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纪志成

双月刊

1671-6973

jdrwxb@jiangnan.edu.cn

0510-85913522

214122

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严谨求实、实事求事、科学创新的前提下,将致力于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繁荣学术文化。努力把刊物办成有特色、高品位的学术理论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蒲鲁东劳动所有权理论的三维阐释及批判

    贾淑品王新宇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鲁东在《什么是所有权》中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关系、劳动与工资的关系、劳动与社会关系三个层面对其劳动所有权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理想社会的雏形,认为这就是对"绝对平等"理念的最好回答。但以马克思的视角来看,蒲鲁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分析虽然揭露了一些资产阶级统治的弊病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并从权利归属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进行了分析,但仍旧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受压迫的本质,其所进行的分析与论证也不过是在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基础上的自我循环。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自我矛盾上入手,才能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景与实质,并用实践性的手段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民被压迫的现状。

    蒲鲁东马克思主义劳动所有权

    分配正义的时代意蕴与实践向度——基于共同富裕视角的展开

    郑鹏曹振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与分配正义具有价值耦合关系,即一方面,分配正义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核与行动遵循;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分配正义的实现基础。我国宪法法律上有关共同富裕与分配正义的实证规则是二者关系的规范表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配正义在理念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向效率公平共同提倡的转变,在内涵上实现了从单一正义到多层正义协同发展的转变,在内容上实现了从物质分配到其他需求分配并重的转变,在方式上实现了以税收为主到三次分配系统应用的转变。在促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实现分配正义,需要构建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以确保劳动基础可能,对税收法律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革以强化税收调控,对弱势群体进行制度保障以实现社会关怀,完善促进社会财富流动的第三次分配机制以建设慈善社会,通过城乡融合和资源有序流动以促进农民权利保护,以及优化府际合作框架推动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的完善。

    分配正义共同富裕社会正义社会主义

    多维空间视角下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比较研究

    李明李婷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对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地理空间特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路,在总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思路,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提出了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重点建构的"想象空间"。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想象空间"

    历史、文化与自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密西西比河流域国家公园的对比研究

    张瑞胜梅雪芹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家公园种类,旨在通过对于具有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集中打造一批具有突出意义和重要影响的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中国属性决定了其在建设理念、管理模式、保护策略与西方国家公园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是世界历史上已经有了一些国家公园的案例,所以我们既需要对其他国家类似的国家公园建设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又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的综合国情进行本土化创新。而就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而言,虽然公园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地区性的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区域间关联较弱、城乡间分布不均、建设主体不明确、公园可持续运营机制有待完善、建设时间过于紧迫等一系列的现实困难和挑战。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国家公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国家意志、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国际借鉴和政策建议。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密西西比河美国国家公园

    商业组织的作用:近代东北地区商会兴起与豆货贸易发展(1891-1931)

    李楠刘晓敏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东北地区豆货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重要商品,其兴起与发展一直是经济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尽管现有关于近代东北地区豆货贸易发展的讨论较多,但是对近代商业组织兴起与豆货贸易之间关系考察不足。因此,本文通过耙梳近代东北地区豆货贸易与商会设立相关史料,并且运用历史计量方法,就近代商会对东北豆货贸易的影响及影响路径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近代商会不仅通过建立交易场所、推广新技术、调查贸易情况与直接参与交易等方法来推动豆货贸易的发展,而且分别从大豆种植、豆货加工与出口销售三个环节影响着豆货贸易。本文研究不仅为理解近代东北地区豆货贸易迅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也丰富了近代商会史研究的相关讨论。

    商业组织近代商会豆货贸易东北地区

    信用契约论——从信用的义务对待说起

    周荣华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社会信用立法进程中出现的从义务维度界定信用的信用义务对待做法,引发了诸多理论问题,意味着系统阐述信用契约理论是必要的。本文论述的信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是信用的基础性要素,决定着信用的本质;契约存在于经济社会交换关系之中,脱离契约的信用不符合历史;契约分为信用契约与非信用契约,信用契约是具有信用意义的契约,由主体、对象、合意、承诺和责任等要素构成,具有清晰的边界范围;集社会性、有限理性和投机性等于一体的契约人,其行为取向使信用管理成为必要;信用管理以契约信用及其行为为对象范围,其实质是承诺管理;信用管理中用以调节信用行为的信管信用,是与道德信用、法律信用并列的信用规范形态;信用制度的安排应注重目标内涵和工具内涵的双重价值。

    信用契约信用契约信用契约理论

    图书馆阅读推广与乡村儿童文学教育

    费冬梅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对乡村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乡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乡村儿童文学教育的发展。要做好乡村儿童的文学教育工作,我们需要秉持"大文学教育"的视野,通过多种渠道,如拓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积极发展民间图书馆等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尽力改善乡村儿童文学教育的土壤,从而提升乡村儿童文学教育的整体面貌。

    图书馆乡村儿童文学教育阅读推广

    《诗创造》中木刻图像的"民主诗学"想象

    许永宁谭奕玲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人曹辛之主编的刊物《诗创造》在四十年代后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民主的追求中,《诗创造》对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探索,要更为准确地把握刊物及编者的观念,必须回到历史材料中关注被忽略的副文本。《诗创造》的"民主诗学"观念通过木刻作品得以表现,它坚持人本主义,以"创造性"的劳动者木刻表现对文艺个性真实的追求,进而表现"美、爱与自由"的理想,期待以美的文艺重塑国民灵魂。区别于唯美主义者,具有宗教色彩的木刻表现了《诗创造》对现实生命的关怀,在"为人生"传统的影响下,《诗创造》收录了具有民间风味的木刻与诗歌,以求"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综合,实现"不同中求和谐"的民主诗学理想。

    《诗创造》中国新诗木刻艺术民主诗学

    "大食物观"研究年谱

    王建华韩宇瑄
    9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食物观"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观念,也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食物观"的提出可追溯至 20 世纪 90 年代,历经概念提出期(1990-2002)、概念充实期(2003-2014)、概念发展期(2015-2021)、概念成熟期(2022 年至今),呈现出一条由观念到实践、由片论到体系、由局部到全体的学术史研究脉络。本文对"大食物观"相关研究进行历时性梳理,试图呈现出一部"大食物观"研究随时代而发展、应发展而前行之路。

    "大食物观"学术年谱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