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刘颖

双月刊

1000-9965

oxbwk@jnu.edu.cn

020-85224092

510632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 Medicin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暨南大学主办。在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还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化学文摘》(CA)、《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化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等作为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枸杞提取物对视神经挤压损伤后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李洪英谷景义黎永桁陈建苏...
    559-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来自宁夏的枸杞提取物(Lycium Barbarum extracts,LBE)对视神经挤压损伤(optic nerve crush,ONC)后小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比较健康组、2 d模型组和7 d模型组中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ongram,fERG)和视网膜结构的改变;然后比较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及不同剂量的LBE对造模7 d的ONC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的影响;最后利用LBE最佳保护作用的剂量,与PBS对照组比较,进一步研究LBE对ONC手术7 d小鼠视网膜fERG和结构的影响.RGCs计数利用视网膜平铺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标记,视网膜冰冻切片用于IF染色标记双极细胞、视锥细胞、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标记视网膜产生的活性氧化产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用ImageJ软件计数RGCs、双极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数目,测量双极细胞突起在内丛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所占荧光阳性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the fluorescence-positive area,PP)、SYN 在 IPL 和外丛层(outer plexiform layer,OPL)的免疫反应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intensity,FI)和PSD95在OPL的FI及PP,计算ROS反应后的红色FI.结果:与正常组和ONC-2 d组相比,ONC-7 d后存活的RGCs数目、双极细胞突起在IPL所占PP、双极细胞数目、视锥细胞数目、SYN在IPL和OPL的FI强度减少(P<0.05);PSD95在OPL层PP减少(P<0.05);fERG显示a波和b波的波幅在暗适应(P<0.01)和明适应下(P<0.05)减少,二者的潜伏期没有明显变化(P>0.05);DHE染色显示ROS在术后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不同剂量的LBE经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均可使RGCs存活增加(P<0.01),其中1.0 mg/kg LBE组存活的RGCs均数最大(P<0.01);此外,1.0 mg/kg LBE腹腔注射可以增加双极细胞突起所占IPL层PP和细胞数目(P<0.05)、视锥细胞数目(P<0.01)、SYN在IPL(P<0.01)及在OPL(P<0.05)的FI、PSD95在OPL表达的FI及PP(P<0.05)、a波和b波暗适应(P<0.05)和明适应时(P<0.01)的幅值,降低ROS产生(P<0.05).结论:LBE对小鼠ONC后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视网膜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枸杞提取物视神经损伤视网膜氧化应激闪光视网膜电图

    蛋白磷酸酶2A与骨稳态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玥刘玲杰林孟宣黄怡...
    573-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稳态是由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对骨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一旦失衡就会导致一系列骨骼疾病的发生,因此维持骨稳态是防止骨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以影响骨的形成和发育,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作为细胞去磷酸化的蛋白磷酸酶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因含有众多亚基,其结构复杂和功能广泛,能使蛋白质去磷酸化,参与调节酶、转录因子和信号传导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进程,在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归纳了 PP2A在骨稳态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多种抑制剂在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中骨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蛋白磷酸酶2A去磷酸化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肝骨轴

    简化手指操提高患者冠脉造影术中舒适度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张羿皮文婕陈芬赵琳...
    585-588,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开展术前简化手指操训练,观察手指操对于提高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预防桡动脉痉挛及撕裂、降低患者疼痛感及减轻术肢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于黄石市中心医院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3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51例)和对照组(151例).干预组于术前接受常规护理和简化手指操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及撕裂发生率、患者疼痛感及手术前后术肢周径变化.结果:干预组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桡动脉痉挛及撕裂发生率较低、患者疼痛感较轻、术后术肢周径增加幅度较小(P<0.05).结论:应用简化手指操能够提高冠脉造影术中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预防桡动脉痉挛及撕裂、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术后术肢肿胀程度.

    手指操冠脉造影桡动脉痉挛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不同刺激能量设定方案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赵昕王丹孙倩金文青...
    589-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不同刺激能量设定方案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给予低刺激能量MECT,对照组给予常规刺激能量MECT.2组MECT治疗次数均为6次,电极放置位置为双侧额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MATRICS 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评估时间点为治疗前、治疗3次后和治疗6次后.记录首次MECT治疗时刺激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MECT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试验组29例、对照组27例)完成MECT治疗及后续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97%和70.37%,缓解率分别为51.72%和62.96%.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HAMD-17总分均随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P时间<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首次MECT刺激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刺激前显著增高(P时间<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CB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例患者出现谵妄;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谵妄、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疼痛等MECT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低刺激能量MECT与常规刺激能量MECT治疗抑郁发作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有所减少,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刺激能量抑郁发作疗效安全性

    核素99m Tc-SC淋巴显像综合评分预测妇科癌症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治疗的预后

    薛令玉赵发伟杨媛媛陈扬...
    596-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构建基于99mTc-SC淋巴显像定性指标的综合评分体系,探讨99mTc-SC淋巴显像在妇科癌症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接受综合消肿治疗后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48例妇科癌症术后诊断为继发性淋巴水肿且接受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的患者资料,按本研究标准纳入治疗有效组(n=28)和治疗无效组(n=20),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及99m Tc-SC淋巴显像资料,淋巴显像定性指标主要包括:①主淋巴管的摄取模式;②梗阻部位;③下肢皮下软组织分流分型;④是否存在侧支淋巴循环.结果:2组患者在下肢淋巴显像晚期软组织分流及综合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评分的预测效果明显高于淋巴显像单个定性指标,基于核素淋巴显像的综合评分体系判断预后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85.0%和91.7%.结论:术前淋巴显像有助于预测妇科癌症相关的下肢淋巴水肿接受综合消肿治疗后的治疗反应,晚期下肢软组织分流分型及综合评分是主要的独立预测因子,而结合多种定性特征的评分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判断预后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淋巴显像妇科癌症淋巴水肿综合评分体系

    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放射性视网膜病变1例报告

    胡云燕张洪洋覃泳杰
    604-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需重复给药.目前RR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例anti-VEGF治疗不佳、利用577 nm微脉冲激光成功消退因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重度黄斑水肿病例,该患者的疗效稳定,随访5年尚未复发.采用微脉冲激光治疗RR黄斑水肿国内尚未见报道,结合文献对该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微脉冲激光治疗具有成本低、无创、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可为RR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玻璃体腔注药微脉冲激光

    胃癌前病变中医湿证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夏冰清曾萍曾子浩杨小波...
    61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湿证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PLGC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湿证类型进行分组,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情况对不同湿证类型PLGC患者的影响,并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197例患者,其中非湿证35人、湿热证30人、脾湿证87人、风湿证17人、存在湿证兼夹者28人.对非湿证、湿热证、风湿证、脾湿证4组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是否忧郁、饮食习惯、食量、有无吸烟史、是否熬夜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提示多忧郁、有吸烟史是湿热证的独立影响因素,熬夜是脾湿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湿证广泛存在于PLGC患者中,多忧郁、有吸烟史可独立影响PLGC湿热证,熬夜可独立影响PLGC脾湿证.

    胃癌前病变湿证流行病学调查影响因素

    脓毒症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D-二聚体水平与SOFA评分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梁旭李国旗库尔班江·吐尔逊斯拉木·克依木...
    62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Ⅱ)、D-二聚体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到2023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14名脓毒症患者,另选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收住院后进行血液标本实验室检查,得出SOFA评分.所有脓毒症患者随访28 d,依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77例.比较3组间SⅡ、D-二聚体水平与SOFA评分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的基线资料,得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且绘制森林图;Spearman相关性分析SⅡ、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对SⅡ、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进行评估,绘制生存率曲线;最后,基于R语言对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500次后,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SⅡ、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较生存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为68%.单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SⅡ、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Ⅱ、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Ⅱ、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Ⅱ、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2、0.888、0.874、0.967.SⅡ在最佳截断值2 063.5时,诊断敏感度为73.700%,特异度为75.000%;D-二聚体水平在最佳截断值3.8 mg/mL时,诊断敏感度为85.500%,特异度为80.600%;SOFA评分在最佳截断值9.500分时,诊断敏感度是75.000%,特异度是86.1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3.400%,特异度为91.700%.结论:SⅡ、SOFA评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及临床适用性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价值更高.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D-二聚体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脓毒症

    艾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和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廖晓凤王一飞
    631-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叶挥发油是艾叶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艾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对其药效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艾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本文对近年来艾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艾叶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艾叶挥发油质量控制提取工艺

    一测多评法测定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含量的研究

    郭玉英陈昱霖王一飞
    641-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对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桉油精、α-侧柏酮、左旋樟脑、天然冰片、4-萜品醇、α-松油醇、香芹醇、β-石竹烯的含量进行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同时采用外标标准曲线法对比并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天然冰片为参照物,确定其他7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对9个批次样品的含量进行计算,实现一测多评.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各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120%,外标标准曲线法与一测多评法对9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桉油精和α-侧柏酮在不同批次艾叶精油中的含量波动较为明显.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同时对艾叶精油中多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可作为对艾叶精油进行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艾叶精油一测多评法气相色谱-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