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褪黑素对葡萄产量、品质及根区微生态的影响

    徐宁曹娜郭步庆李国良...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阳光玫瑰鲜食葡萄为试材,根施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研究葡萄产量及果品品质,根区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以期为探索设施葡萄可持续化高品质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处理(根施等量去离子水),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下阳光玫瑰产量均较高,150、50 μmol/L褪黑素处理下百粒质量、单穗质量、产量分别提高8.28%、8.20%、8.54%和4.41%、4.09%、3.09%.外源褪黑素处理葡萄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固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升.外源褪黑素的配施,降低了阳光玫瑰根区土壤容重和EC值,提升了根区土壤pH值.外源褪黑素的配施增加了葡萄根区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了根区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且在50~200 μmol/L浓度范围内,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150 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阳光玫瑰产量较高,果品品质及根区微生态环境较好,缓控土质恶化效果较显著.

    外源褪黑素葡萄产量品质根区微生态酶活性

    钾肥喷施量对桃树光合作用、果实糖酸组分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王江林王志强曾文芳牛良...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钾肥喷施量对桃树光合作用、果实糖酸组分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原位培养试验,设置不同的钾肥喷施量3个处理:A1(0.4 mg/mL硫酸钾)、A2(0.8 mg/mL硫酸钾)、A3(1.2 mg/mL硫酸钾),以喷施清水为对照(A0),于果实膨大期进行喷施(进行3次).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钾肥喷施处理对桃树光合作用、糖酸组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施钾处理叶片钾含量和果实钾含量均提升,A3处理值最高.A1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Fm)、果实中糖组分(蔗糖、葡萄糖和山梨糖醇)含量,A3钾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酸组分(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含量,说明适度钾肥处理可以促使果实糖组分积累,果实酸组分含量则随钾处理浓度提升而增加.此外,喷钾处理提高了果实果形指数,A1钾肥处理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叶片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A3钾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硬度.综上,在桃树种植中,叶面喷施钾肥可以提高桃树光合作用,调整果实中糖酸组分含量,并改变果实重量、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此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且以0.4 mg/mL硫酸钾处理效果最佳.

    钾肥光合作用糖酸组分品质

    甜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脱佳琪张贞伟彭晓洋王续杰...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甜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筛选特异种质,为甜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以35份甜瓜资源为材料,对甜瓜子叶、蔓、叶、花、果实和种子的41项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差异,27项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30~2.07之间,平均值为0.95.14项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93%~51.20%之间,平均值为25.16%.质量性状中果皮底色的变异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为2.07,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种子千粒重,其变异系数为51.20%.对甜瓜的数量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35份甜瓜种质资源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有14份资源,其特征为植株茎粗壮,种子大且质量大.第Ⅱ类有6份种质资源,其特征为植株高,但茎细小.第Ⅲ类有15份种质资源,其特征为植株矮小,种子小且轻.综上所述,参试甜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为甜瓜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

    甜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

    外源Ca2+对干旱胁迫下4个牡丹品种抗性生理的调控效应

    郁敏米银法
    17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个观赏性状优良的牡丹品种银红巧对、洛阳红、八千代春、胡红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下外源CaCl2对其叶内生理指标的调控机制以及不同品种间的响应差异,利用隶属函数值法评价Ca2+对4种牡丹抗旱性调控的总体效果.结果表明,喷施Ca2+后,4个牡丹品种的叶MDA、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CAT、POD活性显著提高.表明外施Ca2+能明显改善干旱胁迫下牡丹细胞的渗透势,维护良好的细胞膨压,有效清除ROS中H2O、O2-·对细胞膜的毒害作用,保持较好的细胞膜状态,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胁迫期内,4种牡丹对喷施Ca2+的生理调控机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与各自对照相比,在叶H2O2含量方面,银红巧对、胡红在轻度、中度干旱时显著降低,重度干旱时显著升高;洛阳红、八千代春在轻度干旱时显著降低,中度、重度干旱时显著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最大增幅除八千代春出现在中度干旱外,其余3个品种均出现在重度干旱.外施CaCl2没有改变4种牡丹叶内CAT活性先升后降及POD活性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叶内SOD活性方面,除轻度干旱时的八千代春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比各自对照显著提高,其中银红巧对、胡红即使在重度干旱时外施Ca2+仍能诱导SOD保持较高的活性.结果表明,Ca2+对银红巧对、胡红的调控作用效果总体优于洛阳红、八千代春.总体而言,Ca2+调控效果由强到弱顺序为胡红>银红巧对>洛阳红>八千代春.本研究结果可为观赏牡丹的田间栽培管理、抗旱品种的选配、砧木的选择与引种等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

    牡丹外源钙干旱胁迫生理调节评价

    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对松辽黑猪肉品质和呈味物质的影响

    刘笑笑钟昊王蕾刘丽宅...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硒源对松辽黑猪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呈味物质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体况相近、体质量约60 kg、出生120~130 d(约4月龄)的松辽黑猪3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有机硒组饲喂基础日粮+0.24 mg/kg酵母硒,无机硒组饲喂基础日粮+0.24 mg/kg亚硒酸钠,统一饲养管理饲喂至100 kg/头,对其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呈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食用品质方面,有机硒组和无机硒组的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善了表面肉色,增强了消费者视觉效果;有机硒组和无机硒组的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肉保水性,增加了肉多汁性;有机硒组和无机硒组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善了肉的嫩度和食用口感.在营养品质方面,3组间肌内脂肪、水分和蛋白质3种常规营养成分均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营养价值较高,且蛋白组成接近标准蛋白,脂肪酸组成达FAO/WHO推荐值,以有机硒组最优,无机硒组次之;有机硒组和无机硒组的胆固醇含量高于对照组;在呈味物质方面,3组间肌苷酸含量显著差异(P<0.05),以有机硒组最高,高达2 228.38 mg/kg;3组间鲜味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别上以有机硒组最高,组成上以谷氨酸含量最高.综上,日粮中添加硒,改善松辽黑猪肉的食用品质,增加了肉的营养价值,提高了肉的风味与滋味.

    松辽黑猪肉品质呈味物质

    基于线粒体D-loop序列的江苏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鲁苏皖徐宇李佳佳高志宝...
    19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近年来繁养模式不断变化,多代繁养后的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尚未可知,以及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种群的群体遗传学特征数据尚不清楚.为研究当前江苏主产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来自江苏南京、徐州、连云港、扬州、淮安、无锡、泰州兴化和宿迁泗洪的8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样本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分析了不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特点.共测序获得了 8个群体223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序列,比对长度包括863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95个,简约信息位点25个.基因序列中AT含量(80.01%)高于CG含量(19.99%),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223个样本共定义了 37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 1为8个群体的共有单倍型.泗洪群体独有的单倍型最多,泰州兴化群体独有的单倍型最少.本研究所涉及的养殖群体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39,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3 37,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宿迁泗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d为0.632),兴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Hd为0.228).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总体较小,其中,南京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0.005),提示南京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少.8个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19 6~0.317 33,徐州、扬州、无锡及连云港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负值,表明这些群体间存在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95.3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少(4.65%).最小跨度网络图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未显示出单倍型与不同群体的对应关系,提示当前江苏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为频繁.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江苏地区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加拿大与云南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孙正光席高磊王泽宁杨鹏飞...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加拿大和云南优质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使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液-液萃取法(LLE)获得2种烟叶的中性香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中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明确2种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加拿大烟叶共鉴定出59种中性香味成分,总含量为92.02 µg/g,云南烟叶共鉴定出63种中性香味成分,总含量为113.91 µg/g;云南烟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高于加拿大烟叶,加拿大烟叶中棕色化反应产物类和其他类成分含量高于云南烟叶;基于OPLS-DA法中重要性投影值(VIP>1)共筛选出18种差异中性香味成分,其中云南烟叶香气贡献率较突出的有12种中性香味成分,包括苯乙醛、5,6-环氧-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a、(E)-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c、棕榈酸甲酯、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金合欢基丙酮和苯乙醇;加拿大烟叶含量较突出的有6种香气成分,包括氧化石竹烯、(S)-5-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α-石竹烯、糠醛、茄酮和α-香附酮.得出OPLS-DA方法能较好地区分加拿大与云南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可以为烟叶产地的溯源提供方法支撑.

    烟叶萃取中性香味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差异性分析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甜瓜采后贮藏品质和后熟衰老的影响

    姚军郑贺云张翠环再吐娜·买买提...
    203-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甜瓜贮藏品质和后熟衰老的影响,明确其合适的处理浓度,以西州密25号甜瓜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100、300、500、700 µmol/L)外源褪黑素浸泡处理甜瓜,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处理后置于6~8 ℃冷库贮藏,定期取样进行贮藏期果实品质和衰老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处理可降低甜瓜贮藏期的失重率、果肉硬度和腐烂率,保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提高甜瓜的贮藏品质;同时降低甜瓜果实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降低对细胞的氧化伤害,并抑制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延缓甜瓜果实的后熟衰老,尤以500 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效果最佳.因此,褪黑素处理通过调节采后甜瓜的活性氧代谢而延缓其衰老进程,提高甜瓜采后的贮藏品质,这为褪黑素应用于甜瓜采后保鲜提供理论支撑.

    甜瓜褪黑素贮藏品质后熟衰老活性氧

    基于分层特征交叉注意力的小样本马铃薯病害叶片识别

    李坤刘婧齐赫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及时、准确地识别马铃薯叶片病害,有效预防马铃薯早期病变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针对传统马铃薯病害叶片识别方法过度依赖标注样本和特征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特征交叉注意力的小样本马铃薯病害叶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VGG-16网络的不同编码块,将支持分支和查询分支的马铃薯叶片映射到深度特征空间,并按照不同块的输出构造分层特征集;其次,设计一种交叉注意力网络,实现双分支网络分层特征之间的信息交互,强化特征的表达;最后,利用掩码平均池化获得交互特征的全局信息,并借助无参数的度量学习指导未知马铃薯病害叶片类型的识别.通过在Al Challenger 2018开源数据集、自建小样本马铃薯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所提出模型分别可以实现0.973、0.951的识别精度,优于当前主流的马铃薯病害叶片识别模型,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马铃薯病害叶片识别小样本学习分层特征交叉注意力网络

    基于分水岭算法的植株叶片沉积参数检测

    岳松儒陆军曹冬林周建华...
    21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农田作物喷洒农药后,植株表面出现的粘连雾滴影响沉积参数且未能及时检测药液分布情况的问题,搭建植株采集图像装置,提出改进的分水岭算法分割粘连雾滴的方法来快速检测雾滴沉积参数.首先采集了自然生长下喷洒药液的3种不同类型的盆栽植株共9幅图像,为了准确提取植株表面的雾滴,去除了复杂的背景区域;然后用R-G算法准确提取雾滴图像和以形状因子为0.9为阈值结合迭代腐蚀运算识别粘连雾滴;最后对强、弱粘连雾滴分别采用基于距离标记的改进分水岭算法和腐蚀算法分割.结果表明,改进的基于距离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分割粘连雾滴平均准确率达到92.31%,且对2~4个粘连雾滴的分割效果较好;本研究算法对比迭代全局阈值算法、大津算法的雾滴覆盖率分别提高39.83%和35.36%;雾滴密度与ImageJ计数、腐蚀运算和传统分水岭算法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03%、8.05%、7.09%;基于距离标记的改进分水岭的变异系数对比传统分水岭算法和腐蚀算法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80%、18.78%.本研究的改进分水岭算法提高了植株的沉积参数检测准确率,可为执行农田植保作业时检测雾滴分布情况提供参考.

    沉积参数粘连雾滴分水岭算法形状因子植保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