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科学
经济科学

刘伟

双月刊

1002-5839

010-62751488

100871

北京大学法学楼4层

经济科学/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研究刊物。发表有关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世界经济、中外经济史、经济统计、人口经济学等方面的论著,刊登书刊评介、读书札记、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经济界人士及经济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专利质量——测度和发展趋势

    殷戈张晓波李力行
    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讨论了衡量中国专利质量的相关数据和指标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描述了中国专利申请质量和授权质量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专利维持年限原始数据可能高估了实际维持年限,专利引用数据记录规则导致引用数据存在显著的截断问题,同族专利数存在内生性和样本代表性的问题.本文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基于这些方法发现中国专利申请质量和授权质量在发展趋势上有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专利审查工作对专利申请的筛选是有效果的.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专利申请质量的特征事实,并展望了创新质量的潜在研究方向.

    专利质量创新质量测度专利引用专利维持年限同族专利

    自由贸易协定如何影响价值链贸易隐含碳排放?——考量贸易协定环境成本的经验研究

    彭水军周杰
    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2000-2014年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实证探究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如何影响其成员国价值链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以考察FTA的环境成本.研究发现,FTA显著提升了价值链贸易隐含碳排放.这一效应强于FTA对最终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且FTA对不同价值链路径中的碳排放影响不同.FTA一方面通过规模效应促使成员国排放增长与环境成本加剧,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效应有效降低价值链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有助于降低单位环境成本.但从整体来看,规模效应占主导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FTA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主要由区域协定驱动,且对发达成员国、北北国家间以及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的出口隐含碳影响更强.

    自由贸易协定贸易隐含碳全球价值链

    财政激励型环境规制中政府对企业的"隐性补贴"——基于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视角的研究

    邓明黄钰萱
    5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环境规制的过程中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是环境规制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基于2009-201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以2012年皖浙两省正式签订《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评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这种横向财政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受偿地区企业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横向财政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受偿地区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更重要的是,受偿地区企业的所得税实际税率显著下降,这是由受偿地区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而非企业避税导致的,说明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征管向企业提供了"隐性补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并没有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提供"显性补贴".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横向财政激励型环境规制下,地方政府并不会将环境规制带来的财政压力传导给企业,反而会给企业一定的"隐性补贴".

    环境规制企业所得税隐性补贴

    基础研究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困境的理论解释

    申萌马丽媛云喆
    7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研投入没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并非中国特有现象.本文构建了包含异质性创新的多部门复合增长模型,利用中国现实经济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发现,尽管基础研究投入增加会直接提高基础研究部门生产率,对TFP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高技术劳动力资源从应用研究部门转向基础研究部门,投向应用研究的金融资本回报率降低,会对TFP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在当前的基础研究投入水平下,基础研究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被抵消,经济整体TFP增速呈现下降趋势.然而,基础研究投入增强在长期具有提高福利水平的效应.

    基础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困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城市失信被执行人的经验证据

    何欢浪耿若璇毛健
    10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由此可能通过影响企业融资行为和交易行为来影响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本文选取中国2000-2013年238个地级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以2010年限制高消费政策为政策冲击,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法人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同时分析其主要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第二,信用体系建设对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影响更大;第三,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会降低企业对进口中间投入的购买,为进一步实现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内生动力.

    社会信用体系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融资成本

    隐私保护与企业业绩表现——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证研究

    马瑄忆施新政
    12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作为一种继资本、劳动力之后的新型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为社会经济形态、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等带来一系列变革.然而在数据的获得和处理过程中,用户常面临着个人信息滥用和泄露的风险,平衡好个人信息保护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2021年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借助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办法,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隐私保护政策对企业业绩表现指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对企业业绩表现有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和流动负债比率低的企业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受隐私保护政策的影响,企业增加了创新研发支出和隐私保护型专利的申请数量,更重视产品质量和公平竞争理念的体系建设.同时,隐私保护政策的冲击使得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拥有更多资源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优势.

    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企业业绩表现

    节制资本、劳动力配置与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基于反垄断执法机构改革的证据

    彭飞王玲王胜男周世彪...
    14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对于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8年反垄断执法机构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节制资本对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节制资本改革充实了反垄断监管力量,加强了反垄断执法力度,对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改善效应,相当于在改革前的平均水平上下降了10.76%.机制检验证实,为了应对反垄断执法对资本的严格规制,企业主动优化了劳动力配置结构并提高了劳动力配置效率,进而缩小了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和非国有企业,以及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较大的企业,节制资本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尤为突出.

    节制资本收入不平等劳动力配置反垄断执法

    数字金融深度与相对贫困——基于家庭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红郑凯轩汪晨顾乃华...
    17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破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少数人富裕、多数人相对贫困的两极分化,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家庭数据来探究数字金融深度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并结合家庭具体情况打开数字金融深度指数"黑箱",以深入分析其具体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首先,数字金融深度能够显著减少家庭的相对贫困状况并促进共同富裕,且该影响在经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其次,数字金融深度通过缓解家庭预算约束进而改变家庭就业与生产决策、增加家庭风险承担能力来减少相对贫困.最后,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深度对城镇和农村的家庭影响路径不同但影响程度相似,且对低教育水平的家庭影响程度最大.不仅如此,不同数字金融产品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研究为数字金融深度解决相对贫困提供了实证证据,同时也为中国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发展和安全发展贡献了事实依据与政策建议.

    数字金融深度相对贫困风险承担能力预算约束

    产权和信任的实验研究

    张亚男李建标
    197-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任是施信者和受信者就信任标的及其产生的社会剩余如何进行分配的博弈过程,能够集中体现双方的产权信念.本文将信任标的的产权来源属性引入信任博弈发现:第一,人们对努力所得表现出无条件的"利他性产权尊重",对运气所得表现出以施信者较高的善意为条件的"互惠性产权尊重",对欺骗所得则表现出产权不尊重.第二,人们对努力、运气和欺骗所得都有很强的产权主张,也都有很强的产权避险意愿.其中,人们对努力所得的产权主张和产权避险意愿最强.第三,在产权主张与产权避险意愿的共同作用下,信任水平在信任标的被外生赋予时最高,源于运气和欺骗时次之,在努力挣得时最低.

    信任产权来源产权尊重产权主张产权避险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长期福利效应——来自中国"赤脚医生"历史实践的经验证据

    胡志安朱可桐张川川
    21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赤脚医生队伍建设的历史实践,考察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长期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个体幼年时期(0-5岁)所在村庄的赤脚医生队伍建设能够显著改善其在青少年和中老年时期的自评健康状况,并显著降低其在中老年时期患有慢性病的概率.进一步研究显示,个体幼年时期所在村庄的赤脚医生队伍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其在成年时期由于健康原因停止工作的概率和家庭负债率,提高其在成年时期的家庭收入、财富水平和个体生活满意度.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长期成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阶段"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一项低成本、高收益的健康促进手段.

    基层医疗赤脚医生健康福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