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约化稻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碳库保护综述

    徐美花韦翔华胡钧铭马洁萍...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化肥过量投入的集约化稻作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土壤碳库资源及其稳定性,系统评价集约化稻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农田碳库保护和绿色低碳稻作转型发展。根据集约化稻作及土壤碳库环境特征,通过查阅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梳理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输入、输出及平衡稳定机制。集约化稻作生产影响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从集约化稻田土壤碳排放及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角度,系统梳理了稻作生产中土壤无机碳、土壤团聚体、土壤pH值、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及土壤无机碳组分和热敏感性对土壤有机碳物理结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评价方法,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碳库稳定性在土壤物理性状、土壤生物、土壤化学组分3个方面的研究不足,展望了集约化稻作低碳优化路径及土壤碳库保护措施。不同稻作生产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稳定性及稳定机制明显存在差异,保护性稻作有利于平衡土壤结构与碳排放。

    集约化稻作土壤碳组分有机碳稳定性低碳模式碳库保护

    植物微生物组群落构建及其病害防治应用进展

    刘浩浩李黎刘巍黄丽丽...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表面及内部定殖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功能整体,植物寄主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空间和营养,而微生物则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摄取及植物逆境抗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目前人们对于不同因素如何驱动微生物群落构建及如何利用功能微生物提高寄主植物抗逆性等的认识仍不深入,这严重阻碍了微生物群落应用的发展。明确微生物群落构建的机制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扩宽微生物群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本文总结了不同植物寄主、同一寄主不同生态位及不同生长阶段下的微生物群落差异,阐述了生物因素(生态位、病原入侵等)及非生物因素(地理位置、季节变化等)对植物地上及地下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解析了植物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通过竞争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理,介绍了合成菌群在植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微生物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将有效助力微生物组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绿色高效应用。

    植物微生物组群落构建高通量测序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LysM效应因子研究进展

    朱艳韩长志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和病原真菌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尤其是当其侵染植物过程中诸多效应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含有溶解素基序(LysM)的效应因子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中,对微生物生长、病原菌侵染植物、植物受体识别病原菌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前人对水稻、拟南芥等植物中LysM蛋白开展了大量研究,明确LysM效应因子主要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发挥作用,进而通过识别植物病原真菌几丁质诱导植物免疫。然而,与植物免疫关系密切的病原真菌中的LysM效应因子尚未有系统性论述。近些年,学术界对植物病原丝状真菌LysM效应因子展开了诸多研究,明确其在阻断植物触发几丁质信号传递途径,以此抑制宿主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LysM蛋白在生物体中所具有的共性特征进行概述,进而对植物病原丝状真菌LysM效应因子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开展LysM效应因子的热点、难点以及重点问题,以期为深入研究真菌LysM效应因子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丝状真菌LysM植物免疫系统几丁质效应因子

    西红花花芽分化及其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周琳滕一涤吴立峰朱娇...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红花(Crocus sativus)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凉血解毒,散郁开结的功效;又是天然香料和染剂,被广泛用作食品、化工行业原料,因其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1朵西红花仅3根柱头(常被称为"花丝")可入药,且花期较为集中,导致人工采收压力大和花丝损耗等问题,严重影响西红花的产量,制约了西红花产业的发展。花芽分化和花期调控是影响西红花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了解西红花花芽分化以及花期的影响因素,对缓解花期采收压力、减少花丝损耗和提高西红花产量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概述近年来关于西红花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以及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调控技术对西红花花芽分化和花期的影响,同时梳理了西红花成花诱导以及花发育相关基因,以期为实现西红花花期精准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西红花花芽分化成花机理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光谱技术在作物养分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婷张青徐雯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物养分与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密切相关,养分管理是作物生产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目前我国作物养分管理形式粗放,过量施肥情况时有发生。快速准确监测作物养分含量,优化养分管理至关重要。传统的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养分含量费时费力,且难以实现对大面积作物的快速测量。光谱技术因其高效、无损、精准等特点,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利用光谱技术监测作物养分含量对于及时指导作物生长、合理施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农业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介绍了近地光谱数据、无人机遥感光谱数据、卫星遥感光谱数据3种光谱数据类型,系统性综述了光谱技术在作物营养元素(叶绿素、氮、磷、钾、其他养分)监测上的应用,并从光谱数据预处理和建模分析方法等光谱数据处理流程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谱技术在作物养分监测上面临的难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光谱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上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作物养分光谱技术养分监测精准农业模型

    马铃薯StNi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氮肥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牛苏燕张珍华蒋素华梁芳...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马铃薯亚硝酸还原酶基因StNiR(nitrite reductase,NiR)在低氮肥胁迫中的作用,以马铃薯Russet Burbank品种为材料,采用反转录PCR法克隆获得马铃薯亚硝酸还原酶基因StNiR。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为1 755 bp,共编码584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由36。82%a螺旋、5。31%β转角、16。78%延伸链和41。10%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质三级结构与烟草NiR蛋白的一致性为86。60%。氨基酸序列与潘那利番茄(Solanum pennellii)、番茄(S。lycopericum)、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风铃辣椒(Capsicum bacctum)、辣椒(C。annuum)、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一致性均>93%。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的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低氮肥胁迫下StNiR基因在根和叶片中均被抑制表达,且在根中比在叶片中更敏感。本研究为后期如何从分子角度提高马铃薯的氮素利用率和培育氮高效马铃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分析微滴式数字PCR马铃薯转录组测序

    烟草UGT92A1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张梦真邱宇姗黄赟周遵华...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依赖性糖基转移酶(UGT)在烟叶适应环境中的作用,以拟南芥UGT92A1基因为参考,对烟草、番茄、马铃薯的UGT92A1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随后对鉴定到的候选基因进行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的分析。此外,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分析,以及对云烟87、韭菜坪2号这2个烟草品种的UGT92A1基因在达依、可乐、铁匠这3个烟叶产区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预测烟草UGT92A1基因家族的关键基因成员。结果显示,从烟草、番茄、马铃薯中分别鉴定到9、2、7个同源基因,系统发育树将其按亲缘关系分为3组;基因结构分析显示,4个物种中 19个UGT92A1基因都具有UDPGT结构域,但结构域的结构和长度差异较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烟草UGT92A1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光响应元件,此外还包含低温响应、缺氧诱导、干旱、创伤反应等非生物胁迫相关元件;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NtUGT92A1-2、NtUGT92A1-7、NtUGT92A1-8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相对较高,且其表达均显著受烟叶产区的影响。综上,本研究在烟草中共鉴定到9个UGT92A1基因,其中NtUGT92A1-2、NtUGT92A1-7、NtUGT92A1-8这3个基因可能是烟草适应不同环境的关键基因,后续可进行深入研究。

    烟草UGT92A1生物信息学系统进化表达分析

    环境和缓控释肥复合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田文涛胡玉婷严鹏刘越...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温度和氮肥是影响稻米品质的2个重要因素。灌浆期高温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缓控释肥有利于水稻品质的提升,缓控释肥对胁迫高温下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交互作用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2个播期、3种肥料下的双因素试验,研究缓控释肥、环境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胁迫下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组成、贮藏蛋白积累和稻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探讨缓控释肥对高温胁迫下水稻不同籽粒品质的潜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播期处理对各品质的影响大于肥料处理。高温播期显著增加了清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醇溶蛋白含量。缓控释肥对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影响因品种不一致。高温播期对籼稻大米的适口性并未造成负面影响。粒位对直链淀粉和蛋白组分无显著影响。高温播期使米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升高,消减值降低。整精米率与峰值黏度、崩解值BD呈负相关,高温降低碾米品质的同时利于食味品质的提升。不同缓控释肥对高温下不同品种白垩发生的影响不一致,腐殖酸包膜缓释肥加重了高温下Y两优911的垩白,降低了桃优香占的垩白。但缓控释肥在高温下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总体不显著。

    缓控释肥播期粒位稻米品质淀粉糊化特性

    不同高低畦种植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周江明韩小伟田雪慧武利峰...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黄淮海流域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筛选适宜的种植模式以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于2020-2022年冬小麦生长季,采用衡观35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小畦平作(SFP)、两高四低(THFLP)、四高两低(FHTLP)3种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量和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差异,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HFLP处理下小麦产量、穗数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较SFP和FHTLP,2020-2021年产量分别提高23。65%、13。20%,穗数分别提高34。78%、18。83%,成熟期干物质总积累量分别提高45。89%、14。66%,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66。69%、16。94%;2021-2022年产量分别提高24。21%、10。13%,穗数分别提高38。55%、21。38%,成熟期干物质总积累量分别提高47。57%、13。64%,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75。30%、14。74%。3种种植模式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贡献率均高于花前营养器官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且2年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贡献率均以THFLP最高,与SFP、FHTLP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THFLP通过合理调整农田微地形优化小麦群体结构,达到增大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和加强花后干物质同化量的目的,以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是井灌区较为理想的高产栽培模式。

    冬小麦种植模式产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穗数

    不同种薯处理方式下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及休眠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李超白建明姚春光包丽仙...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选取5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休眠特性评价,并比较药剂催芽和常温贮藏2种处理的效果,设计品种比较试验,比较了不同休眠类型的品种在常温贮藏(B1)、药剂催芽(B2)以及低温贮藏(B3)3种处理下的出苗期和产量差异。结果显示,51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期在49~130d之间,休眠幅度介于14~55 d之间;催芽后,这些品种的休眠期平均缩短28。3 d。在品种比较试验中,不同休眠期的品种对3种处理的出苗期和产量差异各有不同。对于出苗期而言,51个马铃薯品种在3种处理下总的出苗期趋势为B3>B1>B2;在产量方面,不同休眠期品种具有不同表现,短休眠期品种、较短休眠期品种和中休眠期品种,3种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B3>B1>B2,较长休眠期品种3种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B1>B2>B3,长休眠期品种的情况截然相反,其产量排名为B2>B1>B3。这表明短休眠品种在不能及时种植时,低温贮藏是一种有效提高产量和延长贮藏时间的措施,而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可以在种植前采用药剂催芽来解除休眠。综上,种植者需要根据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时期和贮藏方式,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马铃薯休眠特性休眠期出苗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