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研究
健康研究

郭清

双月刊

1674-6449

jkyj@hznu.edu.cn

0571-28869726,28865871

310036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健康研究/Journal Health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其与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林羽孙莉张姣苹
    406-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临床构建积极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 304 例口腔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调查的患者 300 例,PTGI总分为(60.40±14.33)分;其中PTGI得分≥57 分(阳性组)共 186 例(62.0%),<57 分(阴性组)共 114 例(38.0%).阴性组未婚或离异、月收入≤4 000 元、手术结合放化疗的患者占比高于阳性组,CD-RISC评分、SCSQ积极应对得分低于阳性组,SCSQ消极应对得分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月收入、治疗方式、CD-RISC评分、SCSQ评分均为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G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D-RISC评分、SCSQ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与SCSQ消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超过 1/3 的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水平低,建议重点关注未婚或离异、收入低、手术结合放化疗、心理弹性水平低及消极应对的患者群体,以改善预后.

    口腔癌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相关性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的自我调节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朱丽丽蓝素琴曾玉晓
    41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化疗患者自我调节疲乏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更精细化的MM化疗患者管理策略.方法 整群抽样法选取 113 例MM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调节疲乏量表(SRF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疾病接受度量表(AI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MM化疗患者SRFS得分与其CD-RISC、SSRS、AI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M化疗患者自我调节疲乏的相关因素.结果 106 例MM化疗患者的SRFS、CD-RISC、SSRS、AIS平均得分为(49.1±6.8)分、(57.3±10.8)分、(38.4±5.1)分、(22.5±5.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化疗患者的SRFS评分与CD-RISC、SSRS、AIS评分均呈负相关(r=-0.167、-0.339、-0.42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年收入、社会支持水平、心理弹性水平、疾病接受度影响MM化疗患者的自我调节疲乏程度(P<0.05).结论 MM化疗患者的自我调节疲乏程度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引导患者构建牢固的社会网络,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疾病接受度,以降低其自我调节疲乏程度.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自我调节疲乏影响因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泮托拉唑治疗肺癌的靶点与分子机制

    吴晓婷王剑李婷艳
    417-42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探索泮托拉唑治疗肺癌的关键靶点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泮托拉唑治疗肺癌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搜索肺癌的相关靶点,取 2 者的交集靶点获得潜在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找出靶点的作用关系,使用 Cytoscape3.10.0 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 105 个泮托拉唑的作用靶点、2 180 个肺癌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得到 41 个泮托拉唑治疗肺癌的作用靶点.在PPI网络中,EGFR、ERBB2、PIK3CA、MMP9 等13 个靶点处于核心位置.GO 富集分析和 KEGG 通路分析显示,泮托拉唑调控的核心靶点与细胞信号通路激活、肿瘤进展、肿瘤耐药等机制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泮托拉唑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 泮托拉唑可能通过EGFR、ERBB2、PIK3CA、MMP9 等靶点及多条信号通路治疗肺癌.

    泮托拉唑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焦点解决模式在国内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分析

    赵一慧封亚萍杨晓珊薛博文...
    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焦点解决模式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趋势,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应用CiteSpace V(5.8.R3)绘制焦点解决模式在国内护理领域的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图谱,分析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 1 120 篇,焦点解决模式在国内护理领域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暂未形成规模较大的合作研究团队.该领域研究对象多为护士群体和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研究主要通过焦点解决模式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结论 我国焦点解决模式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各作者、机构之间应多加强合作联系,积极创新焦点解决模式,提升其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焦点解决模式护理CiteSpace软件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依恋安全启动在抑郁干预中的应用

    龙燕满于梅
    426-429,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恋是自个体出生开始与照料者(一般是母亲)建立的情感联结,安全依恋型个体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而不安全依恋型个体表现出更多的负面性.依恋安全启动可以激活个体的依恋安全表征,有效缓解个体的抑郁.文章着重探索依恋安全启动抗抑郁作用的心理机制,为寻求有效且便捷的抑郁症干预方法提供新思路.

    依恋安全启动抑郁症状心理机制

    心血管疾病患者社会隔离的研究进展

    胡石田翠平吴琪吴红斌...
    430-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长期的病程和疾病本身导致的躯体功能受限,导致患者经历社会隔离的风险增高.文章对社会隔离的相关理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社会隔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社会隔离状况、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环境提供新思路.

    心血管疾病社会隔离孤独感综述

    定量脑电图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宋璐程群
    435-439,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对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 200 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53 例)和预后不良组(47 例).比较 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qEEG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earson法分析qEEG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溶栓后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溶栓后 24 h,预后良好组脑对称指数(BSI)、脑电图慢波化比率(DTABR)及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的BSI、DTABR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19、0.673,均P<0.001),BSI、DTABR升高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SI、DTABR联合预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56,高于单独指标(Z=2.997、3.034,均 P<0.05),敏感度为 100.00%,特异度为77.92%.结论 qEEG可用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BSI和DTABR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患者短期预后.

    定量脑电图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神经功能短期预后

    基于高斯图模型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膳食模式及其与患病风险的关系

    华荣誉梁冠冕杨方英
    440-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高斯图模型(Gaussian graphical model,GGM)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膳食模式网络,探讨该模式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简化版食物频率问卷(FFQ25)对121 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及 242 例同期未患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基于GGM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膳食模式网络.依据中心性指标强度和膳食摄入量计算每个研究对象的膳食模式网络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网络评分与头颈鳞癌风险的关系.结果 基于GGM得到 1个主要的膳食模式网络:蔬菜河鲜类模式.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蔬菜河鲜类模式可降低头颈鳞癌患病风险(OR=0.121,95%CI=0.052~0.28,P<0.001).结论 基于GGM构建的蔬菜河鲜类模式可降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膳食摄入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的关系.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膳食模式高斯图模型网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院30天内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陈清清谢菊艳黄赣英
    446-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出院 30 天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再入院高风险人群并进行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 241 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 30 天内是否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33 例)和未再入院组(208 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AECOPD患者30 天内再入院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绘制校准曲线图.结果 年龄>75 岁(OR=4.531,95%CI:1.856~8.920)、合并冠心病(OR=3.079,95%CI:1.291~6.378)、营养不良(OR=4.318,95%CI:1.371~8.245)、过去一年急性加重次数≥2 次(OR=5.102,95%CI:2.050~10.726)、日活动时间<30 min(OR=3.185,95%CI:1.332~7.163)、FEV1%Pred<50%(OR=2.810,95%CI:1.208~4.055),是AECOPD患者出院 30天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 AECOPD 患者出院 30 天内再入院的列线图模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 0.926(95%CI:0.900~0.952),灵敏度为 86.3%,特异度为 84.9%.经Bootstrap校准后的C-index为0.921.结论 AECOPD患者出院 30 天内再入院与高龄、合并冠心病、FEV1 下降、缺少体育锻炼、营养不良及既往频繁急性加重史有关,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科学、直观、简便地识别存在短期再入院风险的AECOPD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出院30天内再入院危险因素风险评估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燕戚叶萍邵敏娜
    452-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肺结核(tuberculosis,TB)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26 例老年TB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将其分为营养良好组(107 例,MNA-SF≥11 分)和营养不良组(119 例,MNA-SF<11 分).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例(FEV1/FV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TB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52.65%(119/226).营养良好组患者TLC、Alb和Hb水平较营养不良组高,而TC、LDL-C、CRP水平及FVC、FEV1 和FEV1/FVC水平均较营养不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LC、Alb和Hb水平过低以及TC、LDL-C、CRP水平过高均为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TB合并肺部感染营养不良患者体内TLC、Alb和Hb水平相对较低,TC、LDL-C和CRP水平相对较高,上述指标均会影响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肺结核肺部感染营养状况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