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终身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终身教育研究
终身教育研究

金南冬

双月刊

2095-6576

xuebao@jstvu.edu.cn

025-86265582

210036

南京市江东北路399号

终身教育研究/Journal Lifelong Educa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以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等多种媒体为主要手段,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模式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省属本科院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0年创刊,半年刊;1994年改为季刊;199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加入“中国期刊网”;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关注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刊登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突出本刊特色,辟有“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终身教育研究”、“社区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特色栏目。 “远程开放”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最重要特色,学报设立了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的特色栏目,积极关注远程开放教育的热点和广播电视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时、全面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据统计,近年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及选作索引的文章有二百余篇,在全国电大系统中名列前茅。 自创刊以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不断提高质量,创出特色,成为江苏广播电视教育系统重要的学术交流阵地,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多年来,获得过各种奖励:1996年,被评为全国电大优秀期刊;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电大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在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4年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变局时代与终身教育的未来

    袁振国
    3-4页

    日本社会结构性转型与终身学习

    牧野笃
    4-5页

    倡导和推动应用导向的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基于巴斯德象限的分析与思考

    沈光辉
    5-7页

    终身教育中国化:面向未来与本土塑造

    张吉先
    7-9页

    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伊迪丝·汉默
    9-10页

    韩国村庄话语视角下的生活圈中终身学习的新课题

    梁炳赞
    10-12页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终身教育研究?

    朱敏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终身教育的广泛社会联结和多层级需要在研究方面注重分层,以帮助研究者合理定位研究问题,选取合适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提高终身教育研究的质量.基于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分析,结合对我国终身教育发展背景的总体式理解,以分层为主视角,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终身教育研究"做出了探索性回应:宏观层面的终身教育研究非常重要,需要在社会形态变化、国家教育战略、区域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同步强化,并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制度型开放的最新趋势下,注重在国际视野中推进终身教育的战略发展.中观层面的终身教育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建议以组织机构、行业职业为分析单位,拓展研究对象,获取现实数据,剖析有时代特征和本土特色的中层组织秩序,分析学习在其中的运行机制.微观层面的终身教育研究有传统基础,也有现代新发展,建议在理解优秀传统学习和教育文化的基础上,在个人、家庭和团队层面开展具有本土气质的终身教育田野创新研究.倡导分层并不排斥对终身教育进行跨层级和嵌套式的研究,相反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终身教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分层与综合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研究质量.

    终身教育研究元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方法制度逻辑

    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李峻林家星易小邑
    22-2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使命.高等教育主要通过对高深知识的生产来实现知识创新,职业教育借助于自身的"跨界"特性与企业共同实现技术创新,继续教育主要通过人的终身学习来实现创新性知识与技术的推广应用.从理论层面来看,在协同创新系统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要基于共同利益交织成多重非对称的、复杂关系的非线性结构,形成彼此关联与互促的动态化非组织模式,并通过创新主体之间的创新要素、能量的交流交换,最终打通"知识—技术—应用"之间的链接.从实践层面来看,统筹"三教"协同创新需要重塑其空间边界,消除创新要素的流动壁垒;理顺"三教"协同创新的利益边界,聚集创新主体的内生合力;强化创新主体的绩效评估,激发创新系统的整体效能.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系统动力学

    技能型社会构建中的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内涵特征、演进分析和发展策略

    张艳超徐昊宇赵杰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续教育校企联盟作为一种产教融合形式,具有活动区域性、联盟成员多类性、服务内容多样性、合作目的明确性等特点,主要为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服务.研究发现,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是现代工业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加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政策、市场需求、适龄人口、信息技术等外部环境因素是推动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演进的主要动力.新时期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建设,要明确政校企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区域推进方式因地制宜,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共生发展,发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衔接作用,进而实现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可持续发展.

    技能型社会继续教育校企联盟产教融合继续教育企业教育成人学习

    "乡村振兴教育"抑或"教育振兴乡村":基于甘肃省舟曲县的个案研究

    朱志勇李鸽汤博闻朱晟之...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可以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三个维度展开论述.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三个村庄、两所学校、县政府与镇政府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并分析发现,乡村振兴通过制度建设、资源整合、文化空间开发等路径促进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但是乡村学校教育、乡村社区教育与乡村家庭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总体来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与保障,应引导和支持教育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与生态振兴等五个维度共同发力,从而实现"以教育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