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任露泉

双月刊

1671-5497

xbgxb@jlu.edu.cn

0431-85095297

130022

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CN 22-1341/T)是由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 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 43人,其中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本刊现为双月刊,每年单月1日出版。    通信地址:中国长春市人民大街 5988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部    邮 编:130022 传 真:0431-5094128 电 话:0431-5095297    E-mail : xbgxb@jl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铁有砟轨道路基注浆过程冒浆分析和控制

    韩笑凌贤长田爽丛晟亦...
    506-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高铁有砟轨道路基三维注浆模型,以注浆压力、注浆深度、注浆下倾角度、注浆管间距为主要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表面通量可很好地表征冒浆情况,上表面通量与注浆压力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注浆压力每增大0.1 MPa,通量线性增大约0.05 kg/m2·s;注浆深度、注浆下倾角度、注浆管间距的增大会使表面通量减小;注浆压力对冒浆影响最为显著;采用袖阀管分段和施加上盖层的联合注浆方法能有效控制高铁路基注浆过程中的冒浆问题.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冒浆有限元模拟施工优化

    基于多尺度融合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模型

    李雄飞宋紫萱朱芮张小利...
    516-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准识别双时相遥感图像的变化区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模型.该模型在源图像特征提取阶段构造多尺度输入金字塔,接受多层次的感受野,增强对特征信息的感知;并通过对深层差异特征进行多尺度计算,实现精准定位变化区域与充分挖掘细节信息间的平衡;同时融合网络不同层级的差异特征检测结果,极大程度识别并保留语义变化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上都具有良好的表现效果.

    变化检测多尺度融合遥感图像深度学习

    通道注意力双线性度量网络

    李晓旭安文娟武继杰李真...
    524-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样本图像分类任务中模型对不同类的相似图片进行度量时,由于缺少对样本局部重要特征的关注且难以捕捉相似图片间的细微差别,导致出现部分查询样本与正确类原型的分类边界较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道注意力双线性度量网络(CABMN).该网络首先增加模型对图片局部重要区域的关注度,然后利用双线性哈达玛积操作挖掘该重要区域的深层次二阶特征信息,使模型对图片局部关键区域的定位更精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CABMN在各数据集上的分类性能均有提高,尤其在细粒度数据集CUB-200-2011 和Stanford-Cars上达到86.19%和81.51%的分类准确率.

    小样本学习细粒度图像分类度量学习注意力机制哈达玛积

    基于机器阅读理解的事件检测方法

    刘浏丁鲲刘姗姗刘茗...
    53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事件检测任务的性能,将该任务重定义为一种提示范式,该范式使用问答对的形式将事件检测转化为机器阅读问题.同时,设计了一种名为WLBert-BiGRU的学习模型对问答对中的事件触发词进行预测,该模型使用Weight-Layers策略丰富Bert模型的语义表征能力,并使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Bi-GRU)方法强化模型对事件触发词的识别能力.在ACE 2005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事件触发词识别和分类上的F1 指标分别达到了78.1%和75.1%,较现有的工作平均提高了4.18%和4.3%.

    人工智能事件检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阅读理解

    四轮毂驱动电动车辆横向稳定与侧倾预防协同控制策略

    江和耀王永海吴幼冬王萍...
    540-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轮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在模型预测控制的框架下协同车辆的侧向、横摆运动与侧倾行为,提出一种集成车辆侧向稳定及防侧倾功能的控制策略.首先,为保证预测模型精度,采用非线性轮胎侧向力模型,对车辆未来侧向、横摆及侧倾状态进行预测;然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将提高操纵性能、横向稳定性、抑制侧倾、平顺性和安全性等多个控制需求在控制器中集成考虑;最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器能有效改善车辆在高速急转向时的操纵稳定及侧向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车辆侧倾风险.对于车辆质量增大及质心高度增加引起的高侧倾风险情况,即使控制器面对未知的车辆变化,亦可及时有效地调整车辆姿态防止车辆侧翻,保证行驶安全.

    模型预测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防侧倾控制紧急转向行驶

    基于改进混沌优化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参数辨识方法

    赵靖华杜世豪刘靓葳胡云峰...
    550-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模型参数会受到老化、损耗等影响发生偏移,特别是催化剂硫中毒会造成氨的最大吸附能力严重下降,导致SCR系统失效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加速混沌优化和单一搜索(SCOA+SSA)算法的参数在线辨识方法.该方法能同时辨识SCR系统化学反应动力学中8项关键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SCR系统中氨的最大吸附能力阶跃下降时,实时辨识得到新的系统参数;并且,相比于传统的SCOA方法,本文提出的SCOA+SSA方法能将辨识精度提高5.44%,但付出的代价是增加了2.9%的耗时.

    自动控制技术参数在线辨识加速混沌优化算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双轴倾角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

    林新华周子栋邵淑芳林威...
    558-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倾角传感器中三轴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的敏感轴与倾角传感器体坐标系不一致而产生的难以直接获取其温度特性进行温度补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换矩阵对角元素归一化的温度补偿方法.采用传统的"六位置法"获取用于补偿灵敏度系数不一致和非正交导致误差的转换矩阵以及包含偏置误差的矩阵.相对于常温获取的转换矩阵,对不同温度下的转换矩阵相应对角元素归一化,以获取灵敏度系数温度特性,克服灵敏度系数不一致相关的矩阵与非正交相关的矩阵无法分离的问题,从而实现三轴加速度计灵敏度系数和偏置的温度补偿.在温度为-20℃~50℃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减小倾角传感器的温度漂移.

    倾角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温度补偿模型转换矩阵对角元素归一化

    电驱式青贮饲料打捆裹膜机设计与试验

    冯斌张涛梁涛张莹...
    564-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青贮饲料打捆、裹膜作业环节分离和配套动力大等问题,设计了一款电驱式青贮饲料打捆裹膜机.通过分析整机工作原理和核心部件作业过程,确定了上料与打捆装置动力、输送带线速度、打捆腔室撑开角、裹膜2~3层所需时间等主要参数,并进行了机架满载可靠性模拟和整机打捆裹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架在满载工况下最大应力为116.4 MPa,最大变形量为0.71 mm,满足材料力学性能;样机成捆率为97.8%,规则捆率高达100%,草捆密度为148.2~162.5 kg/m3,草捆抗摔率为84.0%.整机运行平稳可靠、振动小,草捆抗摔率较低的原因为秸秆过于均匀且短小,以及缠线不完全,后期可在粉碎处理和缠线机构进行优化.

    农业机械青贮饲料缠线机构打捆裹膜有限元试验

    基于种群胁迫的有限齿侧空间高速充种理论与试验

    胡斌蔡一全罗昕毛自斌...
    574-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型孔式穴播器在高速作业(大于4 km/h)时的起拱、漏充问题,提出基于种群胁迫的有限齿侧空间(也称持种空间)引导的排列、调姿高速充种新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取种盘.通过建立有限齿侧空间内棉种充填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对排列、调姿的棉种进行力学分析,阐述了本方法如何通过半精量充种、自适应调姿排列迁移、旋转定量充填3个阶段一步步定量分离种子,从而避免种子在充种过程中起拱、漏充问题.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回归正交试验,分别建立单粒率、空穴率和多粒率多的元回归模型,以单粒率、空穴率和多粒率为目标,对各影响因素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优参数组合为:摩擦因数为0.46,种群高度为 0.4 kg(本文采用种子在穴播器内的总用质量代替其在穴播器内的种群高度),转速为1.8 r/s(线速度为9.36 km/s),此时单粒率为98.03%,空穴率为0.40%,多粒率为1.57%,在此条件下,台架试验单粒率为92.86%、空穴率为6.43%,多粒率为0.71%,与仿真结果误差较小.

    机械设计及理论穴播器齿侧空间高速排列调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