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技
环境科技

孙菱

双月刊

1674-4829

jshjkj@126.com

0516-85635681;85635682

221002

江苏省徐州市黄河南路60号

环境科技/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直接为环境污染防治实践服务、以实用技术、成果推广为主的环境科学技术类杂志。重点报导报送环境科学最新实用技术、科研成果、治理开发及国内外最新信息与动力、对各类厂矿企业、环保产业部门、科研、监测、环境管理教学等单位均有较强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付疃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

    张岚李玲玲孙士顺王坤...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付疃河中下游沉积物污染情况,对河底 12 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TN,TP,OM和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含量开展调查,分析其分布特征、来源、污染水平以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城区段河流以及日照水库出库处TN,TP及OM相对较高,且相应的污染指数均为重度污染,其他区域为轻度~中度污染;除Pb外,其余 6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东港区土壤背景值;城区段河流以及日照水库出口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可能受工业、农业及交通等复合因素影响导致;Cd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或中等生态危害状态,各类重金属均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但存在可接受的致癌风险.

    付疃河沉积物重金属营养元素污染评价

    骆马湖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邱阳任晓鸣王菲汪玲玲...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骆马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了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 3 个时段内 10 种重金属元素(铬、镍、铜、镉、铅、锑、砷、汞、铍、铊)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和来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镍、铜、镉、铅在部分水期平均浓度高于江苏土壤环境背景值,汞和铊无点位超过背景值,且与其他水体相比,骆马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整体处在中低水平.沉积物中重金属除镉外整体单项生态风险较低,各点位综合潜在风险水平属于中等及以下范畴.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了重金属污染主要源自工业和农业.

    重金属沉积物骆马湖流域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水体中天然有机物与新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何歆逸姚倩倩焦伟姚志建...
    65-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水体中的天然有机物(NOM)会与部分新污染物(CECs)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后者的定量检测、迁移转化及最终的降解去除.以荧光光谱法为代表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机制表征手段为NOM与CECs结合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NOM与CECs的结合机制包括疏水作用和与极性基团相关的特异性作用,结合强弱与两者的性质、浓度和环境条件相关.NOM可作为反应物、引发剂和促进剂促进CECs的自然与化学降解过程.在絮凝、吸附和膜滤工艺中,特定浓度的NOM可为CECs提供额外的吸附作用点位,促进CECs的去除.

    天然有机物新污染物相互作用环境影响分析方法

    西南边疆地区"无废城市"建设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姬成岗谭娟钱琪所邢杰...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省各试点城市"无废城市"建设为例,将辖区内昆明市、大理市等"6+3"城市纳入研究范畴,在充分收集、分析各城市工作推进情况及素材的基础上,总结出云南省"无废城市"建设的成效及特色,并结合各城市指标体系创建情况深入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云南省"十四五"末期"无废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云南省深层次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无废城市固体废物指标体系资源化利用对策建议

    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污染防控面临的挑战

    陈鸣金辉陈璿马溢轩...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纳米)塑料因其可在水体、沉积物、土壤等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并危害生态环境,且在环境中难降解的特性已成为一种新污染物.根据国内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分布、来源和生态毒性效应的相关研究发现,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繁杂,直接来源主要包括个人护理品、工农业制备、各类垃圾不当处置等;间接来源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地表径流、原始塑料的风化降解等.微(纳米)塑料的生态毒性组成复杂,除其本身对于生物体的生化胁迫外,还易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交互效应.因此,研究治理地表水环境微(纳米)塑料污染已刻不容缓,本文可为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污染防控和生态风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地表水微(纳米)塑料环境分布污染防控

    《环境科技》征稿启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