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济南市泉水直饮工艺与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高洪波徐双成蔡淑垚朱学武...
    1-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南市地下岩溶泉水丰富,富含钾、钠、钙、镁、锶以及偏硅酸盐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但水体总硬度超标,不符合现有高品质饮用水标准的要求。为满足济南市民对高品质饮用水的诉求,从泉水直饮实施的工艺路线层面,通过采用绿色无药剂"多介质过滤、精密过滤、超滤、纳滤和臭氧+紫外线双重消杀"技术处理后,出水经304不锈钢管线循环排布至用户,保证饮水安全同时充分保留泉水水质特色。从泉水直饮实施的建设模式层面,充分结合新建小区、既有小区等需求特点,制定了管线入户式和集中式的供水模式,最后指出泉水直饮是济南城市的特色,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将按照济南市市民泉水直饮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分阶段分步骤推进。

    直饮水净水工艺泉水直饮管道直饮集中式供水

    基于碳材料电增强吸附全氟化合物和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徐坤坤邢加建陈硕
    6-1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污染物以其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在环境中积累和迁移,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风险。电增强吸附可以通过控制外部施加不同电压有效吸附去除水体中的新污染物,并且再生简单、无二次污染,因此在去除新污染物等领域,电增强吸附技术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是良好的电增强吸附电极材料。文章综述了近些年碳电极在电增强吸附部分重要新污染物(全氟化合物和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水环境条件对电增强吸附性能的影响。

    电增强吸附新污染物全氟化合物抗生素碳材料

    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流程中典型病毒的发生及潜在风险

    田海宁陈江峰董滨
    14-2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污水中存在大量可造成流行性疾病的病毒,但目前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病毒的去除效果及公共风险尚不明晰,如何确保病毒在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中被有效去除,是保证城镇健康安全的关键。为此,文章分析和总结了典型病毒在污水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发生和转变,概括了污水和污泥处理流程中各工艺对病毒的灭活机制,以及不同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果,并对该过程中存在的职工健康风险隐患进行了归纳,针对性提出相应防控建议,为实现城镇污水厂典型病毒全流程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病毒风险隐患防控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囤荣凯刘宝震马彬安呈泰...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型处理技术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工艺,可依据农村地区的水质、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最佳的生态型技术,是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文章归纳了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各类生态型技术,介绍了多种生态技术组合工艺,以及生物强化生态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工艺类型的适用水质条件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中国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经济薄弱问题,通过对比各种生态工艺的实际工程效能,以及其建设成本、技术特点、运维管理等指标,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选择适用于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技术时提供经验和指导。

    农村生活污水多生态技术组合工艺强化生物技术生态处理工艺

    光谱法应用于地表水体微藻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崔雯王琳朱明飞郑成龙...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藻中含有蛋白质、脂类、多糖、色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水产养殖、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因此,针对地表水体微藻的生物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光谱法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的检测方式,常用于确定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在生物样品检测中具有良好优势。文章介绍了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4种分子光谱技术,特别介绍了光谱技术结合计量学分析方法在微藻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了光谱技术在成分分析、分类鉴定、生长代谢监测和选育等与微藻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光谱法在微藻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对光谱技术在藻类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光谱技术在微藻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微藻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

    包装饮用水微生物及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与平衡

    葛明明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包装饮用水生产中,利用氯化手段灭菌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有机消毒副产物,而采用二氧化氯会导致亚氯酸盐等无机消毒副产物增加;紫外线(UV)照射对水杀菌时会形成亚硝酸盐,产品中加臭氧抑菌将增加溴酸盐风险。文章重点讨论各消毒杀菌手段对水体成分的影响,研究消毒副产物之间的机理和转化关系;采用消毒剂精准投加且无残留冲洗、UV照射剂量控制及硝酸盐安全界限、缩小臭氧作用时间等工艺改进方法,从而降低消毒副产物的风险。对照欧盟控菌标准,从尊重与保护水的天然特性和全过程卫生控制出发,结合包装水工厂实操,适度消毒,平衡微生物控制与消毒副产物产生的关系。

    三卤甲烷(THM)二氧化氯(ClO2)亚氯酸盐臭氧溴酸盐紫外线照射亚硝酸盐微生物控制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法与应用成效分析

    王娴陶涛严国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短缺日趋严重,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是目前困扰节水的难题之一,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已成为"十四五"城市供水行业的重点工作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和主要控制方法。重点结合水司自身特点,分析了实际工程应用成效,主要包括:推进独立计量区(DMA)进行的夜间最小流量监控;开展日常巡检及周期性检漏;定期开展水表轮换;改造老旧管网;布设管网压力监测点;加装水池水箱远程监控。而通过各种不同控制手段的结合使用,有效地控制了管网漏损,2023年综合漏损率降低为10%,研究成果以期为各水司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供水管网独立计量区(DMA)管网检漏水表轮换管网改造管网压力监测

    基于GCN和TPA混合模型的青草沙水库叶绿素a浓度预测方法

    彭涛张晟祁少骏张海平...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草沙水库是上海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面临较大藻华暴发风险,实现对水库叶绿素a(Chl-a)浓度的准确预测,对于饮用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文章以青草沙水库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图卷积时间模式注意力网络混合模型(GC-TPA),首先利用时间模式注意力(TPA)机制学习水质数据的时间依赖性,其次使用图卷积网络(GCN)学习不同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引入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以降低模型的滞后性,同时使用多层感知机(MLP)学习Chl-a浓度的突变。结果表明:(1)引入的GCN模块显著增强了 TPA对Chl-a的预测能力,结合CEEMDAN和MLP的帮助,模型性能进一步提升,以纳什效率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混合模型的24 h预测精度较单独TPA提升了 56。5%;(2)与单独TPA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对比试验表明,在更长的预测周期(48 h)上,GC-TPA虽然精度下降,但仍表现最好,48 h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比LSTM低25。5%和24。0%,比TPA低4。92%和8。40%;(3)GCN模块与MLP模块在结果预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GCN模块增强了 TPA的特征学习能力,提高了模型对Chl-a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精度,而MLP则对Chl-a的突变较为敏感。研究所提出的GC-TPA混合模型在青草沙水库Chl-a浓度短期预测中表现良好,可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支撑。

    富营养化叶绿素a(Chl-a)图卷积网络(GPN)时间模式注意力(TPA)多层感知机

    H2O2-纳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地表水试验

    付万俊成小翔徐景涛武道吉...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纳滤膜技术适用于地表水处理领域,但在处理过程中会受到膜污染和可溶性有机物截留率低等问题的限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研发了一种新的组合工艺(H2O2-纳滤组合工艺),旨在增加地表水处理效果和缓解纳滤膜污染。文章研究了 H2O2处理作为纳滤处理地表水前的预处理,进行过滤试验以评估H2O2氧化预处理对膜处理地表水的截留性能、纳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的H2O2氧化处理和单独的纳滤膜过滤处理,H2O2-纳滤组合工艺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增强,对UV254、总有机碳(TOC)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7。6%、98。5%,对TDS和电导率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1。1%和50。9%。H2O2氧化可以将地表水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氧化为小分子或CO2和H2O等无机物,所以将H2O2氧化作为膜前预处理减轻了 58。5%的膜通量降低,缓解了纳滤膜表面大部分的膜污染。此外,该工艺对地表水的荧光类有机物也具有显著的去除率。基于该组合工艺出色的工艺性能,可以得出结论,H2O2-纳滤工艺在处理地表水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

    H2O2纳滤膜污染地表水预处理

    盐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

    周传庭安莹羌佳鑫王聪...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种类盐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对比,探讨了盐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生活污水中氨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CH3COONa、KCl、MgCl2和CaCl2改性沸石分别在改性液浓度为0。2、0。6、0。4、0。2 mol/L和0。1 mol/L时达到最佳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5。9%、82。1%、75。4%、74。9%和78。4%,最高达天然沸石的1。3倍,改性成本仅为0。052元/t。天然沸石和盐改性沸石对的吸附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描述,适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低温有利于反应的发生。盐改性增大了沸石的吸附速率、表面均质性和最大离子交换容量。

    沸石盐改性氨氮吸附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