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丰富了政府信息公开对微观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同时研究结论能深化地方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微观经济效应的认识,进而为地方政府引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不确定性企业绿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