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任露泉

双月刊

1671-5497

xbgxb@jlu.edu.cn

0431-85095297

130022

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CN 22-1341/T)是由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 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 43人,其中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本刊现为双月刊,每年单月1日出版。    通信地址:中国长春市人民大街 5988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部    邮 编:130022 传 真:0431-5094128 电 话:0431-5095297    E-mail : xbgxb@jl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黏结-滑移效应的UHPC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孙永新蔺鹏臻杨子江冀伟...
    2600-2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适用于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梁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黏结-滑移效应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以钢纤维掺量、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为参变量,通过10片UHPC-T形截面梁的四点抗弯试验,研究了各参变量对试验梁破坏形态和最大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应用基于微元体建立的平衡与变形微分控制方程,结合考虑多影响因素的界面黏结-滑移关系,建立了配筋UHPC梁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通过与试验值、文献值对比,验证了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能充分体现钢纤维抗拉贡献和钢筋与UHPC界面间的黏结-滑移性能影响,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能准确计算配筋UHPC梁的裂缝宽度。

    桥梁工程超高性能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四点抗弯试验黏结滑移微元体

    荷载和高温对沙漠砂混凝土单轴抗压性能的影响

    刘海峰陶仁光车佳玲杨维武...
    2609-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温后的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采用毛乌素沙地砂代替部分中砂制备沙漠砂混凝土,对经历不同荷载和温度作用后的沙漠砂混凝土进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荷载水平、温度等级和冷却方式对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的质量损失率、超声波速和单轴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沙漠砂混凝土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轴心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峰值应变显著增大,弹性模量不断降低,应力-应变曲线趋于扁平。最后,基于混凝土两阶段本构模型,建立了考虑温度和荷载水平影响的沙漠砂混凝土本构模型。

    沙漠砂混凝土荷载水平单轴压缩高温应力-应变关系

    水稻秸秆灰对混凝土抗压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王福成赵欣荣田家冰解国梁...
    2620-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稻秸秆灰对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不同养护天数和不同取代率(0%、5%、10%、15%、20%)的水稻秸秆灰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压试验,以本构关系、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为评价指标,揭示水稻秸秆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并建立了水稻秸秆灰混凝土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水稻秸秆灰混凝土试件受压破坏形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对比普通混凝土,随着取代率的增加,养护28 d的水稻秸秆灰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区别,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养护128 d时曲线稍有变化,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取代率5%时峰值应变提高12。24%,且长期强度最好。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表明:水稻秸秆灰中的二氧化硅可与水化产物反应,促进后期强度。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秸秆灰混凝土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生物质发电厂生产的水稻秸秆灰副产物利用以促进农业循环、增加农业收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土木工程水稻秸秆灰混凝土本构关系微观分析

    融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大容量半结构化数据抽取算法

    张磊焦晶李勃昕周延杰...
    2631-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半结构化数据具有很高的数据异构性,并且数据量巨大,不同来源的数据结构不一致,导致数据抽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较低。为此,本文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深度融合,提出一种针对大容量半结构化数据的抽取算法。利用机器学习的主成分分析法,降低大容量半结构化数据的维度。基于深度学习的转换器网络结构,分别改进嵌入层、编码层-解码层和编码层等部分,得到用于识别数据命名实体和抽取数据实体关系的两种数据抽取算法,实现大容量半结构化数据的抽取。经测试结果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抽取成效显著,无效数据项的最小抽取量仅有4个,且抽取复杂度较低,时效价值较高,F值和抽取时间的消融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两种技术的融合对数据抽取研究意义重大,F值始终保持在92以上,抽取时间缩短至125 ms内,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为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重要手段。

    半结构化数据机器学习数据容量降维深度学习命名实体识别实体关系抽取

    基于RGHS图像增强和改进YOLOv5网络的黄颡鱼目标提取

    李路宋均琦朱明谭鹤群...
    2638-2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下能见度不佳,黄颡鱼目标提取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相对全局直方图拉伸(RGHS)算法和改进YOLOv5的黄颡鱼目标提取模型。首先,为解决光照不均、噪声大等因素带来的图像质量问题,采用RGHS算法对黄颡鱼图像进行亮度增强。然后,在YOLOv5主干网络中引入C3ghost模块和坐标注意力(CA)机制,在颈部网络中用gnConv替换普通卷积,建立改进YOLOv5模型,提升黄颡鱼目标提取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AP值、准确率、召回率比YOLOv5模型分别提升了2。76%、3。16%、3。1%,F1值提升了0。03,所占内存减少了2。3 MB,单张图片推理时间减少了0。001 s。同时,在与YOLOv4、SSD、Faster-RCNN、YOLOx模型的对比实验中,改进模型的AP值分别提升了3。27%、8。63%、2。48%、2。52%。基于RGHS图像增强的改进YOLOv5模型在保证较快速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目标提取精度,可为鱼类状态监测方法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计算机应用目标提取亮度增强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

    采用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标检测

    杨军韩鹏飞
    2646-2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遥感影像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网络需要人工设计、过度依赖专家经验、费力耗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的遥感影像目标检测方法,通过逐路径采样和进化搜索策略自动构建高效的目标检测网络,完成遥感影像目标检测任务。在DIOR数据集和RSOD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目标检测平均精度达到67。8%和85。5%,FLOPs为208。47 G和 201。67 G,在检测精度和计算效率方面均优于Faster R-CNN、RetinaNet、NAS-FCOS、ResNet Strikes Back、HRNet和GRoIE等现有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自动搜索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标检测的网络架构,具有比人工设计的经典网络更优越的性能。

    遥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目标检测逐路径采样

    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道路目标检测方法

    王宏志宋明轩程超解东旋...
    2658-2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网络在道路交通场景下的远处目标识别效果欠佳、目标特征表达不充分及目标定位不准确等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道路目标检测方法。首先,总结了YOLOv5算法的特征提取结构,分析出原网络结构的不足之处;其次,在原网络基础上增加小目标检测层,通过补充融合特征层及引入额外检测头,提高网络对远处目标的识别能力;再次,对原检测头进行解耦,通过将边框回归和目标分类过程改为两个分支进行,提升网络对目标特征的表达能力;然后,对先验框进行重聚类,通过K-means++算法调整先验框的高宽比例,增强网络对目标的定位能力;最后,以AP、mAP和FPS为评价指标进行消融、对比和可视化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 BDD100K数据集上检测速度为95。2帧/s,平均精度达到55。6%,较YOLOv5算法提高6。7%。可见,改进YOLOv5算法在满足检测实时性要求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目标检测精度,适用于复杂交通环境下的道路目标检测任务,对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视觉感知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环境感知目标检测YOLOv5多尺度检测

    基于链路质量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算法

    李建坡刘琨朱伟华
    2668-2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传输速率,解决分簇路由过程的干扰、数据异常、冲突和拥塞问题,提出一种优化链路质量的数据传输算法。应用跨层设计,引入物理层信道信息,通过各簇的随机频率跳变,减弱数据收集时各簇间的干扰;定义了异常数据优先级,优化簇内时隙分配;在MAC层接入控制下,考虑影响簇间传输的因素,制订了簇间竞争方案,避免多节点接入簇头时的簇间冲突;对比接入簇头的数据队列和接收簇头的预留队列以检测拥塞,并通过路径转移解除拥塞。仿真结果表明:与LEACH、UCDTS、FPCRA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数据传输量、网络生命周期等指标均有显著提升。

    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随机频率跳变冲突避免预留队列

    面向不同驾驶行为模型的共享控制器设计

    田彦涛庾文彦季言实谢波...
    2676-2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存在差异性的问题,确保不同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均能保证整个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同时使车辆轨迹跟踪误差最小化,设计了H∞鲁棒控制器。建立了能够描述不同驾驶员行为的预瞄-操控模型,并将汽车动力学模型与轮胎模型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整体系统模型,同时在人机共享控制双环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H∞鲁棒控制器。最后,在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平台上验证了本文控制器能够改善汽车的跟踪性能和系统稳定性。

    自动控制技术驾驶员模型H∞控制轨迹跟踪控制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滑移率控制方法

    李寿涛杨路屈如意孙鹏鹏...
    2687-2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汽车控制中的安全问题,提高四轮轮毂电动汽车紧急制动时的纵向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滑移率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车辆纵向速度估计器对车辆纵向速度进行准确估计,再利用基于限定记忆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得到紧急制动工况下车辆的最佳滑移率。其次,上层模型预测控制器跟踪最佳滑移率,在满足安全约束条件下优化求解前后轮在不同路面附着条件下所需的制动力矩,下层转矩分配控制器在电机转矩和电池荷电状态约束条件下分配液压和再生制动力矩,提高能量回收效率。最后,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控制系统能保证紧急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车辆工程滑移率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最佳滑移率辨识纵向速度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