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孙福明

季刊

1008-889X

xbzs@jmu.edu.cn

0592-6181348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8年,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集美大学主办。该刊坚持理论性、实用性、信息性的原则。主要刊登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启示

    万菊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通过系统谋划地方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联动、凝聚区域发展大格局,因地制宜探索现代化道路,亲自领导和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所作出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实践探索和理念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地方探索的缩影,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通过系统梳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实践及其内在逻辑,认识到其思想精髓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形成了"历史与现实、局部与全局的呼应",对于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篇章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福建

    陈嘉庚的图书馆观及其当代价值

    刘葵波董立功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嘉庚在长期的兴学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竭力在海内外创设及资助学校图书馆,同时还积极倡建和兴办公共图书馆,为培养优秀人才、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作出了极大贡献.陈嘉庚不仅在实践上对图书馆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和诸多心血,而且在图书馆领域也有独到精辟的理论见解,提出高屋建瓴的图书馆价值观,兼收并蓄的馆藏建设方针,优先保证图书经费的预算原则,务实灵活、独具匠心的馆舍建设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捐助观等一系列观点.陈嘉庚的图书馆建设实践与图书馆观是其整个教育实践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陈嘉庚富有高度和前瞻性的图书馆观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弘扬.

    陈嘉庚图书馆图书馆观

    陈嘉庚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肖仕平郝雨昕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以陈嘉庚为代表的华侨华人始终与祖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同频共振.陈嘉庚以自身所处时代为坐标,以实业发展为基础,以现代人才为依托,以交通畅通为必要,以文明新风为导向,以侨胞共识为助力,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陈嘉庚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华侨华人

    嘉庚精神的群体认同感研究——基于厦门市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调查

    樊丁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庚文化中所蕴含的嘉庚精神,被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嘉庚精神传承人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对嘉庚精神的认同感至关重要.基于厦门市15 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嘉庚精神的认同感现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嘉庚精神有一定了解且了解渠道多元,但对嘉庚精神的认知不够全面准确,有待提升;对嘉庚精神的认同感表现出认知及情感充沛,但行动力不足;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依据调查结果,提出提升大学生嘉庚精神认同感的建议.

    嘉庚精神认同感大学生群体

    群体认同视角下的非遗表演者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王颖萍杨佳仪丘尚知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群体认同理论视角,本研究旨在探究观众反馈对非遗表演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不同非遗表演团队的反馈,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观众反馈通过非遗表演者群体认同中的群体自我价值维度正向影响其工作满意度,表演者的归属需要在观众反馈和群体认同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同时,观众反馈本身对非遗表演者的工作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为提高非遗表演行业的发展质量和表演者的工作满意度,一方面应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团队意识培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观众意见,对剧目进行顺应时代和观众兴趣的创新改良,实现非遗产业的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众反馈归属需要群体认同工作满意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策略

    黄午妍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跨越语言和国界,成为一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进民心相通的绝佳窗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不仅能深刻把握非遗舞蹈文化的"根"与"魂",也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积蓄蓬勃之力.本研究尝试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探讨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气派的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增强非遗舞蹈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爱听爱看、产生共鸣,通过非遗舞蹈文化交流助推民心相通,从而促进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习近平文化思想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

    半闭海视角下东海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构建

    郝会娟姚绍韡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东海海域具有明显的半闭海特征.近年来,随着东海沿岸的开发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海洋污染程度逐渐加重,污染治理难度加大,生态系统破坏不断加剧.现有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方式因其局限性,对于推动东海海洋环境保护效果有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全球性公约以及半闭海区域的实践给东海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在此背景下,应当从半闭海的视角和法律依据出发,在吸取其他半闭海区域海洋合作法律框架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条文构建的方式,确立半闭海概念在东海区域合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探讨构建包括合作界限、合作方式、制度安排、争端解决等内容的东海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机制.

    半闭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基于营商环境视角的企业合规赋能路径探析

    黄姗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为应对国内企业海外经营活动的合规需求,我国行政监管部门逐步引进合规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取得了一定的合规效果.但合规制度在本土化和中国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制度建构进程中的各种阵痛.国内以行政机关为主导的制度落地模式,使合规制度面临制度保障不足、企业自主合规动力缺乏及公共法律服务乏善可陈的困境.营商环境与企业合规具有主体和目标的一致性,发挥其体制性机制性因素,以"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数字化"原则为企业合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通过优化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和数字环境,最终在制度供给、激活企业动力、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和数字赋能方面,不断打造与企业合规互生共长的营商环境,从而唤醒企业合规自主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营商环境合规激励制度支撑优化赋能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研究——以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为例

    蔡瑞珍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项目的翻译,并在项目进行中成功招募到出版社、基金、编辑人员、学界专家等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完成翻译生产的网络.译本出版后,出版机构的运作、专家学者以及网络读者的评论构成译本传播的行动者网络,各网络之间相对自主,但在行动进程上层层递进、交互联结,共同促进中国哲学典籍在海外的传播.

    陈荣捷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传播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文化资本

    国内高校华侨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质性研究

    王蕾胡雪松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侨学生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让侨胞满意的教育始终是高校承担国家统一战线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华侨学生因明确的国别属性与独特的成长经历使其成为既有别于国(境)内学生又不同于华人留学生的文化群体.本研究采用实证调研方法,借鉴安·斯威德勒的文化"工具箱"理论,深入探讨华侨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性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国内高校华侨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路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实证借鉴.

    国内高校华侨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基础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