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林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林研究
经济林研究

谭晓风

季刊

1003-8981

jjlyj-csfu@163.com

0731-8565852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经济林研究/Journal Nonwood Fores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唯一的经济林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由国内从事经济林生产、科研和教学的专家教授组成,在经济林学科领域肯有权威性。主要刊登国内外经济林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与发展动态,经济林生产形势和经营策略,并加强了实用技术和产业建设方面的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冠菌素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麦斯乐王艳蒙朱学慧韩守安...
    20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Coronatine(COR)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COR的最佳处理浓度,探明COR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COR的推广应用和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优良早熟葡萄品种'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果实转色初期设置3 个COR蘸穗浓度处理,处理后至成熟期分 6 次采样,对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柄耐拉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色泽、果皮花色苷、叶绿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等指标进行连续测定,通过综合分析确定COR的最佳处理浓度.[结果]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以COR 2000 倍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佳,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 8.43%,总酸含量降低了26.19%,固酸比提高了46.31%,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53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8.18%,a*值提高了1.01倍,CIRG值提高了 38.04%,h°值下降了 67.13%;COR 3000 倍处理促进着色的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花色苷含量提高了 1.61 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 27.27%,胡萝卜素降低了 20%,a*值提高了 1.24 倍,CIRG值提高了52.17%,h°值下降了82.78%.[结论]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提高'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在提高果实品质方面,COR2000倍处理效果最好;在促进果实着色方面,COR 3000倍处理效果最好.

    冠菌素'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果实品质

    灵武长枣两种光泽度果实外形特征性状比较分析

    李运毛曹兵李翔马冲...
    2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灵武长枣两种光泽度果实,即高光泽度果实(S果)和低光泽度果实(R果)的光泽度及外形特征性状关系的差异,为灵武长枣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采集 6、9和12 a生灵武长枣的两种光泽度果实(S/R果)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光泽度、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果实硬度、果皮厚、果肉厚、核纵横径、单核质量、可食率和含仁率等果实外形特征性状,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3个树龄的R果的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果皮厚、核纵横径、含仁率均极显著大于S果的(P<0.01),其中6、9和12 a生灵武长枣R果的含仁率分别是S果的28.04、15.49、14.99倍,并且R果的光泽度极显著小于S果的(P<0.01),仅为S果的 63.1%~67.1%,R果的果肉厚、单核质量均显著大于S果的(P<0.05);12 a生的R果的可食率最小,且9、12 a生的均显著小于同年份的S果的可食率;2)不同树龄灵武长枣,于高光泽度果实(S果)而言:在光泽度、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果实硬度、果肉厚、核纵径、单核质量、可食率在树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于低光泽度果实(R果)而言:其果实纵径、果实硬度、果皮厚、核纵横径、单核质量、可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与S果表现均不相同;3)不同树龄植株灵武长枣S、R果实的光泽度均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S果的树龄与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果肉厚、枣核纵径、单核质量、可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果的树龄与果实纵径、可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硬度、果皮厚、核横径、单核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树龄灵武长枣两种光泽度果实的光泽度及外形特征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在树龄、光泽度及其各项外形特征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

    灵武长枣树龄果实外形特征光泽度

    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动态变化及品质综合评价

    陈璐王小玲毛积鹏林孟飞...
    220-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7 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期叶片营养、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软熟过程中果实的品质形成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猕猴桃品种叶片氮含量均低于0.23 mg·g-1,加强氮素水平管理.猕猴桃的果实发育期存在1个快速生长期,但不同品种的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持续升高;在软熟过程中变化更为明显,果实风味品质进一步体现.果肉颜色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绿色—黄绿色—黄色"的转变,其转色时期主要发生在软熟期.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 3 种抗氧化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随果实不断发育、成熟呈下降趋势.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感官评价后认为,'奉黄 1 号''G3'在奉新种植能够较好地体现品种特性.[结论]加强氮素管理可提高黄肉猕猴桃果实品质,促进抗氧化物质积累,果实呈现黄色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奉黄1号''G3'更适合在奉新推广种植,其他品种推广应注意品质提升技术管理.

    黄肉猕猴桃果实品质动态变化综合评价

    栽植密度对杂交杏李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如月罗莎莎甄紫怡虎海防...
    23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杏李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6年生杏李树为研究对象,设置杏李栽植中常见 3 种栽植密度(4 m×3 m、4 m×5 m、2 m×5 m),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进行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栽植密度与杏李光合特性、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关系,筛选适宜的栽植密度.[结果]在不同物候期,不同栽植密度杏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 浓度及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在果实转色期达到峰值,在成熟期缓慢下降;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种栽植密度杏李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各栽植密度杏李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4 m×3 m、2 m×5 m、4 m×5 m,树冠外围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高于内膛叶片,且差异显著;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4 m×5 m、2 m×5 m、4 m×3 m,且树冠内膛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高于外围叶片.说明在弱光环境下叶片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充分利用光能.各栽植密度杏李叶片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最大光能转化潜力(Fv/Fo)由高到低依次均为4 m×3 m、4 m×5 m、2 m×5 m,4 m×3 m栽植密度杏李叶片未受到光抑制.4 m×3 m栽植密度杏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较低,为366.5 mg/kg,各栽植密度按照维生素C、纤维素、钙、钾、可溶性糖及总果胶的含量的树冠内膛和外围均值从高到低排列均为4 m×3 m、2 m×5 m、4 m×5 m,4 m×3 m栽植密度杏李果实品质较好,其含量分别为 5.70 μg/g、13.77 mg/mg、0.40 μg/mL、0.36 mg/L、6.76 mg/g、1.51 mg/g.不同栽植密度果实品质的综合排名由优到劣依次为4 m×3 m(外围)、2 m×5 m(外围)、4 m×5 m(外围)、4 m×3 m(内膛)、2 m×5 m(内膛)、4 m×5 m(内膛).[结论]在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光能转化效率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方面,4 m×3 m栽植密度均比其他2种栽植密度更具优势,因此4 m×3 m为较为理想的栽植密度.

    杏李栽植密度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品质

    氮输入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马泽跃李伟陈波浪冯雷...
    247-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梨园的合理施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库尔勒香梨园 0~20 cm土层土壤样品为材料,通过分析细菌群落物种组成的相对丰度、α多样性指数,研究了 0、150、300、450 kg/hm2 共 4个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电导率、碳氮比、全氮含量及硝态氮含量对门水平细菌群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碳含量、碳氮比及电导率对属水平细菌群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用氮肥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且与土壤氮养分含量以及pH值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施用氮肥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己科河菌门Rokubacteria、A4b、动孢菌属Kineosporia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在膨果期的相对丰度在施用氮肥后有所增加,其中己科河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养分含量以及pH值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A4b的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动孢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氮养分含量以及pH值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全氮含量、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在膨果期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考克氏菌属Kocuria、游球菌属Planococcus的相对丰度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膨果期,随施氮量的增加,细菌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00 kg/hm2 处理下最高;各处理Chao1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均表现为在成熟期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多样性主要受氮组分含量、有机碳含量以及pH值的影响.[结论]添加氮肥可以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多样性,因此适当控制氮素的供给以及调节土壤碳氮比、pH值等,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维持土壤品质的稳定和微生物区系的健康.

    库尔勒香梨施氮量细菌群落土壤养分

    10个鲜食葡萄品种在甘肃兰州的品质表现及抗寒性

    王玉安朱燕芳郝燕
    26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适宜甘肃兰州及同类型气候区发展的品质优良、抗寒性好的葡萄新品种.[方法]以 10个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春光''贵妃玫瑰''巨玫瑰''蜜光''晚黑宝''无核翠宝''浪漫红颜''阳光玫瑰''晶红宝'和'SP9715'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盛果期葡萄的单粒质量、单穗质量、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测定低温胁迫后各品种1 年生休眠枝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将 10 个品种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运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和枝条抗寒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10 个鲜食葡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不尽相同,丙二醛含量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0个品种中:'阳光玫瑰'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22.38℃;其次为'浪漫红颜'和'春光',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1.96、-20.75℃;'晚黑宝'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为-18.94℃.[结论]在甘肃兰州地区,根据果实品质和抗寒性的综合评价结果由优到劣排序,10个品种依次为'蜜光''阳光玫瑰''春光''巨玫瑰''SP9715''贵妃玫瑰''晶红宝''无核翠宝''晚黑宝''浪漫红颜'.

    鲜食葡萄品质抗寒性

    阿克苏地区9种苹果砧穗组合枝条的抗寒性评价

    庄星月李文胜张颖慧曾玉智...
    274-283,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阿克苏地区具有优良抗寒性的苹果砧穗组合.[方法]以阿克苏红旗坡农场TD-1/王林、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八棱海棠/蜜脆、八棱海棠/新红 1 号、八棱海棠/爱妃、M9T337/爱妃、青砧/瑞雪、新疆野苹果/新红 2 号、新疆野苹果/新红 1 号各砧穗组合的 1 年生深度休眠期苹果枝条为试材,分别置于-15、-20、-25、-30、-35、-40℃低温下处理 12 h,以 4℃处理下的各砧穗组合枝条为对照,测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采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组合枝条的半致死温度.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9种苹果砧穗组合枝条的抗寒性.[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9种苹果砧穗组合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呈"S"形曲线增加,青砧/瑞雪和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砧穗组合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丙二醛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砧穗组合枝条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峰值含量是4℃处理的 4.2 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基本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与相对电导率负相关,新疆野苹果/新红 1 号和新疆野苹果/新红 2 号砧穗组合枝条的平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新疆野苹果/新红 1 号和八棱海棠/蜜脆砧穗组合枝条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砧穗组合,新疆野苹果/新红 2 号砧穗组合枝条的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峰值为4℃处理的5.9 倍,新疆野苹果/新红 2 号和八棱海棠/新红 1 号砧穗组合枝条的POD活性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合,新疆野苹果/新红 2 号、八棱海棠/新红 1 号、新疆野苹果/新红 1 号和八棱海棠/蜜脆砧穗组合枝条的平均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分别是 4℃处理的 3.25、3.43、2.92、3.79 倍.[结论]各苹果砧穗组合按照耐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新疆野苹果/新红 2 号、新疆野苹果/新红 1 号、八棱海棠/蜜脆、八棱海棠/新红 1 号、八棱海棠/爱妃、M9T337/爱妃、TD-1/王林、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青砧/瑞雪.

    砧穗组合苹果枝条抗寒性低温胁迫半致死温度隶属函数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设施无花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苏宇霞余丽萍刘厚基吴翠云...
    284-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控冠效果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为探究无花果设施栽培控冠技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傲芬'无花果为材料,分别喷施多效唑500、1000、1500 mg/L、缩节胺 500、1000、1500 mg/L、矮壮素 500、1000、1500 mg/L的水溶液,以清水为对照(CK),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多效唑1500 mg/L、矮壮素500 mg/L及缩节胺1500 mg/L显著抑制了株高、节间长、茎粗、叶长、叶宽、柄长和柄宽,且多效唑的控冠效果最佳,多效唑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多效唑1000 mg/L的叶绿素含量最高(61.16),缩节胺和矮壮素各浓度处理后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在果实品质方面,多效唑明显缩短了果柄长度,减小了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1000 mg/L处理下的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最大,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矮壮素 1500 mg/L的单果质量和果柄长都减小,使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增大,矮壮素500、1000 mg/L处理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18.02%),矮壮素 1500 mg/L的蛋白质含量最大(103.04%)、硬度最小(4.84 N);缩节胺明显增大了果实硬度、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然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缩节胺1000 mg/L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22.58%),缩节胺 1500 mg/L处理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20.19%、85.18%.[结论]综合比较,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的生长及品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多效唑1000 mg/L对无花果的控冠较好,矮壮素1000 mg/L和缩节胺 1500 mg/L处理后的品质较好.因此,多效唑可以作为无花果控冠技术的首选措施,矮壮素和缩节胺可作为无花果果实品质调控的首选.

    无花果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品质

    竹笋采挖下克隆整合对毛竹林发笋成竹规律的影响

    王意锟方升佐金爱武朱强根...
    294-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 12.8%(P<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效避免大量退笋导致的毛竹母株营养消耗,实现母株资源的克隆整合,增加竹笋产量.因此,合理的竹笋采挖有利于毛竹笋用林的高效生产及可持续性经营.

    毛竹林竹笋采挖非对称性竞争克隆整合

    李园杂草管理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罗昌国袁启凤陈守一田晓慧...
    304-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的李园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为李园土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除草剂除草的李园和邻近天然槲栎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细菌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功能预测的方法研究细菌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结果]不同处理OTU数量为2012~3522,细菌种类33门、108纲、242目、383 科、667 属.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要门类,在各处理中4 个门的总丰度达到 80%以上.多样性分析显示,天然林Ace和Chao指数显著低于李园的3 个处理.群落组成和差异分析显示,天然林土壤酸杆菌优势比较大,病害细菌少,并有少量的有益细菌蛭弧菌;李园的鞘脂单胞菌相关病害的风险大,生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芽孢杆菌等有益细菌的丰度,尤其自然生草比较明显.人工生草还有利于提高李园细菌的多样性,尤其是芽单胞菌的富集比较明显.使用除草剂的李园则主要富集了绿弯菌门的种类,而降低了苔藓杆菌的丰度.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土壤细菌新陈代谢最活跃,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涉及化能异养、纤维素分解、固氮作用等功能.与其他处理比较,人工生草李园土壤硝酸还原功能较强、天然林土壤的木质素分解功能较强、除草剂处理的李园土壤甲基营养功能较强.[结论]天然林Ace和Chao指数显著低于李园,表现为土壤酸杆菌优势明显.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较大,生草有利于李园有益细菌群落的建立.

    果园杂草管理土壤健康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