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仿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

吴连伟

月刊

1006-9348

kwcoltd@public.bta.net.cn jsjfz@compusimu.com

010-68767186

100037

北京海淀阜成路14号

计算机仿真/Journal Computer Simul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促进我国仿真技术交流和发展,既总结过去、探索基础理论,又跟踪发展前沿,重点报导仿真应用成果。现已是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于2003年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优秀期刊。同时被选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文献检索系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现已成为仿真技术领域中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Frenet坐标系的路径规划仿真

    刘卿卿邱东徐帅王思语...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路径规划领域中,由于使用笛卡尔坐标系,存在着定义具体行驶多远,是否偏离中心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Frenet坐标系取代原有传统笛卡尔坐标系,对参考路径局部轨迹进行优化,在满足设置的如安全距离、速度、加速度等要求下,产生安全可靠的路径轨迹规避障碍物到达目标点,以提高规划的效率与准确性。最后通过pycharm软件仿真,调整合适的惩罚项和损失函数系数,使得路径规划耗时较少,横向加速度和横向偏移趋于稳定,产生更为合理的规划轨迹。通过采取Frenet坐标系,保证在车辆能够以安全,平稳,可靠,舒适的轨迹躲避障碍物,满足在路径规划中的实际需求。

    坐标系路径规划局部优化计算机仿真

    基于单车延误的交通信号感应控制方法

    王浩谷宝张益波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克服传统感应控制无法区别对待多方向拥堵且拥堵程度不同的交叉口,通过电子警察过车数据,获取车辆在路段上的实测延误,设计了一套基于单车延误的单点交通信号感应控制方法。方法在传统感应控制的框架下,使用单车延误代替车辆间隔作为相位切换的参数,同时采用切换延误阈值的动态更新机制,使得上述方法更能适应拥堵交通状态,尤其是拥堵程度不同的交叉口。通过SUMO多个场景的仿真对比,结果证明用实测延误作为感应控制的切换参数具有明显优势,扩大了感应控制的适用范围。

    交通信号控制感应控制电子警察延误更新感应控制

    基于鸟瞰图的多任务端到端 3D目标检测方法

    许可李文卓
    17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在自动驾驶过程中激光雷达扫描过程中受到空间限制,采集到的点云数据损失了过多的信息。在聚合表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鸟瞰图的多任务端到端3D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纹理特征提取器与语义特征提取器对特征金字塔的高级特征层与低级特征层进行特征融合,获得扩展的特征金字塔层,使得自动驾驶过程中的中等目标(骑自行车的人)与小目标(行人)不再耦合在同一级别的特征金字塔层,提高了点云拓扑信息的区域细节性。其次,在损失函数中引入用于分类的Focal loss与用于回归的CIOU loss,改善了正负样本比例,对目标检测框进行了约束,使得目标框在回归过程中能够以更高精度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自动驾驶中小目标检测中具有更强的检测能力与更高的检测精度。

    自动驾驶鸟瞰图多尺度目标检测低耦合金字塔层

    雨雾环境下城市道路动态控速技术与实现

    张夕珂王林杰林立飞
    182-186,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雨雾环境下的行车安全问题,构建动态控速模型,旨在合理确定行车速度,减小不安全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利用小波降噪法对行车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方法对动态速度数据训练,并根据对应路段的历史车速预测新的车速,以预测车速的 85%位车速作为参考,设置对应路段的限速值。为了检验所确定限速值的实际效果,以加减速力度、踩踏油门踏板及制动踏板的频率作为检测因子。实验结果表明,LSTM模型在处理对时间具有依赖性的交通速度预测问题上具有很好的优越性,在设定的新限速值下,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加、减速力度明显减弱,急加速和急减速频率减少,实验路段高速行驶车辆数量减少,交通流趋于平稳。

    道路安全雨雾环境动态控速速度预测

    快速轨道交通列车分段制动防滑控制仿真

    谢绝苏振华
    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列车的防滑控制性能过差会影响列车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能,为了提高轨道交通列车的安全性,以分段制动的方式控制轨道交通列车的滑动状态,提出快速轨道交通列车分段制动防滑控制仿真方法。通过分析轮轨间粘着力和滑移变化曲线建立轨道交通列车的纵向运行学模型,并以上述模型为基础,将轨道交通列车的整体制动过程分割成多组制动区段,通过将单位制动区段与滑模控制器结合,实现轨道交通列车的分段制动防滑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轨道粘着条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工况条件下,还是在轨道粘着条件发生突变的工况条件下,所提方法控制下的实际行驶速度均与目标行驶速度吻合,验证了上述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轨道交通列车纵向运动学模型制动区段滑模控制器防滑控制

    基于虚拟技术的室内墙体结构可视化建模仿真

    党春洁秦瑞虎
    19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室内墙体结构设计中,由于不能直观的发现设计矛盾与盲点,使得在投入现场实际施工中无法及时修正错误,导致施工效率降低。为了提升室内墙体结构设计可靠性,给用户营造更真实的感官体验,提出虚拟技术下室内墙体结构可视化建模设计方法。利用结构光成像相机、陀螺仪、测量支架等工具获取墙体资料,将相机拍摄数值拟作深度数据,通过图像测量信息和墙体结构平面度得到待建模墙体面积;使用全景拍摄、图像拼接处理和交互设计实现虚拟技术场景设计,在VR外设使能技术与立体显示技术支撑下改进建模场景可视化立体程度,运用缓慢剔除法消除视觉"突越"现象,完善可视化渲染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视化模型代入感强、渲染速率能够保持在100 帧/s,且内存消耗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虚拟技术墙体结构可视化建模缓慢剔除法墙体测量

    基于稀疏成像的半导体薄膜材料界面缺陷检测

    李聪谭明刘小标李辉...
    197-200,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背景下检测半导体薄膜材料界面微小缺陷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精准检测半导体薄膜材料界面缺陷,提出一种稀疏成像下半导体薄膜材料界面缺陷检测方法。扫描采集半导体薄膜材料界面二维图像,对含有噪声的半导体薄膜材料界面实施小波分解,获取不同频带的子图像。低频图像保持不变,选择对应的模板对高频图像滤波处理,将滤波处理后的高频图像和低频图像两者合成,获取去噪后的图像。通过机器视觉定位薄膜材料界面的缺陷位置,提取缺陷区域特征,采用稀疏成像对特征参数修正,完成半导体薄膜材料界面缺陷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可以获取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用时比较短,满足高效与高精度检测需求。

    稀疏成像半导体薄膜材料界面缺陷检测小波分解

    基于智能感知的人脸细微表情情绪推定算法

    刘海燕黄燕
    20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脸局部纹理的细微变化是判定情绪的关键视觉线索,但是表情的细微变化捕捉难度较大,且特征提取易出现偏差,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人脸细微表情情绪推定算法。通过滤波去除人脸图像干扰,采用差分法提取出连续图像中的人脸区域。使用Fisher线性变换确定RGB向量的最佳投影方向,区分人脸局部特征区域,提取细微表情特征。加入变分自编码器,将注意力模型嵌入到变分自编码网络中,根据网络关注推定不同类型情绪的重要特征。将未标记的特征输入到变分编码器中展开训练,同时将提取到的特征作为特征提取器,智能感知不同类型的面部表情,最终实现人脸细微表情情绪推定。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研究算法能够精准提取人脸细微表情特征,通过细微表情推定的情绪精度也较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可达97%,验证了该算法的可应用性。

    智能感知人脸细微表情情绪推定差分法

    基于高斯函数拟合的多维数据三维可视化仿真

    裴庆庆刘慧慧
    206-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得到满意的多维数据可视化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四叉树的多维数据三维可视化方法。采用随机森林和转导推理相结合的方式提取多维数据特征,通过四叉树对多维数据特征简化处理,降低数据处理难度。将简化处理后的多维数据特征点作为热点,利用高斯函数拟合计算各个热点对周围数据产生的作用值,将全部热点的作用值累加,将累加值作为最终的热度值,采用光线投射方法展开三维图绘制,最终实现多维数据三维可视化。经实验测试证明,采用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多维数据三维可视化效果的分辨率,减少内存损耗,提升执行效率。

    特征提取四叉树多维数据三维可视化

    基于人体关键点的安全带违规佩戴检测

    钱照国苟瀚文康立烨苟先太...
    211-216,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施工环境中脚手架工作人员安全带佩戴的规范性做出检测,提出了一种安全带违规佩戴检测算法。算法由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两个部分组成。在目标检测部分,利用CenterNet网络作为主体架构,由不同的预测分支完成人体关键点以及脚手架旋转目标定位任务。在语义分割部分,为了提升识别精度,在原始DeepLabV3+网络上增加了特征融合结构以及改进后的CBAM-f注意力模块实现了挂绳的像素级定位任务,改进后的网络相对于原始模型在mIOU和F1 分数上分别提升了3。5%和2。7%。

    违规行为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特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