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进口烟叶中键合态香气化合物对比分析研究

    杨鹏飞黄凯吴薇孙正光...
    20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去除4种进口烟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获得烟叶水提物,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烟叶水提物中糖苷键合态成分,制备键合态香气化合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键合态香气化合物的组成,以揭示4种进口烟叶中键合态香气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1)津巴布韦、加拿大、美国、巴西烟叶中分别鉴定出键合态香气化合物30、31、32、26种,含量分别为1 082。85、1 200。38、1 014。44、1 181。88 µg/mL;(2)主成分和层次聚类分析表明,4种进口烟叶中键合态化合物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3)通过OPLS-DA对不同烟叶中键合态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从4种进口烟叶中共筛选出18种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键合态香气化合物,其中,津巴布韦烟叶中有5种,加拿大烟叶有5种,美国烟叶中有5种,巴西烟叶中有3种。结论可知,进口烟叶中键合态香气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OPLS-DA法能以该类成分的含量有效区分4种进口烟叶,该方法可以用于4种进口烟叶的产地溯源。

    烟叶β-葡萄糖苷酶酶解键合态香气化合物

    不同哈茨木霉制剂对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李澳匡志豪田梦强杨照...
    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哈茨木霉制剂对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给木霉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进行大田试验,以烟草品种云烟99为材料,试验设置5个处理:CK(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15 kg/hm2哈茨木霉A剂型),T2(常规施肥+15 kg/hm2哈茨木霉B剂型),T3(常规施肥+15 kg/hm2哈茨木霉C剂型),T4(常规施肥+15 kg/hm2哈茨木霉D剂型)。不同的哈茨木霉制剂对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作用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真菌α多样性来看,T1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较对照明显增加,其真菌总OTU数量和特有OTU数量也均明显增加,T2和T3处理则较对照减少。不同哈茨木霉制剂处理与对照间共有优势菌株不同,说明哈茨木霉改变了土壤真菌优势菌群。在门水平对真菌群落组成和组间差异性的检验分析中发现,T2和T3处理腐生型真菌的毛霉菌门相对丰度增加,而T1和T4处理腐生型真菌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各处理间的毛霉菌亚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差异明显;在属级分析中,T2处理根霉属和球囊霉属较对照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79、1。75百分点,T3和T4处理病理学营养型镰刀菌属较对照丰度分别降低1。81、0。48百分点。各处理间链格孢属和球孢子菌属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T1和T4处理链格孢属丰度占比显著升高。LEfSe分析发现,不同哈茨木霉制剂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优势菌群数量,以T4处理增加最多,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假孢子虫科和地星目等。综上所述,T3处理对植烟土壤真菌菌群落结构改善效果最佳。

    烟草哈茨木霉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甲烷功能基因的影响

    欧茜何君熊瑞周文涛...
    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甲烷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自2017年起进行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秸秆还田(主因素)设秸秆全量还田(S)与不还田(S0),耕作方式(副因素)设免耕(N)、旋耕(R)、翻耕(T),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甲烷氧化菌(pmoA基因)、产甲烷菌(mcrA基因)基因丰度、有机碳组分、容重、总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pmoA、mcrA的丰度、土壤总有机碳及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明显增加。不同耕作方式条件下,免耕可以显著增加pmoA丰度,翻耕显著增加mcrA丰度(P<0。05)。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耦合条件下,NS处理分别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45%~11。38%、水溶性有机碳含量5。63%~50。03%、易氧化有机碳含量3。39%~8。76%。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可以促进pmoA与mcrA丰度的增加,而土壤总孔隙度的提高会降低pmoA丰度。综上,秸秆还田与免耕提高了稻田土壤pmoA基因丰度及pmoA/mcrA值,影响甲烷排放。

    秸秆还田耕作方式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有机碳

    不同覆膜材料对沙地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王雯秦富林刘远超方玉川...
    228-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覆膜材料对陕北沙区马铃薯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探究白色降解地膜(WD)、黑色降解地膜(BD)、白色聚乙烯地膜(WP)、黑色聚乙烯地膜(BP)、不覆膜(CK)等5种覆膜处理对马铃薯产量、耕层土壤细菌相对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D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单株薯数和单株薯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商品薯率显著高于WD、WP、CK(P<0。05)。BD、BP处理的马铃薯耕层土壤细菌OTU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且BD处理的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BD处理下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芽单胞菌门、蓝菌门和热原体门的相对丰富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OTU数量与马铃薯产量指标均呈正相关,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单株薯数和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芽单胞菌门和蓝菌门的相对丰度与马铃薯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热原体门的相对丰度与单株薯数呈显著负相关(P=0。043<0。05)。综上,黑色降解地膜覆盖可增加马铃薯耕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调节细菌群落结构,有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是适宜陕北沙区马铃薯高产栽培的覆膜材料。

    降解地膜聚乙烯地膜马铃薯产量土壤细菌相对丰度多样性群落结构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质量、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翟泰雅高小叶张涛何燕...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解决果园长期清耕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以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紫花苜蓿、黑麦草和小麦3个生草栽培处理,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比较不同生草栽培对土壤肥力、酶活性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小麦模式相比,紫花苜蓿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含水率及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 13。56%、10。18%、12。04%、43。52%、146。58%和96。90%;(2)紫花苜蓿模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小麦;(3)基于非线性模型计算显示,紫花苜蓿模式下,土壤质量指数SQI显著高于黑麦草,黑麦草显著高于小麦;(4)3种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C/N、N/P无显著影响,紫花苜蓿模式下土壤C/P显著低于黑麦草和小麦;(5)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因此,紫花苜蓿在改善果园土壤肥力方面优于黑麦草和小麦,尤其能够提高刺梨园磷的供应。

    生草栽培刺梨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

    常见灌木叶功能性状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

    刘勇张兴张洪运高飞...
    243-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苏州城市公园常见灌木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以苏州白塘公园为研究对象,划分不同梯度的土壤含水量区域,从中随机选取30个样方,以公园中7种常见灌木为试材,测定其结构、生理和化学性状,采取单因素方差、皮尔逊相关性、主成分及模糊隶属函数等分析方法,探讨微观尺度下的灌木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土壤含水量梯度的响应机制,为后续灌木的遴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C)的降低,灌木叶绿素(Chl)含量、叶干物质含量(LDMC)、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净光合速率(Pn)增加,叶片长宽比(LLWR)、比叶面积(SLA)、气孔导度(Gs)减小;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区域,SLA与LDMC、LLWR与Pn及SLA与Pn的相关性更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积(LA)、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比叶重(LM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单位重量叶碳含量(Cmass)、气孔导度、蒸腾速率(Tr)为灌木对土壤含水量响应的主要性状;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区域,金丝桃适应能力较强,八角金盘适应能力较弱。

    叶功能性状土壤含水量响应机制灌木苏州

    烟后轮作不同作物对植烟土壤的改善效果比较

    曹深岭王瑞宝吴剑严国涌...
    250-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烟后种植不同作物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探究出适宜云南地区的烟后轮作模式,选用云南地区旱地连作10年的烤烟土壤作为试验田,以休耕为对照,设置烟后荞麦、绿肥、白萝卜、蚕豆、大蒜、油菜、白菜、大麦8个轮作模式,对轮作后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比休耕,轮作作物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电导率、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种植大麦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较休耕地块增加43。5%。同时,轮作作物有助于提高土壤纤维素酶、淀粉酶、脲酶的活性,尤其作物为大麦和油菜的土壤纤维素酶、淀粉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最高。不同轮作作物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与休耕地块相比较,除了作物为大麦的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更丰富外,其他作物土壤中的细菌和所有处理土壤中的真菌种群数量均较休耕地块少。综上,在烟后旱地中轮作不同作物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种植大蒜效果最差,大麦效果最佳,能提高烟田土壤质量。

    轮作烤烟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

    基于土壤质地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养分差异研究

    段淳谢珊樊洪刘元生...
    258-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土壤机械组成差异对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趋势,为优化旱地土壤管理和土壤质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省黔北地区典型旱地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氮、磷、钾、有机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机械组成,以及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稳定性,对比分析土壤颗粒与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质地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0 mm粒径为主(75。58%~82。13%),并且整体上沿着土壤质地由粗变细(黏土 粉沙质黏土→壤质黏土→黏壤土)逐渐降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39、0。47、0。3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质地越细,土壤养分含量越高,表明物理性黏粒以及较细沙粒是影响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各级颗粒与团聚体相关系数均呈不显著相关关系,土壤质地对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影响较小。此外,团聚体稳定性指标MWD和GMD值与各粒级团聚体含量的正负相关显著性均以5。000 mm粒径为界,表明5。000 mm粒径团聚体是团聚体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旱地土壤肥力水平主要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同时土壤大团聚体对其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土壤质地对改善旱地土壤养分及土壤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质地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相关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

    水污染治理、疫病强度与养殖资本化——以生猪产业为例

    杨青陈晓虹应瑞瑶
    265-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环境规制政策与疫病冲击在推动养殖业资本化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有助于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可行路径。运用2010-2020年我国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外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中央政府污染减排计划和各省份生猪疫病强度数据,构建了水污染治理和疫病强度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水污染治理和疫病强度对养殖业资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治理显著推动了生猪产业的资本化进程,加速淘汰了养殖规模在0~49头的小型养殖户,并通过成本竞争提升了养殖规模在500~299 9头和3 000~9 999头的中大规模养殖场的优势。进一步分析揭示,水污染治理对不同规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明显的分化效应。具体而言,中大规模养殖场在环境规制下表现出更高的成本效率和利润增长,小规模养殖场在环保压力下的经济效益较为低迷,呈现出退出市场的趋势。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生猪疫病对水污染治理与资本化进程之间的负向调节效应。随着疫病强度的增加,水污染治理对养殖资本化的促进作用减弱,限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水污染治理利润分化资本化养殖生猪产业产业结构

    基于短视频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叙事策略——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学家精神系列科普短视频为例

    凡燕吴其凤杨莉莹于凯传...
    27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背景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弘扬工作,策划创制了 9部以优秀农业科学家、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及团队典型事迹为主题的原创系列短视频,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系列短视频在叙事视角层面,以限知视角为主,全知视角为辅,利用多元视角展现立体的人物故事,通过内视角的叙事手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叙事结构层面,采用板块式结构进行价值链接,运用递进式逻辑传递情感氛围,同时以并列式的叙事结构丰富视频的情感呈现;在叙事内容层面,利用紧凑的节奏和舒缓的情感表达构建情感氛围,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激发观众情感认同,以朴素真实的话语与公众建立情感联结。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学家精神系列科普短视频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3个维度解析农业科普短视频的制作手法,旨在为农业科普短视频的制作探索新范式与新路径,进而促进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有力传播。

    科学家精神价值引领科普短视频叙事策略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内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