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刘颖

双月刊

1000-9965

oxbwk@jnu.edu.cn

020-85224092

510632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 Medicin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暨南大学主办。在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还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化学文摘》(CA)、《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化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等作为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道菌群和瘤内菌群失调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相乐阳古建仪周俊臻沈威鹏...
    11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跻身一线治疗方案.即使目前各个指南均推荐一线使用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其对H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等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大量HCC患者对免疫治疗有原发性耐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因素和肿瘤内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HCC患者广泛存在菌群失调,包括肠道菌群失调及瘤内菌群丰度的改变,前者可能通过脂多糖、菌群代谢产物(如次级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或自身的结构蛋白等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后者可能在HCC细胞或免疫细胞内直接参与基因表观遗传学水平表达和物质代谢的调控,进而改变HCC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诱导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引起HCC细胞免疫逃逸.本文对HCC患者中菌群失调的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肠道菌群和瘤内菌群两方面对HCC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HCC患者菌群与免疫治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肝细胞癌免疫逃逸肿瘤微环境菌群失调

    应用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诊断PMM2基因非经典剪接位点新变异的致病性

    周琴林伟霞宋元宗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在诊断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中的价值,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剪接位点新变异对其转录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 例PMM2-CDG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查找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利用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研究PMM2基因新剪接位点变异的致病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判断新变异的致病性.结果:遗传学分析发现患儿系PMM2 基因母源性c.691G>A(p.Val231Met)变异和父源性c.447+5G>A变异复合杂合子.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发现:变异c.447+5G>A导致PMM2 基因转录产物形成r.348_447del转录本,为致病性PMM2 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甲胎蛋白、铁蛋白和促甲状腺素等升高,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欠佳.结论: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可为PMM2-CDG确诊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扩展了PMM2 基因变异谱,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

    基于CCTA研究房颤患者行胸腔镜下LAAL术后左心耳形态与残余分流的相关性

    程相宜黄成锋熊雨美陆华...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术后心脏 CT 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 年11 月至2023年4 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 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后CCTA图像并分析LAA形态学指标.根据LAAL术后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PDL组(n=34)及无PDL组(n=28).对两组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将LAA各项参数指标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AA短径(OR=0.393,95%CI:0.167~0.926,P=0.033)、LAA 口长径(OR=0.330,95%CI:0.138~0.785,P=0.012)、LAA口短径(OR=0.083,95%CI:0.019~0.367,P=0.001)、LAA口周长(OR=0.078,95%CI:0.510~0.983,P=0.039)、LAA口面积(OR=0.499,95%CI:0.319~0.783,P=0.002)及LAA体积(OR=0.855,95%CI:0.768~0.953,P=0.005)均与术后PDL的发生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LAA口短径更长为PD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CCTA行LAA形态学评估对AF患者LAAL术后PDL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LAA口短径较长时,需警惕PDL的发生.

    心脏CT血管成像(CCTA)胸腔镜左心耳缝扎术(LAAL)残余分流(PDL)房颤(AF)

    术前CT评估肿瘤生长模式对结肠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胡庆如叶蕴锐黄海涛许伟雄...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CT图像评估肿瘤生长模式(CT-TGP)对非转移性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两个独立研究中心共426 例(中心1,n=204;中心2,n=222)经手术切除治疗的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资料.通过术前CT图像评估CT-TGP和原发肿瘤分期(CT-T分期).根据肿瘤外缘征象,将CT-TGP分为G1(肿瘤外缘光滑清晰)或G2(肿瘤外缘模糊伴不规则突起);根据肿瘤浸润超出肠壁外缘轮廓的深度,将CT-T分期分为T1/2-T3ab(≤5 mm)或T3cd-T4(>5 mm).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CT-TGP、CT-T分期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不同CT-TGP或CT-T分期组间无病生存期(DFS)的差异.采用C指数量化CT-TGP和CT-T分期对预后的评估效能.采用Cohen's kappa和Light's kappa量化CT-TGP和CT-T分期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在中心1 与中心2 中,CT-TGP均与患者DFS显著相关,CT-TGP在中心1 和中心2 的风险比分别为2.48(95%CI为1.32~4.64,P<0.01,C指数为0.61)和2.59(95%CI为1.50~4.48,P<0.001,C指数为0.62).CT-T分期仅在中心1 中与患者DFS显著相关(风险比为 2.65;95%CI 为 1.32~5.34,P<0.01,C指数为0.60).在中心 2 中,T3cd-T4 期与 T1/2-T3ab 期患者 DF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为 1.54;95%CI 为0.83~2.83,P=0.17,C指数为 0.55).此外,CT-TGP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优于CT-T分期(Light's kappa 0.67 与0.52).结论:CT-TGP与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相关,且在不同中心均有较好的预后评估价值.相比于CT-T分期,CT-TGP具有更高的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因此,认为CT-TGP是一个有效的非转移性结肠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患者的风险分层分析.

    结肠癌计算机断层扫描预测复发转移

    基于DCE-MRI影像组学的三维特征术前预测乳腺癌Ki-67的表达水平

    林进丽邓顺坚方立广张慈慈...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影像组学三维特征模型,旨在术前预测乳腺癌Ki-67 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0 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及DCE-MRI资料.根据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将患者分为两组,Ki-67≥30%者为高表达组,Ki-67<30%者为低表达组.提取DCE-MRI 第4 期肿瘤区域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出最优特征并以此构建预测乳腺癌 Ki-67 的表达状态模型,绘制诺莫图对模型可视化,并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使用自助重抽样法(Bootstrap)重复抽样1 000 次,重新生成训练样本并重构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成功构建模型的诺莫图,训练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显示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76(95%CI为0.803~0.949)、最佳截断值为0.513、敏感度为 80.6%、特异度为 86.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为0.735.决策曲线(DCA)阈值为17%~100%.内部验证组中AUC为0.854(95%CI为0.851~0.878)、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72.9%.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三维特征可在术前对乳腺癌Ki-67 的表达状态进行预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术前进行有效、无创性评估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像组学模型,为乳腺癌的治疗决策选择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影像组学乳腺癌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诺莫图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低温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朱梦真张虹杨萌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9 年1 月至2022 年5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252 例老年患者的资料,分析发生低温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及验证该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室温度、术中输液、手术出血是老年THA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 0.888(95%CI:0.849~0.928),一致性结果与理想的预测能力较为接近,临床决策曲线显示阈值在0.15~0.95 时,临床可获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低体温,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低体温预测模型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骨髓炎MRSA感染率的Meta分析

    王鸿伟田芳英赵明王雪玉...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骨髓炎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 年8 月.由2 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筛选、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感染率为结局指标合并数据,采用R(4.3.1)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骨髓炎类型、患者年龄、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6 篇文献,共包含20 860 名骨髓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为0.240(95%CI:0.183~0.29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髓炎(VO)患者、18~60 岁、北美地区骨髓炎患者的MRSA感染率更高.结论:骨髓炎患者中MRSA的感染率较高,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 MRSA的传播.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骨髓炎Meta分析

    手机依赖高风险人群筛查量表的编制及性能测试

    彭嗣惠傅蓓王雯雯周龙...
    176-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编制中文简短手机依赖问卷(SPDQ),为手机依赖的群体筛查和公共卫生人群监测提供工具.方法:采用同组研究设计获得221 名大学生4 次测量数据.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和重测信度(ICC)系数分析问卷信度,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问卷效度,ROC分析确定判断手机依赖的临界值.结果:SPDQ由 7个条目构成,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与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问卷包含两因子模型,包括认知/心理依赖和行为依赖.验证性因子分析设定所有题目为依赖表现,4 次测量 χ2值分别为 15.23,11.54,13.60 和14.11,P均大于0.05.以简短智能手机依赖指数量表(SPAI-SF)为金标准,确定4/5 为SPDQ筛查分界值.结论:本研究编制的SPDQ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作为手机依赖潜在风险人群的筛查工具.

    手机依赖信度效度量表编制

    青少年视频依赖与心理焦虑的关系及应对策略

    郭守运姚澜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视频依赖与青少年心理焦虑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线性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青少年视频依赖与心理焦虑程度的关系,基于抖音视频平台,通过青少年视频成瘾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收集相关数据.结果:调查了广州市青少年共 214 人,结果显示青少年视频依赖与心理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448,P<0.01),视频依赖的4 个维度显著正向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焦虑程度,4 个维度包括失控性(r=0.451,P<0.01)、戒断性(r=0.433,P<0.01)、逃避性(r=0.333,P<0.01)和低效性(r=0.325,P<0.01).回归方程显示:视频依赖中的两个维度失控性、戒断性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 0.392、0.368(P<0.01).结论:青少年的视频依赖与心理焦虑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视频依赖的失控性和戒断性两个因素对焦虑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精准干预视频依赖提供参考依据.

    视频依赖心理焦虑媒介素养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基于数字化企业车间工人的分析

    麦洁梅钟小燕郑隆霞杨虹雨...
    19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企业车间工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车间工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 6 家自动化生产型企业,使用《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第2 版修订本》(HPLP-ⅡR)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的关系.结果:947 名非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PLP-ⅡR)总分(98.23±21.48)分,649(68.53%)人处于中等水平;亚健康水平评定总分(130.97±19.02)分,其中亚健康状态755(79.73%)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际支持中等水平出现亚健康状态的风险是高水平的2.38 倍(95%CI:1.54~3.68);体育运动低水平出现亚健康的风险是高水平的 5.08 倍(95%CI:2.70~9.58)、中等水平出现亚健康的风险与高水平相比,升高 77.5%(95%CI:1.05~3.00);自我实现低水平、中等水平出现亚健康的风险分别是高水平的4.85 倍(95%CI:2.19~10.75)和2.22 倍(95%CI:1.45~3.39).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提示人际支持、体育运动、自我实现与亚健康状态也存在线性关系(P<0.001).结论:随着车间工人的人际支持、体育运动、自我实现等级提高,出现亚健康状态的风险降低.建议企业可考虑重点提升车间工人这几个方面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改善其健康状态.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亚健康自我实现人际支持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