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PLAN指数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指标的临床研究

    胡茹郭怀娟王颖严雪冰...
    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C反应蛋白(CRP)、体力状况评分(PS)、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及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综合(C-PLAN)指数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CI治疗的14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首次免疫治疗前的血液学指标。对CRP、PS、LDH、ALB及dNLR进行评分并相加得到C-PLAN指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PLAN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PLAN指数对患者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C-PLAN指数是否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14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C-PLAN指数分为低风险组(<2分,n=46)和高风险组(≥2分,n=101)。C-PLAN指数与年龄、性别、PS评分、吸烟、临床分期、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治疗策略和是否手术均无相关性(P>0。05)。低风险组PFS和OS优于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C-PLAN指数是PFS(P<0。001)和OS(P=0。002)的影响因素。在多因素Cox分析中,C-PLAN指数是影响PFS(P=0。001)和OS(P=0。006)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PLAN指数可以作为预测接受ICI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可靠临床指标。

    食管癌免疫治疗预后生物标志物C-PLAN指数

    地榆皂苷Ⅱ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诱导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钟新强陈康杜恒肖海鹏...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榆皂苷Ⅱ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地榆皂苷D对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地榆皂苷Ⅱ(0、1、5、10、20、40、60和80 µ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地榆皂苷Ⅱ(5、10和20 µ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迁移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 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侵袭能力;地榆皂苷D(5、10和20 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促进结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地榆皂苷Ⅱ(5、10和20 µmol/mL)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肠癌细胞HT-29中AKT和PI3K mRNA的表达,增加Caspase-3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地榆皂苷Ⅱ(5、10和20 µmol/mL)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结肠癌细胞HT-29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的表达,增加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榆皂苷Ⅱ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其促进AKT和PI3K蛋白磷酸化、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活化而调节AKT/PI3K信号通路有关。

    地榆皂苷Ⅱ结肠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细胞凋亡AKT/PI3K信号通路

    长链非编码RNA SLCO4A1-AS1靶向微小RNA-615-5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卡比努尔·阿里马斯陈海林艾山江·木合塔尔麦麦提热夏提·苏帕吉...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4A1反义RNA1(SLCO4A1-AS1)靶向微小RNA-615-5p(miR-615-5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 LncRNA SLCO4A1-AS1 和 miR-615-5p 在食管癌组织、细胞系中表达情况。将 si-NC、si-LncRNA SLCO4A1-AS1、miR-NC、miR-615-5p 模拟物、pcDNA、pcDNA-LncRNA SLCO4A1-AS1、si-LncRNA SLCO4A1-AS1+anti-miR-NC、si-LncRNA SLCO4A1-AS1+anti-miR-615-5p分别转染Eca109细胞。CCK-8和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平板克隆实验用于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确定LncRNA SLCO4A1-AS1与miR-615-5p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细胞系中 LncRNA SLCO4A1-AS1表达上调,miR-615-5p表达下调。抑制LncRNA SLCO4A1-AS1表达后,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数量以及培养液中IL-6和TNF-α水平降低,miR-615-5p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NC组比较,miR-615-5p组Eca109细胞中miR-615-5p表达量、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凋亡率升高,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培养液中IL-6和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si-LncRNA SLCO4A1-AS1+anti-miR-NC 比较,si-LncRNA SLCO4A1-AS1+anti-miR-615-5p组Eca109细胞中miR-615-5p表达量、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凋亡率降低,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培养液中 IL-6和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SLCO4A1-AS1能够促进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抑制LncRNA SLCO4A1-AS1能够减少食管癌细胞的增殖,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

    食管癌长链非编码RNASLCO4A1-AS1微小RNA-615-5p增殖炎症凋亡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的影响

    朱锦丽乔欣悦严雪冰王成海...
    20-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piR-4785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查79例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的表达情况,分析piR-4785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观察piR-47851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信息学网站预测piR-47851的下游靶基因。建立MAPK1基因3'非翻译区(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piR-47851与MAPK1基因3'UTR结合从而抑制MAPK1蛋白合成。应用Rescue实验确认piR-47851对MAPK1直接调控作用,并探讨piR-47851/MAPK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实验性裸鼠皮下荷瘤实验观察降低piR-47851表达对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影响;通过增殖指标Ki-67染色观察降低piR-47851表达对移植瘤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 qRT-PCR实验结果提示,79例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piR4785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生物信息学提示piR-47851与MAPK1基因3'UTR有互补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得出在MAPK1野生型转染组中,piR-47851能显著抑制荧光酶活性,而在MAPK1突变组中无抑制作用。CCK-8增殖活性实验表明,过表达piR-47851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升高;降低piR-47851后,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cue实验提示,在改变piR-47851和(或)MAPK1的表达后再通过qRT-PCR检测MAPK1的表达水平,MAPK1都能受到piR47851的调控。在功能上过度表达MAPK1可以降低piR-47851对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而减低MAPK1表达可进一步提升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裸鼠荷瘤实验中,降低piR-47851表达后肿瘤生长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小(P<0。05)。增殖指数Ki-67染色表明减低piR-47851表达后增殖活性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验证了 piR-47851能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iR-47851通过与MAPK1的3'UTR结合来下调MAPK1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的细胞增殖。

    胃腺癌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细胞增殖增殖指数生存预后

    利多卡因调控Wnt/β-连环蛋白轴对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史国强谷甫艳牛卫康李喜龙...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轴对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接种于96孔板中,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0、10、50、100、150、200 µmol/L)处理24 h,比较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活力。将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顺铂组(Cisplatin组)、利多卡因低浓度组(Lido-L组)、利多卡因中浓度组(Lido-M组)、利多卡因高浓度组(Lido-H组)、利多卡因高浓度+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SKL2001组(Lido-H+SKL2001组),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检测、Transwell法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比较各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使用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0 μmol/L利多卡因相比,50、100、150、200 μmol/L利多卡因处理的SGC-7901细胞活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相比,Cisplatin组EdU阳性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和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B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2(Bc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散乱蛋白2(DVL2)、Wnt家族成员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E-钙黏蛋白(E-cadherin)、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splatin组相比,Lido-L组、Lido-M组、Lido-H 组EdU 阳性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和 Vimentin、N-cadherin、Bcl-2、Cyclin Dl、DVL2、Wnt3a、β-catenin 表达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E-cadherin、Bax、Cleaved-caspase-3表达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ido-H组相比,Lido-H+SKL2001 组 EdU 阳性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和 Vimentin、N-cadherin、Bcl-2、Cyclin D1、DVL2、Wnt3a、β-catenin 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和E-cadherin、Bax、Cleaved-caspase-3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轴的激活而增强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利卡多因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胃癌化疗敏感性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研究

    赵云崔健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2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的8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术前新辅助治疗、吻合部位均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92,95%CI:1。335~30。382,P=0。020)。结论 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前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尤其是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高危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食管癌手术吻合口瘘新辅助治疗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危险因素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研究

    施昊旻燕速乔梦梦杨惠莲...
    41-4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4种机器学习(ML)算法构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53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3∶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399例和测试集13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选择变量,分别建立逻辑回归、随机森林、K-邻近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型并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将所有ML算法模型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基于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确定最优ML算法模型。基于最优ML算法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排序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适用性。结果 4种ML算法模型比较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为最优算法模型,其在训练集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7%、69。9%、75。0%,AUC为0。803,其在测试集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4%、66。7%、62。5%,AUC为0。751。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的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721、0。776,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均有较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随机森林模型是4种ML算法模型中的最优算法模型,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

    胃癌淋巴结转移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差异表达基因和相关微小RNA

    吴胜男蒋环宇陈浩然王欣瑶...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中具有诊断和治疗潜力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潜在的微小RNA(miRNA)。方法 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对GEO数据库中的芯片原始数据进行筛选。获取UC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根据关键基因,预测与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潜在miRNA,并构建基因-miRNA调控网络。结果 共筛选出27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200个基因上调,77个基因下调。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主要富集通路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利什曼原虫感染、朊病毒病害以及心电图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基因本体论(GO)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参与趋化因子活性、肝素结合、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条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富集通路为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富集通路等。筛选出10个枢纽基因,分别是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Toll样受体2(TLR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选择素L(SELL)、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细胞分化抗原69(CD69)、双糖链蛋白多糖(BGN)、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鉴定出12个潜在的关键miRNAs,分别为 hsa-mir-335-5p、hsa-mir-146a-5p、hsa-mir-92a-3p、hsa-mir-155-5p、hsa-mir-26b-5p、hsa-mir-4426、hsa-mir-4462b、hsa-mir-4647、hsa-mir-32-5p、hsa-mir-92b-3p、hsa-mir-98-5p和hsa-mir-93-5p。结论 本研究共筛选出277个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UC的发生发展,鉴定出10个枢纽基因和12个miRNAs或可作为UC的生物标志物。

    溃疡性结肠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miRNA-基因调控网络生物信息学

    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胃微生态特征分析

    牛占岳石岩岩李司柱薛艳...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菌群特征及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将24例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n=18)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n=6)。测定2组的胃黏膜菌群特征,并进行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及物种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胃菌群均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2组胃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NOSIM分析,P=0。04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梭杆菌属(P=0。023)、纤毛菌属(P=0。047)、普雷沃菌属(P=0。016)、月形单胞菌属(P=0。042)和密螺旋体属(P=0。006)显著富集,H。pylori呈下降趋势(P=0。218)。胃黏膜菌群的部分菌属与H。pylori呈负相关性,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菌群中与H。pylori负相关的菌属种类明显减少。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中梭杆菌属、纤毛菌属、普雷沃菌属、月形单胞菌属和密螺旋体属显著富集,与慢性胃炎进展相关。

    幽门螺杆菌胃菌群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差异分析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黄艳梁玉美冯燕妮杨松媚...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 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 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 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 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