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唐维新

双月刊

1005-7803

jswssygl@163.com

025-83620738 025-83620735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Journal Jiangsu Healthcare Administr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谭晓艳张敏施雯慧周健...
    455-458,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2010年与2020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公平性状况,为优化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江苏省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配置公平性,用泰尔指数衡量江苏省地区间、地区内的公平性差异及其贡献率。结果:2010年到2020年,江苏省每千人职业医师数从1。64人增加到3。16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从1。56人增加至3。47人,每千人床位数从3。42张增加至6。31张;2020年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的洛伦兹曲线较2010年更接近绝对公平线;2020年卫生机构、床位和卫技人员的基尼系数均低于2010年,卫生资源关于人口和关于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均低于0。4;泰尔指数提示江苏省卫生资源关于人口的配置公平性高于面积公平性,卫生资源配置差异主要来源于苏北苏中苏南组内。结论:江苏省卫生资源人均占有量2020年较2010年大幅提高,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不断改善,这得益于政府着力推进医疗改革,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造成卫生资源配置差异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地区实际健康需要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卫生资源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公平性

    DIP支付方式改革视阈下三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适宜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孙四平石彬王蓉钱宏梅...
    459-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DIP支付方式改革视阈下适用于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适宜技术管理体系并进行应用,为中医护理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护理部牵头,联合多部门组成院中医适宜技术委员会及其下属的中医护理学组,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病区构建中医适宜技术管理体系。基于中医护理体系,于2022年1月-12月在扬州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通过他评方法进行中医适宜技术体系的实际应用并验证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果:最终确定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管理体系包括四级管理结构、管理制度、会诊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绩效考核等,线上线下结合完成培训。2022年度医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病区共48个,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患者共11 431例次。2022年度中医适宜技术总收入为488 519元,与2021年同比上升257。70%。2022年度穴位贴敷总成本为35 976元,穴位贴敷总收入为65 956元。观察组穴位错误、皮肤破损、过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P支付方式改革视阈下构建的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适宜技术体系规范了中医护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DIP及中医护理知识水平,改善了患者相关症状,达到患者、医院、医保三方满意的结果。

    DIP支付中医适宜技术体系三级综合性医院构建与应用中医适宜技术

    BSC-KPI驱动的医院护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的研究

    李卫红徐婷婷杨月影徐德御...
    46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便捷、客观的护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结合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PI),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为每个维度和层级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在BSC基础上,确定KPI指标、责任分工及评价标准,并利用AHP确定权重。综合分析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专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质量明显改善(P<0。01),护士三基考核分数较前提高(P<0。001),第三方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从97。86%提高到98。9%。结论:本研究探索将BSC(平衡计分卡)与KPI(关键绩效指标)结合,并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的方法,构建医院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新思路。该绩效体系有助于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实现个人、科室和医院绩效目标的一致性,对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BSC-KPI护理绩效评估层次分析法(AHP)

    基于网络爬虫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情况比较研究

    马葳岚许文康张嘉怡陈海红...
    469-471,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心血管内科为例,采用网络爬虫获取好大夫、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和微医平台的服务提供者情况、服务提供情况及患者利用评价数据,比较不同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情况。研究发现,不同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生质量、服务数量和价格、患者评分存在差距。为弥合差距,应通过建立优质医生引入机制、提高注册医生活跃度、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等,促进互联网医疗平台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医疗心血管内科网络爬虫服务提供现状

    安徽省公立三甲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寅巳潘爱红陶文娟刘春霞...
    472-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立三甲医院利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契机,通过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布局,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有序、合理下沉,从而有效推进分级诊疗。作者以安徽省公立三甲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例,以1+1+N学科配对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模型构建,通过组织管理、业务帮扶、考评机制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从而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增加辖区居民就医体验。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并为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医疗集团分级诊疗资源共享

    农村慢性病纵向服务团队患者医疗服务连续性调查研究

    韩相如韦小米钱东福
    476-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层慢性病服务连续性现存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完善慢性病纵向服务管理模式。方法:通过采用自主设计问卷的实地调研式定量研究,收集患者主观连续性服务体验指标,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研究慢性病纵向服务连续性指标。结果:研究地区的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连续性有待提升,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不高,患者对乡镇卫生院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慢性病服务满意度需要提升。结论:应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纵向服务体系,畅通基层卫生信息共享渠道,制定慢病纵向服务考核机制,提升慢病服务质量和连续性。

    慢性病纵向服务团队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连续性

    广西某三甲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半径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倩
    482-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某三甲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半径及影响因素,为医院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3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出院的274 641例患者基本信息,统计患者来源构成、分布情况,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构成比进行卡方检验,对影响因素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探讨省内各地市来源患者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分别来自本市区、本市所辖郊县、本省外市、外省,占比为47。88%、26。56%、24。17%、1。39%,不同年份患者来源地区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4。76,P<0。01)。住院患者79%分布于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住院患者科室构成情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 7663。28,P<0。01);该院产科、新生儿科、内科、外科、儿科的患者主要来源于本市及郊县,来源于本省其他地区的患者主要分布于该院儿童康复科、儿童保健科、重症医学科、五官科和妇科,各病区住院患者来源地构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 23863。49,P<0。01)。儿科近6年来本省外市来源患者占比从2018年20。7%逐年提升至2023年的27%,外省来源患者从2018年占比0。6%逐步提升到2023年的0。9%,儿科历年来患者构成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68。17,P<0。001);2023年小儿外科外省患者占比恢复到了2018年3。2%的水平,2023年本省外市患者占比是32。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26。2%、2019年24。7%的占比;小儿科历年来患者构成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37。65,P<0。001);新生儿科患者2021年、2022年、2023年来自本市区的患者占比较之前3年出现明显增长;来自外省患者占比从2018年的0。2%增长到2023年的0。6%,历年来新生儿科患者构成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30。03,P<0。001)。省内各地市来源出院患者数与公共交通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0。897,P<0。01),与自驾距离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0。907,P<0。01),与省内各地市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0。676,P<0。05)。结论:为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半径,该院需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合作,提高社会影响力。

    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半径影响因素

    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服务的PEST-SWOT分析

    庄巧娜林家荣陈孙郴
    487-491,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市级三甲公立医院为例,运用PEST-SWOT分析法探讨三级公立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在实践中具备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的挑战,并将分析结果按照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进行组合,得出SO增长型策略、ST竞争型策略、WO扭转型策略、WT保守型策略,以期为三甲医院"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医养结合三级公立医院PEST-SWOT分析

    扣分制管理办法在医务人员年度考核中的实践运用与效果评估

    丁一张宏霞杨成
    492-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年度考核中扣分制管理办法的效果,重点评估其对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发展和科研参与的影响。方法:采用卡方趋势检验,分析2019年-2023年间医院内部医疗记录、患者满意度调查以及医务人员培训与科研活动数据,探究扣分制实施的实际效果。结果:扣分制考核显著提升了临床路径入组率、手术质量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同时,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科研产出亦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病历三日归档率的微幅改进未达到统计显著性,揭示了对病历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结论:扣分制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不仅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持续改进,也激励了医务人员的职业成长和科研参与,为公立医院提供了一种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扣分制年度考核医务人员效果评估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国家医疗中心试点医院人力资源动态管理研究

    吕春芳
    497-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的构建涉及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某公立医院获批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本文以该医院为例,对其从筹建到正式运营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运用双因素理论进行优化,为医院从初创期向成长期顺利发展奠定基础,并可为同等条件背景下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公立医院双因素理论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