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理分型及保守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

    陶一帆罗飞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理分型及保守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保守治疗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末次检查时均给予增强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增强MRI参数[环边最大厚度(Tr)、环边增强范围(Er)、突出物体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理分型的诊断效能。随访8个月,根据保守治疗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2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腰疼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增强MRI参数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Tr、Er及突出物体积对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脱出型患者Tr、Er水平高于游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联合Er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分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76。12%。治疗后,未复发组ODI评分及腰疼VAS评分低于复发组,Tr、Er高于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联合Er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转归的AUC为0。802,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53。95%。结论 增强MRI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理分型及保守治疗转归具有良好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强核磁共振成像病理分型保守治疗疾病转归

    新型神经阻滞穿刺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冯磊种皓郗扬陶岩...
    6-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神经阻滞穿刺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中实施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TKA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53)和研究组(n=53)。常规组采用常规神经阻滞穿刺针穿刺,研究组采用新型神经阻滞穿刺针穿刺。观察2组的穿刺效果、阻滞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反应[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穿刺次数、修正次数、穿刺时间少于或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1。13%,高于常规组的6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中HR、MAP及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阻滞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神经阻滞针在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性高,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和降低穿刺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声神经阻滞穿刺针安全性

    红光和蓝光联合域发生发液及5%米诺地尔酊治疗Ⅰ型女性雄激素脱发的疗效研究

    戴晨蕾刘军孙晓明杨镜徽...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光和蓝光联合域发生发液及5%米诺地尔酊治疗Ⅰ型女性雄激素脱发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Ludwig分型Ⅰ型女性雄激素脱发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域发生发液联合5%米诺地尔酊)、B组(红光和蓝光照射联合域发生发液)、C组(红光和蓝光照射联合5%米诺地尔酊)、D组(红光和蓝光照射联合域发生发液和5%米诺地尔酊),每组40例。所有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善存复合维生素片,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毛发直径、毛发密度、多根毛发毛囊单位个数的差异。结果 4组患者毛发密度、毛发直径、多根毛发毛囊单位个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D组在毛发密度、毛发直径、多根毛发毛囊单位个数方面的改善效果最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或副作用。结论 红光和蓝光联合域发生发液及5%米诺地尔酊治疗Ⅰ型女性雄激素脱发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式。

    女性雄激素脱发红光蓝光米诺地尔酊域发生发液

    急危重症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李威刘颖田卫平刘琪燕...
    15-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DRPI)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RPI,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2例和未发生组10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RP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同时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ICU入住时间、无创通气面罩使用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Braden量表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俯卧位通气、血红蛋白水平、乳酸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ICU入住时间、APACHE Ⅱ评分、无创通气面罩使用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俯卧位通气、乳酸水平、Braden量表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均为急危重症患者DRP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急危重症患者DRPI风险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的整体预测准确率为99。2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x2<0。001,P>0。999);通过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急危重症患者发生DRPI的AUC为0。952,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3。3%。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急危重症患者DRPI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筛查高风险患者并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

    急危重症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列线图模型血红蛋白糖尿病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的黄萸肾舒颗粒闪式提取工艺研究

    李丹万蒞李炜贺思洁...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萸肾舒颗粒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 以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提取量及干膏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选取转速、液固比和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在前期试验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黄萸肾舒颗粒的闪式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 黄萸肾舒颗粒闪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水作为提取溶剂,转速4 560 r/min,液固比23 mL/g,提取时间85 s。结论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建立的闪式提取工艺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适用于黄萸肾舒颗粒的后续产业化开发。

    黄萸肾舒颗粒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闪式提取液固比莫诺苷马钱苷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

    张元飞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PCa)的效能。方法 选取94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PCa组(n=41)、前列腺增生(BPH)组(n=53)。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DCE-MRI、DWI检查参数诊断PCa的效能及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结果 2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体积(V)、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血浆容积分数(Vp)、反流速率常数(Kep)、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与DWI检查参数联合预测PCa的曲线下面积为0。924,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或DCE-MRI检查参数联合预测。Ktrans、Kep、Ve与tPSA呈正相关,与fPSA/tPSA呈负相关,Vp、ADC与tPSA呈负相关,与fPSA/tPSA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对PCa的诊断价值较高,且Ktrans、Kep、Ve、Vp、ADC与tPSA、fPSA/tPSA具有一定相关性。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34水平变化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刘玉鑫严永敏任建科汤建磊...
    31-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6例重症肺炎患者(重症肺炎组)、35例非重症肺炎患者(非重症肺炎组)、27名健康体检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重症肺炎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28例,分析各组对象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34和肺泡灌洗液IL-34基因相对表达量对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的预测效能,并评估血清IL-34对重症肺炎的预测效能;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IL-34水平与肺泡灌洗液IL-34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组血清IL-34水平高于非重症肺炎组,且非重症肺炎组血清IL-3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IL-34水平、肺泡灌洗液IL-34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4水平、肺泡灌洗液IL-34基因相对表达量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78;血清IL-34水平预测重症肺炎的最佳截断值为129。9 μg/mL。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4水平升高、肺泡灌洗液IL-34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是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以129。9 μg/mL为截断值,血清IL-34高水平的重症肺炎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IL-34低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1)。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IL-34水平显著升高,且肺泡灌洗液中IL-34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血清IL-34水平呈正相关,两者均可作为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预后的指标。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34预后

    miR-211-5p通过TGF-β/Smad2信号通路调控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行为的研究

    陈赵慧杨今言李丽华李琳...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211-5p(miR-211-5p)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同源物2(Smad2)信号通路调控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胶原合成的机制。方法 将HSFBs随机分为对照组、miR-NC组、miR-211-5p mimic 组、anti-miR-21 1-5p 组及 miR-211-5p mimic+SB431542(TGF-β1/Smad2 信号通路抑制剂)组;连续培养 7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11-5p,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Smad2蛋白表达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蛋白表达量。利用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烧伤大鼠以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miR-NC、miR-211-5p mimic。测量大鼠瘢痕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瘢痕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和miR-NC组相比,miR-211-5p mimic组miR-211-5p表达量及TGF-βi、Smad2蛋白表达量升高,细胞增殖率增高,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凋亡率下降,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miR-211-5p组呈现相反的表现;anti-miR-211-5p组与miR-211-5p mimic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NC组相比,miR-211-5p mimic组疤痕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211-5p mimic组比较,miR-211-5p mimic+SB431542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1-5p可能通过活化TGF-β1/Smad2信号通路调控HSFBs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胶原合成。

    瘢痕成纤维细胞微小RNA-211-5p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同源物2信号通路胶原蛋白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在儿童反复喘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洪爽卢宏志田大伟于海心...
    44-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在儿童反复喘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51例反复喘息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诊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84)与研究组(n=67)。对照组行常规诊断与治疗,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2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呼气峰流速(PEF)]、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清炎症介质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喘息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EV1/FVC、PEF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NO以及CRP、PCT、WBC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高于对照组的7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在儿童反复喘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其肺功能、FeNO以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治疗儿童反复喘息性疾病血清炎症介质肺功能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抗核抗体阳性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特点研究

    陈运昊李柳冰周振海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抗核抗体(ANA)阳性但不能诊断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IT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ITP1组(ANA阳性的ITP患者)和ITP2组(风湿指标阴性的ITP患者)。比较2组患者初诊时血小板减少程度、骨髓巨核细胞总数以及各种类型巨核细胞的比率。结果 共纳入初诊ITP患者42例,其中ITP1组20例,ITP2组22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1 组血小板(PLT)计数为(7。55±0。96)×109/L,低于 ITP2 组的(10。23±1。21)×109/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7,P=0。097)。与ITP2组比较,ITP1组巨核细胞总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P<0。01),颗粒型比率增高而裸核型比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幼稚型、产板型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ANA阳性的ITP患者PLT有降低趋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更显著,巨核细胞增多程度低于不伴ANA阳性的患者。ANA可能通过加重骨髓巨核细胞发育障碍导致ITP病情加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巨核细胞抗核抗体血小板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