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具与室内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具与室内装饰
家具与室内装饰

王周

月刊

1006-8260

0731-85623185

410004

湖南长沙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学院环艺设计学院

家具与室内装饰/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选取行业内专家,刊登权威的专业论文,促进家具与室内装饰业的发展与提高。主要以学术论坛、学术实践为主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来西亚国际家具贸易展欢庆30周年,展望未来

    Celine
    62-63页

    温和格调与天空交融——境辰设计香港室内设计案例赏析

    南南
    64-67页

    情境认知理论在文化科普文创中的应用研究

    刘维尚李柳澄司亚丽王泽艺...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良渚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中,为目前文化科普类文创产品创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情境认知理论与当下科普类文创产品的分析,总结目前科普类文创产品的理论层、实践层、反思层三方面的问题.在情境认知理论中融入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提炼出"以知建境""以行用境""知行善境"三个情境认知维度的方法,创构起情境认知理论的文创产品设计模型.最后以浙江省良渚文化为例进行设计实践,对该设计模型的相关理念进行实践与佐证.将情境认知理论运用于文化科普类文创设计中,使其成为传递文化知识的纽带,能够增加文化科普的互动性,促进受教育者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效地唤起人们对于文化的兴趣,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递民族精神.

    情境认知理论文化科普良渚文化文创产品

    基于用户需求驱动的新中式座椅设计研究

    刘郅政易欣玥张驰姚健...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新中式座椅设计决策的用户感知,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实现新中式座椅设计的创新研究以及发展.首先,通过前期调研得出原始用户需求,基于Kano模型对于用户需求进行属性划分;然后,运用AHP确定目标用户不同需求权重值,确定相对重要的用户需求;再运用AD理论的公理化设计实现功能域与设计域之间的映射,完成用户需求到设计参数的转化;最后,得出新中式座椅三维建模概念设计,并采取FCE理论进行设计评估.该方法有助于新中式座椅设计决策满足用户需求,在设计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对于未来同类家具产品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用户需求驱动家具设计方法集成应用新中式座椅设计

    体验视角下柳编类非遗产品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朱庆祥刘晓彬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研究柳编类非遗产品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并提出柳编产品的设计策略.首先以解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体验的角度构建柳编产品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假设和假设模型;然后设计量表问卷并实施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问卷数据检验研究假设.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柳编产品的功能体验、感官体验、兼容性体验、创意体验显著影响行为态度,并通过行为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功能体验和感官体验对行为态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兼容性体验,创意体验对行为态度的影响较小;而文化体验和社交体验对行为态度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柳编产品的设计策略,并通过3款柳编产品的创新设计,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为以提升销售为目的的柳编类产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产品体验购买意愿解构计划行为理论

    融合DFSS与TRIZ的智能文物展柜创新设计研究

    郭雨晴傅燕翔申敏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升文物价值阐释传播效率,同时满足文保工作人员与参观游客对文物展示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优化用户体验,提出了一种融合DFSS与TRIZ的智能文物展柜创新设计新模式.基于DFSS的DMADV流程快速准确识别现有文物展柜的关键核心问题,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对应的设计特征,并构建智能文物展柜设计矛盾矩阵,通过引入TRIZ理论,将产品的关键核心问题转变为TRIZ的标准问题,结合TRIZ的原理方法,选择正确技术创新途径,最终获得文物展柜的创新设计解决方案.DFSS和TRIZ的融合集成能将用户需求与实际工程解决方案衔接起来,能更加高效解决生产过程中实际工程问题和优化产品设计流程.

    DFSSTRIZ智能文物展柜产品创新设计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儿童坐姿检测学习桌椅设计方法研究

    张飞宇兰扬朱伟宋玲...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长期处于伏案学习的状态,不良坐姿对儿童生长发育容易造成严重影响,对儿童坐姿的矫正已刻不容缓.通过对儿童在学习桌椅上的坐姿行为调研,基于OpenPose姿态估计算法进行坐姿检测分析,引入ST-GCN模型进行坐姿识别与评判,结果表明:使用ST-GCN模型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儿童的八种坐姿,并根据识别结果对儿童进行有效的错误坐姿提示,其Macro-F1和Micro--F1评价指标分别提高了6.8%和7.4%.同时表明儿童坐姿矫正在自适应儿童学习桌椅上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可为智能儿童课桌椅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时空图卷积网络(ST-GCN)儿童坐姿识别学习桌椅

    莫高窟壁画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方法研究

    景楠曹舟凡丁晓宏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当下国内各区域文旅发展需求,构建文创产品转喻设计创新方法,促进多样化设计方案生成,并满足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深度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需求.通过内涵外延传承说的类层级结构的建立,挖掘、构建文化目的域内涵项与外延项两者间的传承关系;通过转喻映射三层级的建立,得出产品源域的多个映射结果,最终产生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并应用于莫高窟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在转喻认知相邻逻辑视角下建立的"用户""文化""文创产品"多路径认知关联,为用户深度认知莫高窟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转喻设计文创产品莫高窟壁画

    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三线工业遗产的活化设计策略研究

    翁春萌陈子阳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独立自主探索的典型代表,亟需厘清从记忆传承到文化认同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明确了三线工业遗产具备时间、空间、功能三个维度且存在互济、内嵌的逻辑关系,通过建构的方式形成凝聚性结构空间;分析了文化记忆空间营造的过程中的文化记忆要素特性,从文本、意象、仪式三系统进行文化表征、符号象征化的实践路径探讨;总结出参与—唤醒—认同的递进式活化路径,最后提出记忆重现、场景营造、记忆共创的可行性设计策略,为提升三线精神在中华民族红色精神传承中的结构性力量提供有益参考.

    文化记忆三线工业遗产文化空间活化设计策略

    具身·意象·图式——解码宋元山水画中村居空间的叙事性

    王迪严湘琦黄泽斌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挖掘宋元山水画中村居意象图式背后蕴含的主体认知与观念逻辑.通过运用图像志的研究方法,以具身感知的理论视角,对这一时期典型画作中的村居意象进行图解分析.研究表明宋元山水画中的村居空间是一种主客相融的复合空间,其意象的生成往往会经历主体"意"与客体"象"的具身互动过程,并表征为四种叙事情节:"江山胜景·全域""深山舍寺·片景""曲径幽园·一隅""水岸空亭·旷点",进而凝结成不同主体关照下的图式意蕴.解码宋元山水画中村居空间的叙事性,能为当下中国式村居空间营造的观念重塑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宋元山水画村居空间具身感知空间叙事图式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