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焦新安

季刊

1671-4652

xuebao@yzu.edu.cn

0514-87991323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更为现名)是扬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刊号ISSN 1671-4652,CN32-1648/S,季刊,季末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8-9。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种子休眠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卢心明牛百晓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休眠可确保种子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对植物的生存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意义.种子休眠的强弱关系到种子穗发芽、萌发率、整齐度及后续生长,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十分重要.种子休眠受内源激素、环境和复杂遗传网络等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是水稻休眠调控网络中最重要的2个激素,大多数休眠相关基因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控ABA和GA相关基因来介导种子的休眠.过去几十年,育种家对水稻种子休眠进行了一些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研究,并结合一系列水稻穗发芽的突变体,初步揭示了种子休眠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归纳总结近几年控制水稻休眠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以期为该方向的研究以及水稻抗穗发芽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水稻种子休眠穗发芽ABAGA遗传调控

    不同生育类型南方香型粳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特征分析

    刘少强王睿智钱相铃王一航...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泛收集我国南方香型粳稻品种,对其产量与品质进行系统研究,比较3种类型香型粳稻各指标差异,筛选适宜我国南方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浓香型粳稻品种.结果表明: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南方香型粳稻品种的产量分别为8.07、9.78、9.89 t·hm-2;上述3种生育类型南方香型粳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分别为49.11%、56.19%、60.20%,垩白度分别为13.01%、17.90%、17.47%,食味值分别为62.26、75.07、78.84,香味物质主成分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分别为105.73、123.63、177.78 ng·g-1.早熟晚粳与迟熟中粳香型粳稻产量、整精米率、食味值显著高于中熟中粳稻;而中熟中粳香型粳稻垩白度显著低于早熟晚粳与迟熟中粳;早熟晚粳香型粳稻2-AP含量最高,迟熟中粳次之,中熟中粳最低.以产量、食味值、2-AP含量为核心指标,采用K-Mean聚类分析我国南方香型粳稻产量、食味值、2-AP含量的品种间差异,确定产量9.96 t·hm-2、食味值82.00、2-AP含量193.25 ng·g-1为判定南方高产、优质、浓香型粳稻品种的指标.据此指标,中熟中粳品种苏香粳3号、武育0155、武育粳195等,迟熟中粳品种金香玉1号、武育粳366、南粳9108等,早熟晚粳品种南粳46、宁香粳9号、浙香禾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品质较优,香气较浓,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我国南方粳稻区相应生态区推广种植.

    水稻香稻产量食味香味

    水稻产量形成对盐-旱复合胁迫的响应与生理机制

    孟天瑶朱旺汪璐璐张徐彬...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苏沿海地区广泛种植的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试材,设计盆栽试验,在0.3%土壤含盐量下,于拔节期至抽穗期设置干旱胁迫(土壤水势-25 kPa),并以无盐、无干旱胁迫为对照,研究水稻产量形成对盐-旱复合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一盐胁迫、单一干旱胁迫和盐-旱复合胁迫下水稻产量(两品种平均)分别下降114.8%、39.6%和154.2%.盐-旱复合胁迫下水稻产量(两品种平均),较单一盐胁迫和单一干旱胁迫分别显著下降18.6%和82.2%.与单一盐胁迫和单一干旱胁迫相比,盐-旱复合胁迫下水稻产量降低主要为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单一盐胁迫、单一干旱胁迫和盐-旱复合胁迫均显著降低植株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拔节后20 d和抽穗后20 d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b)含量,收获指数有所增加.盐-旱复合胁迫下植株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拔节后20 d和抽穗后20 d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一盐胁迫和单一干旱胁迫;收获指数则呈相反趋势.单一盐胁迫、单一干旱胁迫和盐-旱复合胁迫下水稻拔节后20 d和抽穗后20 d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叶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与单一盐胁迫和单一干旱胁迫相比,盐-旱复合胁迫下拔节后20 d和抽穗后20 d叶片SOD、CAT和APX活性显著下降,MDA和H2O2含量则显著增加.这说明,与单一盐胁迫和单一干旱胁迫相比,盐-旱复合胁迫显著抑制水稻植株光合性能,从而影响光合同化物的积累与分配,最终导致库容量与充实效率以及水稻产量的显著下降.盐-旱复合胁迫造成水稻产量的降幅显著高于单一盐胁迫和单一干旱胁迫,其对水稻产量的抑制效应具有叠加效应.

    水稻盐-旱复合胁迫产量形成叶片光合特性

    一种筛选水稻Mutmap+突变位点的简易方法

    王延妍李颖颖王子瑞毛馨晨...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目前已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Mutmap+技术因无需进行杂交操作,且无需背景亲本的基因组信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Mutmap+技术筛选候选突变位点的方法依赖于复杂的数据计算,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生物信息学知识.根据Mutmap+的实验原理,设计一种简单的筛选候选突变位点的方法.该方法对混池测序的表型池与非表型池的突变指数分别加以限定,即表型池突变指数等于1,非表型池突变指数小于0.5.对测序所得突变位点进行简单排序,即可得到候选突变位点.运用该筛选方法,从6个水稻不育突变体成功克隆突变基因,并对其中1个突变体进行了细胞学表型的验证.该方法可简化Mutmap+技术的数据分析流程,便于将Mutmap+技术更好地运用到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

    水稻Mutmap+突变位点筛选基因克隆

    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的影响

    徐泽芮秋治刘震宇李涵佳...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 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十盛花期(施用比例1∶2∶3)2个运筹方式,同时设常规施用方式(初花期,缩节胺120 g·hm-2)为对照,探讨缩节胺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处理对此种植方式下熟相的调节.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180 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或盛蕾十初花期+盛花期使用后再通过脱叶催熟吐絮率均能达到90%以上,且吐絮强度高,较对照显著提高46.6%~71.4%.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黄叶率保持在9.0%~12.8%之间,主茎红茎比为52.8%~53.1%,倒1果枝红茎比为28.3%~34.3%,倒2果枝红茎比为27.5%~39.8%,倒3果枝红茎比为34.3%~8.5%,倒4果枝红茎比为49.1%~51.5%,吐絮倒序位为7.1~8.1台最有利于集中吐絮.因此,缩节胺合理运筹能形成集中吐絮的熟相,为实现机采提供技术支撑.

    棉花夏直播棉缩节胺运筹集中吐絮熟相

    生草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季琳琳陈素传吴志辉常君...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核桃林下设置3种人工生草(油菜、绵枣儿、野豌豆)及清耕(对照)4个处理,种植4年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不同处理微生物与环境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山核桃林下不同生草处理占优势地位的土壤细菌群落为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油菜处理上层(0~10 cm)土壤较下层(20~40 cm)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71.41%;各生草处理占优势地位的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上层(0~10 cm)土壤球囊菌门相对丰度较对照分别提高202.81%、193.90%、65.04%,各生草处理上层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均匀度较高且物种丰富,油菜处理上层土壤Chao1、Shannon、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生草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各处理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树状聚类图显示,不同生草处理对土壤的细菌、真菌群落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门水平下土壤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可知,细菌群落结构与pH、全磷、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真菌群落结构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有效磷、过氧化氢酶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不同生草处理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选择适宜的生草种类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均匀度及丰富度,其中油菜综合效果最好.

    山核桃林地生草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

    大蒜、青菜等蔬菜作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徐浴力周昕陈学好徐强...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蒜和青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大蒜、青菜等不同蔬菜作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Q(株行距0.1 m×0.3 m,种植青菜)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增加,S(株行距0.1 m×0.3 m,种植大蒜)和SC(株行距0.2 m×0.3 m,种植大蒜)处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减小;S和SC处理对细菌β多样性的影响高于Q处理;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S、SC处理共有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Q处理和CK;芽单胞菌属与Saccharibacteria、Ramlibacter等菌属呈正相关,与黄色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JTB255等菌属呈负相关,对细菌群落构成有重要影响,降低大蒜种植密度可降低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合理的大蒜种植密度可起到改善细菌群落结构的作用.综上,该研究对进一步了解蔬菜作物根系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活动调控机制以及土传病害与连作障碍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大蒜青菜根际土壤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芽单胞菌

    基于16S rRNA研究铜污染对土壤细菌群落、抗生素抗性基因及基因转移的影响

    杨潇张娅王宏归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经0、200、400 mg·kg-1 Cu2+处理的3个种植池土壤分别采样,并对所有样品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铜污染改变了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与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相关基因的丰度随Cu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富集的抗性基因大多为多药耐药基因.这表明铜胁迫会改变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促进HGT,同时使ARGs富集.

    铜污染细菌群落结构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水平转移

    髓鞘调控因子的镍金属螯合纯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鄢树枫孙传龙陈作宜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髓鞘调控因子(myelin-gene regulatory factor,MYRF)的镍金属螯合层析纯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导入MYRF基因的BL21大肠埃希菌为宿主菌,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咪唑和EDTA洗脱进行镍金属螯合层析柱纯化,通过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和SDS-PAGE分析等方法分析差异,进一步研究蛋白质上清液与镍填料结合时间对MYRF蛋白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洗脱获得的蛋白质浓度与洗脱液浓度呈正比,0.2 mol·L-1的咪唑洗脱液可获得纯度较高的MYRF蛋白;而低浓度(0.05 mol·L-1)EDTA洗脱液虽可快速获得高浓度MYRF蛋白,但杂蛋白含量也较高;同时,MYRF蛋白浓度与结合时间呈正相关.综上,MYRF蛋白镍金属螯合层析受洗脱液种类、填料结合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为MYRF蛋白纯化策略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镍柱咪唑EDTA蛋白质纯化结合时间

    南蛇藤总萜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郭雅洁朱淼刘延庆陶丽...
    75-8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南蛇藤总萜(the total terpenoids of 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TTC)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分离与制备中性粒细胞,建立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的NETs形成细胞模型.利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扫描电镜与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南蛇藤总萜对NETs形成及其生物学标志的影响,并利用Annexin V/PI试验研究南蛇藤总萜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蛇藤总萜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MA诱导的NETs形成;南蛇藤总萜(80 μg·mL-1)可阻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的释放,并破坏NETs相关DNA-NE复合物的形成;南蛇藤总萜(80 μg·mL-1)可显著抑制PMA诱导的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rullinated histone H3,CitH3)的表达水平;南蛇藤总萜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综上,南蛇藤总萜对中性粒细胞NETs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直接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有关.

    南蛇藤总萜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亡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瓜氨酸化组蛋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