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建筑
江苏建筑

李剑

双月刊

1005-6270

jstjxh@homail.com

025-83278561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2号

江苏建筑/Journal Jiangsu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介绍我省建筑业科技新成就,展开学术、技术讨论交流为宗旨,为不断提高我省土木建筑科技水平,促进土木建筑业的发展,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为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大跨度立交桥跨越既有隧道施工过程安全性分析

    刘洋于佳欢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层立交桥梁在施工时,会对下层既有隧道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文章以某超大跨度立交桥钢箱梁跨越既有隧道施工为例,通过三维空间有限元法及生死单元技术对钢箱梁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安全分析,可为同类工程的安全评估及防护提供参考.

    立交桥跨越隧道安全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大跨悬索桥形态识别

    夏振雪刘明东胡健吴岳...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某大跨悬索桥的空间参数识别,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该桥梁进行点云数据获取.利用点云模型的可测量性,提取到了桥梁关键构件的空间参数信息.结果表明,所测得的桥梁构件尺寸参数具有可靠性,但部分参数受到桥梁振动的影响出现了相对较大的误差.同时,通过基于点云得到的主梁、主缆线形以及设计线形的对比,可判断该大跨悬索桥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相对于传统检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实现精确高效的大跨悬索桥空间参数识别.未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考虑大跨悬索桥的振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桥梁工程大跨悬索桥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模型空间参数识别

    变截面连续箱梁承载能力检验方法

    杜兆金吉亚庆
    58-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某变截面连续箱梁桥为例,通过动静载试验,模拟桥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该桥在动静载试验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未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试验桥跨结构刚度及整体受力性能满足原设计要求,整体承载力满足原设计荷载等级"城市-A级"标准,符合设计荷载要求.

    变截面连续箱梁荷载试验桥梁检测

    沥青路面施工信息化监管关键参数及其权重研究

    杨响周炯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总结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沥青路面施工信息化监管参数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高速公路不同方向的专家进行了调查,初步确定了信息化监管的关键参数及其权重.最后,以义乌疏港高速公路工程的信息化监管系统为例,通过对不同环节信息化监管数据与施工具体指标的分析,最终得到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关键参数及其权重.

    沥青路面信息化监管质量控制指标关键参数权重

    采空区高速公路综合勘察研究

    王凯杰
    67-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顺利施工的基础.采空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工作尤为关键,也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项目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是国内极少穿越大段复杂采空区的山区高速公路.采空区是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对设计选线及施工运营都有很大影响.文章以该工程为实例,对综合勘察方法在采空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为采空区高速公路综合地质勘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采空区高速公路综合勘察不良地质

    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抗裂技术研究

    李永敬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受施工工艺及环境因素等影响,在一些薄弱环节易产生裂缝,影响高铁运营,引发安全事故.根据CRTS Ⅰ型无砟轨道预埋轨枕周边约束条件、底座板、道床板结构受力特点,平衡改善结构收缩变形和收缩应力,建立"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应力"多场耦合开裂风险模型,采用多场耦合模型、抗裂风险预控、抗裂措施管控、实时原位监测、动态措施保障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缝病害,保证了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高速铁路抗裂技术多场耦合开裂风险模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裂缝病害

    大直径盾构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研究

    赵洪星
    78-8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不断发展,新建小口径隧道工程下穿既有建筑物日趋普遍,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较为成熟,而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技术尚不成熟,其施工过程技术若有不当,极易引发安全问题.文章以深圳市16号线共建管廊大口径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6号线回龙埔站为案例,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等手段,根据预报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效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引起的变形,保证开挖面稳定和既有地铁车站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大直径盾构下穿超前注浆掘进参数

    双模(EPB/TBM)盾构模式转换技术工程实践

    张强高志勇吕晨熙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模盾构机为地质起伏变化较大的盾构隧道工程而设计,通过对平衡模式的切换来适应不同地质环境下盾构的高效施工掘进.深惠城际平湖站至凤岗站区间因具有前段、后段为上软下硬地质,中段为全断面岩层地质的特点而采用EPB/TBM双模盾构施工,其间,需要切换模式4次.文章就盾构机模式切换的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

    双模盾构机EPB/TBM模式转换施工技术

    混凝土置换法在剪力墙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时斌刚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结构加固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混凝土置换加固技术展开了研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混凝土置换加固技术工程应用以及设计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问题.分析表明: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可有效解决结构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适用于承重结构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局部严重缺陷的加固;然而,现有研究缺乏置换过程中对结构受力变形的控制指标以及能够广泛应用于实际置换工程当中的设计理论方法;在模拟免支撑混凝土置换过程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置换用材料的时变效应.未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

    剪力墙结构结构加固混凝土置换法研究进展

    基于有限元的重力式挡土墙应力与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成鑫戴煜坤孙策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一个11.74 m高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未支护边坡进行对比,分析了重力式挡土墙的变形、应力、有效塑性应变和整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重力式挡土墙可以有效地限制边坡的滑动,其水平位移和沉降分别为3.89 mm和12.60 mm,并且水平位移沿高度方向呈现为上大下小的线性分布,重力式挡土墙的变位模式为绕墙底的转动破坏;重力式挡土墙墙身受到的压应力沿高度方向呈非线性分布.

    重力式挡土墙数值模拟边坡应力位移塑性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