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给水排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

关兴旺

月刊

1002-8471

gsps@vip.163.com

010-68302907;68362263;68316321;883754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A座402

给水排水/Journal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4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设有城市给排水,工业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施工、材料与设备,策略研讨,科技信息综述,标准规范交流园地,计算机技术,研究生论文摘要,信息市场等栏目。主要报道内容:给水排水行业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新规范、新标准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法规等。主要读者对象 建筑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工业设计院、自来水公司、运行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安装公司、设备制造厂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多种新污染物复合污染研究

    钟志聪赫俊国吴学伟袁永钦...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方某流域水体可检出的SD、SMZ、HCB、马拉硫磷和BPA等新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复合新污染物共存的原水加标处理试验,研究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SD、SMZ、BPA与CODMn 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生物预处理工艺对 SD、SMZ、HCB、马拉硫磷和BPA去除率分别为 23.97%、21.20%、6.08%、16.26%和 23.76%,生物预处理最优停留时间是 120 min,最优气水比是 1∶2;常规处理工艺对 SD、SMZ、HCB、马拉硫磷和 BPA 的去除率分别为18.02%、20.08%、23.02%、8.26%和 16.53%,常规处理中SMZ和马拉硫磷的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15 mg/L,其余 3 种新污染物的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 20 mg/L;深度处理工艺对 SD、SMZ、HCB、马拉硫磷和BPA的去除率分别为 49.13%、53.80%、60.20%、77.07%和 71.50%,深度处理最佳臭氧投加量是 3 mg/L,最佳臭氧接触时间为 24 min,最优炭床停留时间是 25 min.试验工艺对复合新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对 SD、SMZ、HCB、马拉硫磷和 BPA 的总去除率达到了 69.86%、73.10%、73.65%、83.74%和 82.72%,试验条件下出水的 HCB、马拉硫磷和BPA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出水的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嘧啶满足欧美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

    给水处理新污染物预处理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

    给水厂设计中台风暴雨防范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洪刚杨力姚左钢纪海霞...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X水厂近期设计规模 25 万 m3/d,工艺流程采用预臭氧-网格絮凝-平流沉淀-V 型滤池-次氯酸钠消毒.水厂所在地台风暴雨频发,严重影响供水安全.为保证供水,外电采用一级负荷并设置柴油发电机,提高供电保证率;增加混凝剂存储时间至 45 d以保障台风暴雨期间药剂供应,采用固体药剂减小占地;采用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替代外购成品消毒剂,避免台风暴雨对消毒剂运输产生影响.为适应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优化次氯酸钠储池设计,采用真空吊水启泵,减小泵房埋深.厂区竖向阶梯设计,节省土方;构筑物采用叠合工艺,节省工程用地.

    柴油发电机次氯酸钠竖向阶梯设计叠合工艺

    皖南农村地区需水量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刘怀利徐浩曼亚灿周啸...
    17-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水量的准确预测对于提高农村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优化农饮水厂日常调度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预测算法面临农村部分地区可用历史数据少、质量差等问题,同时部分预测算法的计算负荷较高,无法有效适应农饮水厂运维环境.选取 2021-2022 年安徽省南部不同地区 3 处农饮水厂日供水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特征分析发现,皖南农村地区日需水量存在季节性变化趋势明显而短期内波动较大的特点.针对该数据特点及实际计算需求,选取了使用网格搜索法优化后的ARIMA模型进行预测,并与SVR、LSTM、RF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网格搜索法的ARIMA模型可以更好地适应农饮水厂运维环境,利用其对于周期性、季节性数据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农饮水厂供水量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准确预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且计算负荷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模型对比分析显示,ARIMA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在 3 处农饮水厂测试集数据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 1.827、1.454、2.714.

    农饮水厂水量预测机器学习ARIMA模型

    城市供水时空数据的异常模式可视分析方法研究

    倪世海饶金刚许志吴耀...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空数据的可视化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对于数据分析至关重要,但是传统的可视化方法在处理具有多维属性的城市供水时空数据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他们专注于某种数据格式的可视化,缺乏可扩展性.其次,它们无法提供多样化的类别可视化.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交互式方法用于直观展示与分析城市供水的时空数据,并开发了对应的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基于透镜策略设计了一种新的影响视图,这是一种用于聚合、抽象和简单化展示多元时空数据的方法,可实现供水时空数据的多元可视化、交互探索和分析,用于分析推断当前模式的隐含影响.并且该工具组装了一组有效的交互可视化,以支持状态监测、因素检查和级联搜索,促进了深入的级联分析.通过将时空数据与交互式可视化相结合的方式使分析人员能够推断和解释时空背景中的潜在级联模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与用户评估验证所提方法与系统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更好地协助使用者分析城市供水时空数据.

    可视分析交互式可视化供水系统智慧水务时空数据

    某半地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容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乔晓娟赵志勇王胤黄旭...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肥某半地下污水处理厂 2017 年启动提标改造及扩容工程.因工艺单元立体叠加和构筑物平面组团布局使半地下污水处理厂在设计建造中具有占地小的显著优势,但在技术改造工程中却成为明显的制约因素.项目提标改造设计中,与二期工程统筹考虑,在对既有设施工艺核算与采用CFD流体仿真模拟等基础上,采用生化池流态改造及新增深度处理单元等技术措施,实现精准改造.改造工程建成投产后,项目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考核排放标准和内控水质标准.

    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深床滤池水力流态

    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刘超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化焚烧可集约、高效地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的主流技术之一.干化焚烧工艺构成相对复杂、设备仪表众多,客观评估工程设计和运行情况难度较大.结合我国污泥干化焚烧主流工艺"间接干化+流化床焚烧"的特点和评估需求,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状态表征、问题识别、优化方向辨识和优化空间预估的技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某污泥干化焚烧工程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用于其不同时间的运行状态评估进行了简要解析.

    污泥处理处置干化焚烧技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

    关于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核算方法的研究

    曹蕾蒋永伟王心培陈佳佳...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核算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的必要性及该指标对管网精准排查的指导作用.在探讨原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核算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综述了现有国内对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质效的研究和评估,对比了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核算方法,提出更为科学、准确的核算方式.基于优化核算参数的需求,综述了运用监测和模拟技术分析管网内部复杂运行状态、量化影响管网水量、水质变化因素的研究.对广泛运用智慧水务进行全流域一体化动态监测及实时水量水质平衡分析的前景提出了展望.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核算方法排水管网模型模拟

    "One Water"理念下的城市内涝防治对策思考

    王贤萍解明利唐建国
    53-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极端天气频发,暴雨天气概率增加,给城市内涝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One Wa-ter"理念是指用维度提升法来系统做好城市内涝防治工作,除了实现城市排水安全,还要实现城市水资源科学利用、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有效修复等综合目标.分析了导致城市内涝的三方面原因:因洪致涝、长历时和短历时强降雨致涝;探讨了"One Water"理念下城市内涝防治目标;提出了"绿、灰、蓝、管"的具体措施.

    OneWater城市内涝内涝防治极端天气

    韧性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创新设计实践

    张韵王洋魏国王帅...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地震及洪涝灾害频发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城市应对不确定风险将成为常态,韧性城市建设成为一项世界性共同议题,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基础,也是城市灾害的承灾体;承灾体受灾害的程度,除与致灾因子的强度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灾体自身的脆弱性.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重视提高韧性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鲁棒性、冗余性、可恢复性、适应性、智慧性"的创新设计,提升灾害抵御能力.转变传统设计理念,兼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灾中设施功能的支撑;预判灾害发生时基础设施的破坏顺序,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系统规划内涝体系与外洪的边界,融合地上地下调蓄空间;深化国家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类安全韧性评估预测方法、设计规范标准及灾后恢复方法等,推动风险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韧性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鲁棒性冗余性可恢复性适应性智慧性

    环保政策限制下临海化工园区排涝策略研究

    陈盛达吴荣波李鹏辉周雁潭...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临海化工园区保护对象的重要性,防洪排涝标准相对较高.福建某经济开发区原防洪排涝规划遵循现状水系和地形,布局骨干排涝河道,而按新的环评要求,需要改变雨水排放口的位置,这将对排涝通道布局产生重大的调整,因而有必要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园区的排涝问题.充分考虑环评要求和场地特点后,提出了 3 个较为合理的排涝方案.通过推求设计暴雨、产汇流计算,建立研究区域一维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了各方案设计暴雨下的涝水位,最后对多种排涝方案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工程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友好性提出合理的排涝策略.

    环评化工园区排涝策略雨水排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