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郭连强

月刊

1007-7685

jjzh2006@vip.eyou.com

0431-84637225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经济纵横/Journal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发展视角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研究

    于金富蔺大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出发,紧扣发展主题,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发展导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与方法,全面分析与科学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实现发展"等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确立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与策略体系.基于发展视角认真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习近平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导向理论体系

    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及其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启示

    纪志耿唐华琼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是其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坚持科学的辩证法,一方面,承认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历史进步性,使农业社会中单凭经验和刻板沿袭下来的经营方法转化为农艺学的自觉的科学应用;另一方面,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大农业在对土地所有权的分离和垄断、对土地的粗放利用和土地肥力的破坏、对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剥夺和排斥、对价格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扭曲等方面的限制与界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应吸收马克思"合理农业"中关于废除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进行集约化耕作、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发挥"小农的手"的重要作用、依靠有计划的联合体进行调节等重要思想,深入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守住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实现与小农户有机衔接,维护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马克思合理农业现代化大农业

    数据要素及其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机理研究

    段学慧张娜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要素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范畴.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结果.数据要素通过对生产要素和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渗透,提高生产要素效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从而创造新质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包括数据生产力和数据要素的转化力(产业数据化所产生的生产力).数据生产力的实质是数据劳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中的基础性生产力.数据产业化是提高数据生产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产业数据化是实现数据要素经济价值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路径,是通过数实融合创造新质生产力.随着数据要素对各种生产要素和各个生产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渗透,必将使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

    数据要素数据生产力数据产业化产业数据化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参与生产和价值转移的特殊性研究

    刘勇梁悦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数字时代,数据要素成为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产要素.在传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生产要素参与劳动产品的一次使用过程和一次价值转移过程.但在数字时代,从数据要素到数据产品会经历反复的生产过程和反复的价值转移过程.从"一次"到"反复"的变化背后,是数据要素的可复制性、可共享性等特征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数据要素不同于传统不变资本生产要素的参与生产和价值转移过程的关键所在.对此,需要在马克思关于生产要素和不变资本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明晰数据要素与传统不变资本生产要素的异同,廓清数据要素特殊性带来的生产和价值转移过程反复、并行发展的新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数据商品所有权的"隐蔽化"问题,从而为数据商品的价值和所有权确定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生产要素不变资本数据要素生产过程价值转移

    面向碳中和的农村能源变革:零碳微单元视角

    潘家华张坤蒋尉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对于推进农村能源变革、助力农村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国内外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发展的积极意义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可将零碳微单元作为推进农村能源变革的系统性方案.研究认为,零碳微单元有助于自下而上推进碳中和进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释放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目前,零碳微单元建设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零碳技术综合集成难度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提出应健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零碳微单元示范工程,加强零碳技术综合集成,引导扩大居民零碳能源消费,从而推动面向碳中和的农村能源变革.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碳中和零碳微单元低碳转型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逻辑、实践模式与路径选择

    包晓斌朱小云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其关键在于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目前,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仍存在农业生态产品相关理念认识不深实践不足、生态要素产权界定不明晰、价值核算方法缺乏统一标准、价值实现路径较为单一等问题.应完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技术支撑,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畅通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流动渠道,推动生态农业多元化发展,构建差异化的农业生态产品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产品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乡村振兴生态产业

    碳交易政策对高碳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刘颖吕明俐刘双丰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碳交易市场中交易规模最大的电力行业为例,基于超效率SBM方法对样本省份和城市2010-2019年电力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算,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对高碳产业G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试点地区电力行业GTFP,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利于电力行业GTFP的提升;使用基准线法进行碳配额分配的地区电力行业GTFP明显提升,但历史法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碳交易政策通过推动电力行业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来提升GTFP;地区数字化水平对碳交易政策推动电力行业GTFP提升有正向调节作用;碳交易政策的效果在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碳交易政策提升电力行业GTFP的效果突出,而在中部与西部地区短期内政策效果尚不明显.为推动高碳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加快建立和完善配额分配体系、健全碳交易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加强数据统计与核算、推进高碳产业绿色能源结构改革、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碳交易政策碳配额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碳达峰碳中和

    "十四五"下半程实现5%以上年均增速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

    陈彦斌吴韬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下半程是进一步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在系统考虑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的基础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为"十四五"下半程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十四五"下半程应着力实现5%以上的年均增速,这对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挑战,必须充分运用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把握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扎实做好三个方面的经济工作:第一,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协同发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供给和需求相互牵引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第二,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第三,着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发挥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优势,为"十四五"下半程顺利实现合理增速目标提供政策保障,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经济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防范化解风险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中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的成效、经验与促进对策

    张方波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制度创新在中国自贸区十多年的建设中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自贸区金融制度框架体系,如探索建立中国特色金融创新高地、逐步形成先行先试的金融开放制度、不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及有序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些成效主要是通过国家授权地方立法试点和出台法律法规、借鉴全球自贸港金融制度创新、金融规则"引进来"和"走出去"及不同的复制推广路径实现的.但同时,金融制度创新也存在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够、法治渠道梗阻、浅层化倾向明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尚未统一、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不够细化及金融监管体系尚未成型等问题.下一步金融制度创新需要从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疏通法治渠道、向深层次有序推进、编制全国统一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多维度对接国际高标准金融条款及探索构建有效应对风险的金融综合监管模式入手,通过持续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开放金融强国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品种推进层次与重点措施

    刘慧赵一夫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粮食进口量屡创新高、国内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及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与第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的提前实现更多地依靠增加播种面积等物质要素投入不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的实现则需依靠科技发展和政策推动来提高单产水平.基于对近期我国主要粮油品种及其下游产品国内产需形势、单产提高潜力的分析,有限资源约束下玉米、大豆、油菜籽应是第一层次推进的品种,随后是小麦、稻谷.面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面临的挑战,并借鉴第一轮的成功经验,需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调动农民种粮及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两方面综合施策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重点措施包括推广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的"五良"融合方案,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同时,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开发利用盐碱地和冬闲田,挖掘大豆、油菜在非传统耕地上增加播种面积的潜力.

    粮食产能提升品种层次产需形势单产潜力面积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