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居民小区高品质饮用水入户建设与改造策略探讨

    尧桂龙
    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供水行业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饮用水的高品质供给。在水源、水厂、管网等环节提升改造的同时,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环节成为目前高品质饮用水建设的重点与焦点。目前老旧小区实现高品质饮用水入户的工程建设与改造还缺少相关成熟经验,也没有统一的实施路径。文章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调查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了现状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供水模式优化、涉水材质选择、标准泵房建设、系统水龄控制、智能监控管理等二次供水入户工程改造实施策略与技术要求,供相关工程建设参考。

    高品质饮用水二次供水改造供水方式涉水材质泵房建设智能化监控

    废水硫自养反硝化的电子供体与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包丽婧陈东辉朱艳彬包茵舟...
    7-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含氮废水的排放和含氮肥料的大量使用,氮污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生物处理的效率高、成本低、对环境友好,是废水脱氮的主要处理技术之一。硫自养反硝化由于不需要额外的碳源、产泥量少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单质硫、硫化物、硫代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脱氮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硫自养反硝化的代谢途径和影响机制,对几种硫自养反硝化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硫自养反硝化微生物以及nar、nir、nor、nos等几种反硝化功能基因,并对反硝化工艺的发展和联用技术提出展望。

    硫自养反硝化功能基因功能酶电子供体含氮污染物

    污水深度处理中常见固相臭氧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综述

    李旭芳沈鹏飞马鲁铭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由于对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水处理效果好,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广泛和深入。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的核心在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羟基自由基(·OH)浓度显著提升,从而强化污水处理效果。因此,催化剂的开发是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应用研究的关键。文章总结了不含载体的、可直接作为有效成分的催化剂,如铁(Fe)、锰(Mn)、铈(Ce)、镍(Ni)、钴(Co)、钛(Ti)等金属及其氧化物,以及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催化臭氧的效果和可能的催化机理,分析了当前研究较多的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催化机理金属及其氧化物碳材料催化臭氧氧化污水深度处理

    二级出水中有机物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彭鹏唐晨刘斌周娟娟...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生物法,二次出水中仍含有部分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污水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是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剩余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天然有机物、可溶性微生物产物和合成有机化合物。文中介绍了 EfOM的主要组成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和表征,综述了各种深度处理工艺(即混凝、高级氧化、吸附、膜分离)在去除EfOM方面的性能和优缺点,并通过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与单一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为EfOM的有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

    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深度处理高级氧化吸附组合工艺

    菌藻共生系统污水处理及CO2固定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安浩吴鑫明操家顺李超...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现有水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菌藻共生技术是一种能同步处理污水和固定CO2的绿色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菌藻共生体系提高减污固碳效率的作用效能及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菌藻共生体系降解氮磷污染物及固定CO2的作用机理:微藻通过同化作用实现对氮磷的吸收,并通过光合自养、异养、兼养3种固碳过程实现CO2的固定;细菌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脱氮,利用聚磷菌强化除磷,通过促进碳酸酐酶的产生来提高藻细胞的固碳效率。总结了菌藻共生体系实际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菌藻共生体系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菌藻共生污水处理CO2固定作用机制减污降碳

    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特征与减排策略综述

    朱黔沫陈浩叶建锋
    4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国家"碳达峰"政策全面布局、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问题仍然是系统性盲点,其当量规模与大尺度区域分布突出了对长效管控的迫切需求。文章从全球碳排放水平、碳源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描述城市排水系统碳排放特征,进而从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碳捕集利用3个角度提出城市排水系统减排措施,以推进城市排水系统"碳中和"研究,助力城市"碳中和"。

    碳达峰排水系统碳源直接排放间接排放碳捕集利用

    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示——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案例

    张昊泽黄会斐高凯拓郭帅...
    61-6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型进行污染特征识别,明确了主要污染形式及来源,给出了针对性生态修复意见,提高了综合治理效率。进而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修复了流域生态系统。同时,基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及千岛湖水基金,构建了多元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生态补偿体系贡献了浙江经验。

    新安江千岛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生态补偿综合规划

    煤砂双层滤料滤池气水反冲洗参数探究及应用

    张欢刘霄鹏王栋谷雷严...
    68-7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济阳某10万m3/d水厂煤砂双层滤料滤池反冲洗不彻底、滤料流失、混层等问题,对滤池进行了水反冲流体力学(CFD)模拟,指导水冲阶段反冲洗强度的选取,并在现场进行了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气水反冲洗模式,当气冲阶段 qs=17。0 L/(m2·s)、t=3 min 时;水冲阶段,梯度提升水冲强度,在 qw1=4。5 L/(m2·s)、t1=2 min,qw2=7。0 L/(m2·s)、t2=3 min,qw3=17。5 L/(m2·s)、t3=3 min时,反冲洗后滤料含泥量可控制在0。1%以下,并可恢复滤料混层。将最优参数在工程现场应用后,有效解决水厂反冲洗问题,延长过滤周期,滤池反冲洗年耗水量减少192 720 m3。

    煤砂双层滤料滤池CFD模拟气水反冲洗含泥量混层

    基于杭州亚运会重大赛事期间的城市水质提升与保障对策

    侯宝芹童佳佳邬梦缘宋丽利...
    76-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亚运会水质保障提升,文中研究钱塘江原水在高藻、高pH、咸潮等水质突发情况下的水质情况,分析电导率和氯化物的相关性。同时,采取实验室小试联合生产性试验,线上线下联动监测,从源头到龙头加强水质监测,提出高效可行的水质应急处置方案。结果表明:原水pH值≥ 7。8时,采用CO2调节pH技术,可有效降低出水pH和铝含量;高锰酸钾联合深度水工艺除藻效果较好,藻类去除率达99。6%以上;电导率和氯化物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当原水电导率大于500μS/cm,可作为钱塘江咸潮的预警阈值。此外,采取内外联动、亚运保障点水质专项摸排、对标新国标、提标增项等措施,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优质供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其他地区重大赛事的水质保障提供实践参考。

    杭州亚运会咸潮藻类水质提升保障措施

    PAC更新率对PAC-MBR耦合处理效能及污泥特性的影响

    张事张忠义鄢琨徐望朋...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末活性炭(PAC)的定期回收和补充是混合膜生物反应器(PAC-MBR)稳定运行所必需的。研究探索了不同PAC更新率对PAC-MBR中污泥过滤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通过PAC更新来提高微生物活性,以达到提高出水效能并减缓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PAC更新对CODCr和氮的去除没有显著影响;随着PAC更新率的增加,可溶性微生物产物逐渐降低,胞外聚合物浓度逐渐增加。PAC的更新能够降低MBR系统膜污染,同时提高过滤效率。微生物活性与PAC的更新率呈正相关规律。此外,由高通量测序可知由于添加新鲜的PAC,Proteobacteria(变形菌属)、Bacteroidetes(拟杆菌属)及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的丰度增加,保证污染物的去除,同时Proteobacteria及Bacteroidetes造成的膜污染减少。最佳PAC更新率为1。67%,能够有效缓解膜污染并增强优势细菌结构。在推动PAC-MBR广泛应用方面,PAC更新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粉末活性炭(PAC)膜生物反应器粉末活性炭更新膜污染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