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双月刊

2096-7721

jqrwkxzz@163.com

010-64016517 029-87286478

100010 71000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西安市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C座301A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obo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Chinese Journal of Robotic Surgery,简称 CJRS)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机器人外科学全学科中英双语学术期刊。于2019年6月17日获批创刊(“国新出审 [2019] 1763 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0-1650/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7721。于2020年4月28日正式出版“创刊号”。本刊旨在刊载机器人外科学领域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促进机器人外科学的应用和发展,推动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临床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本刊为双月刊,图文并茂、全彩印刷,实用性强。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并严格执行“同行评议”和“三审三校”制度,依据稿件学术质量,公平、客观地取舍稿件。对录用稿件免费快速发表。初设述评、论著、综述、病案报道、专栏、讲座、教学、护理、最新动态等栏目,是国内外从事机器人外科学科研、教学、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工作者,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医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必备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pMRI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尿控的影响因素

    张泽霖朱依萍张家昊陈家浩...
    499-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pMRI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尿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9 年 12 月—2020 年 12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35 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以全天不需要使用尿垫和尿控评分≤7分为尿控功能恢复的标准,对术后早期患者的尿控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影响术后早期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果:膜部尿道角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1 周~3 个月的尿控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尿道壁厚度与拔除尿管后的即时尿控及术后2 周~3 个月的尿控功能相关,而前列腺尖部形态则与术后 2 个月时的尿控情况有关,前列腺长度与术后 2 周的尿控功能恢复相关,前列腺尖部深度及前列腺尖部深度比则与即刻尿控的恢复显著相关.结论:膜部尿道角、尿道壁厚度、前列腺长度、前列腺尖部形态、前列腺尖部深度及前列腺尖部深度比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独立预测因素.

    机器人辅助手术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尿失禁影响因素

    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前列腺切除策略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附手术视频)

    成功承逸飞梁玲辉尚今伟...
    505-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行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切除策略对术后尿控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6 月—2022 年 12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RP的 9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前列腺切除将其分为试验组(n=39)和对照组(n=58).试验组行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前列腺切除,对照组未保留近端尿道并行电剪刀切除.所有患者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尿控恢复情况,观察结局包括术后尿控时间、术后是否短期尿控及每日使用尿垫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尿控恢复更快(P<0.001);试验组术后近期(1 个月)尿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平均每日使用尿垫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采用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切除技术,有助于患者术后尿路控制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期的进一步研究,以验证这些发现并确定该策略的长期效果.

    机器人辅助手术前列腺癌尿失禁近端尿道

    改良(免特殊PORT)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单切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应用(附手术视频)

    范世达王尧谦任尚青周放...
    51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上以手术切除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包括开放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3 种术式.由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已被各大医学中心广泛使用,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术式.近年来,为追求微创化,单孔腹腔镜技术日益完善,但传统单孔腹腔镜技术需要借助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装置,存在诸多不便.本中心创新性改良(免特殊PORT)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单切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易推广等优势.

    局限性前列腺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单切口技术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包膜外侵犯的预测因素分析(附手术视频)

    曾一鸣李远伟李宗霖彭贵重...
    516-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前列腺包膜外侵犯(EPE)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治疗方案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2022 年 12 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穿刺最高累及百分比、前列腺穿刺Gleason评分及RARP术后病理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RP术后病理包膜外侵犯的危险因素,并运用ROC曲线比较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55 例符合条件者,RARP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包膜外侵犯共 33 例(6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I-RADS评分、穿刺Gleason评分、穿刺神经侵犯、穿刺最高累及百分比与RARP术后发生包膜外侵犯有显著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A、PI-RADS、穿刺Gleason评分、穿刺最高累及百分比是RARP术后发生包膜外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UC值分别为 0.57、0.67、0.83、0.84;PI-RADS、穿刺Gleason评分、穿刺最高累及百分比三组联合时对EPE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861,灵敏度 0.61,特异性 0.96.结论:PSA、PI-RADS、穿刺最高累及百分比、穿刺Gleason评分是RARP术后发生E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分析PI-RADS、穿刺Gleason评分和穿刺最高累及百分比能提高对EPE预测的准确性.

    机器人辅助手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包膜外侵犯预测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分析(附手术视频)

    尹健穆一姝张菲曹建伟...
    52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治疗大体积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3 年 6 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大体积局限性PCa患者 118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行常规LRP)和研究组(59例,行RARP),比较两组患者控尿能力、性功能、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并发症发生率及切缘阳性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血清PSA、f-PSA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ICIQ-S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血清PSA、f-PSA更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 6个月后两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 5(IIEF-5)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IIEF-5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更高.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切缘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体积局限性PCa患者开展RARP治疗,可以提高控尿能力,改善性功能,降低血清PSA、f-PSA,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切缘阳性率.

    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大体积前列腺机器人辅助手术肿瘤学结果性功能

    顺逆结合机器人辅助最大程度保留前列腺周围结构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附手术视频)

    吴清剑罗兴周韬何凡...
    526-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顺逆结合机器人辅助最大程度保留前列腺周围结构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阐述前列腺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及其作用,总结顺逆结合机器人辅助最大程度保留前列腺周围结构的相关技术.结果:神经血管束、阴部副动脉、背血管复合体,以及前列腺周围相关支持结构如耻骨前列腺韧带、盆侧筋膜腱弓等对患者术后的尿控和性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结论:顺逆结合机器人辅助最大程度保留前列腺周围结构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保护患者尿控、性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

    机器人辅助手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周围结构

    渐进式阻力运动训练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贺海玲吴东娟李转陈利娟...
    53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渐进式阻力运动训练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3 年 6 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RP的 8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 2020 年 6 月—2021 年 12 月的RARP患者为对照组,2022 年 1 月—2023 年 6 月的RARP患者为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运动训练,试验组行渐进式阻力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出院活动能力、并发症及总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试验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相比,试验组术后6 h、12 h、24 h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活动能力相比,试验组括约肌控制、自理能力、转移、行进、交流、社会认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9.76%(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71%(13/41)(P<0.05).结论:渐进式阻力运动训练在RAR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渐进式阻力运动训练手术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疼痛程度

    LEARNS模式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王歌李满曹子慧
    536-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LEARNS模式的护理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RARP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1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PFMT健康教育方案,研究组接受LEARNS模式联合PFMT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功能指标、I-QOL评分、自我照护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排尿功能指标、I-QOL评分和自我照护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排尿功能指标、I-QOL评分和自我照护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护理方案相比,采用LEARNS模式的护理方案联合PFMT应用于RARP患者,能够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自我照护能力恢复,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LEARNS模式盆底肌训练机器人辅助手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刘翠甄巧霞王平苏源...
    54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 2021 年1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活动度指标、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ADLs和WHOQOL-100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指标、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ADLs和WHOQOL-100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下肢功能的康复,增强患者髋关节、膝关节的灵活度,促进身体平衡的建立,进一步强化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并有助于为其培养积极的生活预期.

    经颅磁刺激下肢康复机器人脑卒中

    上肢机器人辅助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阚婧雅刘曦刘嘉奕吴晓静...
    548-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上肢机器人辅助作业疗法干预后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第六医院于 2022 年 10 月—2024 年 1 月神经内科住院及康复科门诊就诊的 6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0 例,行常规康复+上肢机器人辅助作业疗法)、对照组(30 例,行常规康复),两组患者均接受6 周治疗.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部分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上肢Brunnstrom分期及康复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 3 周、6 周后FMA-UE、ARAT、MBI、FIM评分更高,干预后研究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康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机器人辅助作业疗法可显著改善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机器人辅助作业疗法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