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理论与实践

庞贞燕

月刊

1003-4625

JRLS@chinajournal.net.cn

0371-69089212

450040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1号

金融理论与实践/Journal 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主管的以金融理论经研究和金融业务实践探索为主要任务的刊物。其宗旨是:探索发展金融理论,服务金融改革实践,拓展金融业务领域,反映金融运行信息,展示金融科研成果,培养金融科研人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期护理保险对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基于预期效应的视角

    杨天宇唐雪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的4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对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可以起到降低中老年家庭储蓄率、刺激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作用,此结论在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下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降低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主要渠道是预期效应,而不是收入效应或支出效应.这意味着大多数中老年家庭在没有实际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情况下,就已经产生了足以减弱预防性储蓄动机的预期效应,说明推广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低成本的促消费政策.要更大程度上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面,鼓励居民实际使用长期护理保险,以全方位发挥收入效应、支出效应和预期效应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刺激作用.

    长期护理保险储蓄率消费预期效应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刘亦文黄璞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沪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开放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企业的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地,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通过影响融资约束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积极引进外资,优化投资结构,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的相关建议.

    资本市场开放沪港通交易制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三方博弈研究

    杜学美李俊李美菱黄玉洁...
    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地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整合运作,既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又减小了银行的融资风险,增加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可能性.以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在融资银行与第三方B2B平台以联合授信和委托授信的方式进行合作的情况下,融资银行、第三方B2B平台以及融资企业三者间非合作的博弈模型,求得收益矩阵,并进行博弈分析,进而找出影响三者合作的因素,据此给出促进三者形成合作关系的相关建议.在形成合作关系的基础之上,采用Shapley值法对三者进行合作博弈分析,建立收益分配模型对三者的收益进行分配,并引入风险修正因子对Shapley值法进行了修正.算例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收益分配方式更加合理,符合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地提高合作联盟的稳定性.研究结论为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中的融资银行、第三方B2B平台以及融资企业的长远稳定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实现多方共赢提供了建议.

    线上供应链金融第三方B2B平台三方博弈Shapley值法

    考虑政府补贴及双边资金约束的绿色供应链融资策略研究

    吴成锋赵路王龙鑫
    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均面临资金约束的情形下,考虑政府为推动供应链绿色化转型而给予上游制造商绿色技术投入补贴.通过构建由政府、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三种融资策略下绿色供应链各主体的利润和社会总福利等.研究表明:对于制造商(零售商)而言,当银行借贷利率(贸易信贷利率)超过某一阈值后,"银行借贷+延迟支付"融资策略均会优于"银行借贷+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对于绿色供应链和政府而言,"银行借贷+延迟支付"融资策略始终是最优选择,并且此策略下的政府补贴比例最低且产品绿色度最高.

    政府补贴双边资金约束绿色供应链融资

    银行数字化转型、业务结构与经营稳定性

    贾雅茹吕静郭沛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重塑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助力因素.基于2007-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运用年报文本分析法,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指数,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业务结构在其中所起到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业务结构的调整变化是数字化转型影响银行经营稳定性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定期存款占比及业务多元化程度对经营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规模较大、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加显著地提升其经营稳定性.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业务结构经营稳定性

    数字化转型与银行经济资本缓释——兼论银行风险特征的调节效应

    代婉瑞宋良荣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资本作为银行吸收非预期损失的"缓冲器",反映了银行实质性风险.银行能否借助数字化转型缓解经济资本压力、提高损失应对能力是其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利用2010-2021年中国27家沪深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经济资本,且这一效应主要来源于业务数字化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改善内部控制质量和提高运营效率是数字化转型抑制银行经济资本的重要作用路径.基于银行风险特征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不良贷款越多、风险储备越少的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缓解经济资本压力的效果更好.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赋能银行经济资本缓释还有助于提升银行经营绩效.研究结论丰富了银行数字化转型及其经济资本管理的研究体系,为银行科学把握数字化资本管理的内在规律提供了参考.

    数字化转型银行经济资本不良贷款风险储备

    ESG表现如何影响公司现金持有?

    曾春华李玉滢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ESG表现会通过影响公司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而影响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2017-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表现与公司现金持有的关系.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降低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进而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在市场发育相对不完善和分析师跟踪较少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在降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公司现金持有价值,增加公司的创新投资支出,优化公司的现金配置.研究揭示了ESG表现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具体效应和内在逻辑,有助于为公司进一步加强ESG建设、优化现金管理提供经验证据.

    ESG表现现金持有代理成本融资约束

    企业ESG信息披露同群效应研究:主动模仿还是被动反应?

    赖妍刘微微
    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9-2022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ESG信息披露地区和行业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异质性及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1)ESG信息披露存在显著的地区和行业同群效应,其中,社会学习和竞争压力是形成企业ESG信息披露行业同群效应的主要原因,而竞争压力是企业ESG信息披露地区同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媒体关注度较低和所处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ESG信息披露的同群效应更显著;(3)经济后果研究表明,ESG信息披露同群效应有利于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经营风险以及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ESG信息披露的动因,同时为进一步提高ESG信息披露水平、完善ESG信息披露机制和制定ESG信息披露标准指引提供了新思路.

    ESG信息披露同群效应社会学习动态竞争

    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价延迟:缓解抑或加剧

    毕鹏单书进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延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缓解股价延迟,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可比性缓解股价延迟的作用路径.截面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高和分析师关注较高的企业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延迟的缓解作用有所削弱.研究结论揭示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在资本市场中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会计信息可比性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股价延迟

    农业保险的增产减排效应研究:能否兼顾低碳发展

    周晨阳张凌宇韦宏耀
    10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不仅具有分散经营风险的作用,更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1年中国31个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农业保险的增产减排效应是否可以提升碳生产率.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碳生产率,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农业碳生产率可提高0.1108万元/吨.农业保险影响农业碳生产率的主要渠道是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集聚渠道并未得到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政策异质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丰富完善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和强化农业保险环境效益的相关研究.

    农业保险农业碳生产率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