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钾肥对烤烟叶片钾吸收规律的影响

    卢平曾彦清马扬扬黄鹤鸣...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在水肥一体化技术下追施不同钾肥对烤烟叶片钾吸收规律的影响,为烤烟质量调控提供参考.以云烟99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钾肥为试验因素,以当地常用钾肥(硫酸钾)作为对照(CK),设置磷酸二氢钾(T1)、焦磷酸钾(T2)、黄腐酸钾(T3)3个钾肥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育期叶片钾含量、叶片钾积累量与积累速率、钾通道基因表达量及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移栽后30 d相比,在烤烟移栽后90 d,CK、T1、T2、T3处理叶片钾含量分别降低了 60.19%、52.75%、56.31%、48.54%,降低幅度表现为CK>T2>T1>T3.在烤烟移栽后45~60、75~90 d,T3处理烤烟叶片钾的积累量、积累速率高于其他处理.在烤烟移栽后50 d,T1处理NtKC1基因相对表达量为CK处理的5.15倍.在烤烟移栽后65 d,T1、T3处理的NtHAK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CK处理的4.27、3.77倍,T3处理NtNH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CK处理的3.46倍.在烤烟移栽后90 d,T3处理NtK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CK处理的7.98倍.在T3处理下,烤后烟上、中部叶钾含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 10.00%、33.33%,烤后烟中部叶钾氯比较CK处理提高了 107.41%.在水肥一体化技术下追施黄腐酸钾可以显著降低烤烟生育后期叶片钾的流失量,提高叶片钾的积累量及积累速率,诱导NtHAK、NtNHX2基因表达,并提高烤后烟中上部叶钾含量、中部叶钾氯比.

    水肥一体化技术钾肥吸收钾通道基因相对表达量

    干旱胁迫下哈茨木霉对烟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冯召杨盟权姚峰李先锋...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干旱胁迫下哈茨木霉对烟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蘸根法进行哈茨木霉处理,用不同浓度(10%、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轻度、中度)的干旱胁迫,用沙培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哈茨木霉对烟草幼苗表型、叶片相对含水率、根系发育、光合色素含量、膜脂过氧化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清水处理条件下,哈茨木霉蘸根处理相比于清水条件更能够促进烟株生长,提高叶片相对含水率,促进根系发育,如总根长、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分枝数、连接数等指标,增加烟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烟叶中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增加烟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烟叶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清水对照相比,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烟株变黄萎蔫,相对叶片含水率降低,总根长、投影面积、根表面积、连接数受到抑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减少,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在轻度和中度干旱的条件下,与同等程度干旱胁迫条件相比,哈茨木霉蘸根处理能够明显改善烟叶萎蔫变黄现象,增加叶片相对含水率,促进根系发育,如总根长、投影面积、根表面积、连接数,提高绿素a、叶绿素b、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均可对烟株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哈茨木霉蘸根处理可促进烟草发育、提高烟草的抗旱性,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烟草造成的危害.

    烟草干旱胁迫哈茨木霉生理指标根系生长发育

    不同控释期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郭慧婷王英豪王云翔陈越...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条件下筛选出最佳控释期与缓速比组合,以达到提高杂交籼稻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为杂交籼稻高产优质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杂交籼稻徽两优858为供试品种,设置2种不同释放期(60、100 d)的控释尿素按照5种配比(10∶0、8∶2、6∶4、5∶5、4∶6)与普通尿素组合,同时设置普通尿素分施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控释期为60 d的各配比处理产量均高于控释期为100 d的各配比处理,其中60 d控释尿素6∶4的产量最高且与CK差异显著,100 d控释尿素处理下配比为8∶2的产量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60 d各配比处理下较CK显著降低,明显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60 d控释尿素处理的食味值均高于CK,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6.50%~13.94%,60 d各配比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也均高于100 d各配比处理.因此,杂交籼稻徽两优858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条件下,释放期为60 d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采用6∶4的组配方式更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杂交籼稻控释尿素产量品质徽两优858

    18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张军刚冯晓曦郭海斌许海涛...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新选育自交系的潜在利用价值,科学合理利用优良玉米自交系,指导玉米育种实践,用18个玉米自交系采用7x11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77个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1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M3、F1、M4、F2、F4等自交系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优良,M4、M10、F3、F6、M11等自交系宜机收性状表现优良;综合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表现,M4、F4、M11、M2、M9等自交系表现较好.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组合F2×M4单株产量的正向效应值最大,组合F3 ×M8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负向效应值最大;组合F2×M4、F1 ×M4、F4×M5、F1 ×M11的单株产量总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为优势组合,可进行进一步试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可以早晚代结合选择;秃尖长、穗长、行粒数、单株产量应在晚代进行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产量与穗粗、穗长、穗位高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玉米自交系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玉米自交系配合力遗传参数相关性

    甲哌(鎓)复配生长促进剂对棉花株型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吴刚田阳青赵强李欣欣...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运用甲哌(鎓)复配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促控结合,调控棉花生长发育,进一步挖掘化学封顶棉花的增产潜力,筛选出甲昵(鎓)复配促进剂对棉花化学封顶效果最佳的封顶剂组合.试验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试验棉花品种为新陆中84号,试验用药以甲昵(鎓)和助剂为主,分别复配噻苯隆(0.1%,T1)、复硝酚钠(98%原药,T2)、胺鲜酯(8%制剂,T3)、14-羟基芸薹素(0.01%,T4)和萘乙酸(98%原药,T5),以常规甲哌(鎓)封顶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在本研究中,各复配处理较CK均能够增加棉株的果枝台数和铃数,棉株株高范围最终控制在84 cm左右,与CK无显著差异,能够较好控制棉株的纵向生长,T5和T4处理棉株果枝台数较CK增加了 7.96%,单株棉铃数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 15.19%和23.83%,较CK棉株株宽分别显著减少4.73、4.46 cm,能够抑制棉株中部和上部果枝的生长,对棉株的横向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5处理较CK显著降低棉株果枝始节高度3.61 cm.T5处理较CK能显著提高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T4和T5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量占比分别达到65.04%和65.46%,较CK分别提高了 3.40、3.82百分点.T5处理较CK单株结铃数显著增加了 0.84个,T4和T5处理与CK籽棉产量差异显著,较CK籽棉产量分别增加了 424.90、432.88 kg/hm2.综上所述,T4和T5处理与常规甲哌(鎓)化学封顶相比获得的棉花产量更高,能够更好塑造棉花株型,促进棉花生殖生长,增加单株结铃数,较CK籽棉产量分别增加了 424.90、432.88 kg/hm2,因此推荐使用T4和T5处理复配类型化学封顶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

    棉花化学封顶甲哌(鎓)株型产量

    防控桃蚜注干药剂筛选及残留分析

    肖婷陈小龙许媛杨敬辉...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防控桃树蚜虫适于注干施药的农药种类、药剂剂型、注干方法等,通过向桃树树干注射不同剂型及浓度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甲维盐、烯啶虫胺,调查供试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检测叶片及果实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适于注干的农药剂型为可溶液剂,乳油易外渗,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易堵塞针头;4种供试药剂注干施药对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4%噻虫榛可溶液剂0.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防效依然可以达到87.56%,8%甲维盐可溶液剂0.1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8.67%,9%吡虫啉可溶液剂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3.24%,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0.50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75.67%,并且所有处理药剂残留检测量均远远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注干施药桃树桃蚜残留分析药剂防效

    小麦新品种周麦47和周麦48对赤霉病抗性鉴定及抗病机制分析

    陈朋李楠楠江炳玉梁甜甜...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霉病是小麦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发病时会导致小麦穗轴发黑,籽粒干瘪,甚至整穗死亡,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其产生的毒素积聚在籽粒中还会严重影响人畜健康,故有小麦"癌症"之称.选用抗性品种苏麦3号、宁麦9号和易感品种周麦18和偃展4110作为对照品种,采用单花滴注法对试验品种进行侵染,通过表型观察、抗性指标统计以及抗性基因表达水平检测,鉴定周麦47和周麦48的抗性并初步分析其抗病机制.结果表明,周麦47对赤霉病的抗性处于高抗水平,周麦48处于中抗水平;同时,苏麦3号、周麦47、周麦48、宁麦9号、周麦18、偃展4110的赤霉病抗性与基因TaSnRK1α、TaAOS、TaUGT3、TaLTP9、TaNOX10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周麦47和周麦48的赤霉病抗性同苏麦3号及宁麦9号均存在遗传学上的数量性状特征,基因TaSnRK1α、TaAOS、TaUGT3、TaLTP9、TaNOX10可能在周麦47和周麦48响应赤霉病方面发挥关键的正调控作用.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育种过程中优质种质资源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赤霉病禾谷镰孢菌小麦抗性基因抗性鉴定抗病机制

    UV-B不同剂量辐照下生菜生长和代谢组学分析

    刘淑娟刘腾云刘立盘朱安繁...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奶油生菜为研究材料,在植物工厂人工光源中设置3种紫外线B(UV-B)剂量[0、8.64、17.28 kJ/(m2·d)]处理,利用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剂量UV-B辐照下生菜叶片中的差异代谢物质,研究UV-B辐照对生菜生物量、光合参数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剂量相比,低剂量UV-B处理对生菜生物量、光合参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代谢组检测到30种差异代谢产物,主要为生物碱、酚类、萜类等物质,其中9种上调表达,21种下调表达;高剂量UV-B处理显著降低了生菜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地上部鲜重、净光合速率均未呈现显著差异,共检测到35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21种上调表达,14种下调表达,上调表达的代谢物主要为黄酮类、单萜等,生菜叶片槲皮素含量在低剂量、高剂量UV-B处理下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利用UV-B辐照提高设施生菜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UV-B辐照生菜剂量生长代谢产物

    不同薄壳山核桃复合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及林下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苏西娅任俊鹏刘照亭朱正顺...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疏植薄壳山核桃+牡丹(RPP)、密植薄壳山核桃+牡丹(DPP)、疏植薄壳山核桃+芍药(RPHP)、密植薄壳山核桃+芍药(DPHP)4种复合经营模式和薄壳山核桃纯林(CK)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林下作物的叶片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薄壳山核桃复合经营模式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提升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其中DPHP处理条件下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化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DPP处理下土壤电导率变化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相比对照提高14.29%,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p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复合模式下的全氮、全磷含量相比对照有明显提升,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复合栽培模式下密度与土壤全钾含量存在正相关,DPP、DPHP处理模式下土壤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比CK处理分别提高11.58%、12.11%.叶片厚度与叶片面积成反比,叶片厚度越小,叶面积越大.不同处理对林下作物叶片鲜重、干重、含水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密度模式下,林下种植牡丹的叶绿素含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DPP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相比RPP处理提高32.80%.不同密度条件下芍药的种子数量和单粒重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牡丹的种子数量和单粒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比于RPP处理,DPP处理种子数量增加14.25%,单粒重降低13.64%.综上,复合栽培模式相比纯林模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明显,其中DPP、DPHP处理效果较好,不同复合模式对林下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指标有影响,林下种植牡丹较优.

    薄壳山核桃复合模式土壤性质品质

    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连作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囡君刘新社决超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连作黄瓜生长不良,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设施黄瓜连作土壤改良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单施化肥(CK)、化肥减量+生物有机肥(SB)、化肥减量+微生物菌肥(SM)、化肥减量+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SBC)、化肥减量+微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SMC)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连作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叶片和根系抗氧化系统及丙二醛(MDA)含量、产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B、SM、SBC、SMC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显著提高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叶片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黄瓜产量、品质,显著降低叶片和根系MDA含量.其中,SBC处理叶绿素Fv/Fm、Fv'/Fm'、Y(Ⅱ)均最高,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0.00%、54.24%、58.33%;SBC处理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以及叶片SOD、POD活性均最高,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4.98%、31.32%、52.66%、30.60%;SMC处理叶片CAT活性以及根系SOD、POD、CAT活性均最高,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3.71%、37.24%、25.91%、52.85%;SBC处理的黄瓜产量最高,较CK处理提高58.69%,较SB、SM、SMC处理分别提高11.28%、21.71%、6.01%.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瓜产量、品质的提高与叶片、根系生理特性变化密切相关.综上,与CK处理相比,SB、SM、SBC、SMC处理均可改善黄瓜叶片荧光特性,提高黄瓜的光合作用和抗逆能力,进而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其中SBC处理表现较优.

    黄瓜连作土壤调理剂生理特性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