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周善乔

双月刊

1009-8860

Jsxyxb@263.net

025-83322219;025-83382247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水佐岗49号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或文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行学术奠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工作时代的生活意义追问——基于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的反思

    张容南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伦理学家约翰·达纳赫认为,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机会的后工作时代,人们将面临缺乏生活意义的危机,解决这一危机的途径可以是"人机融合"和"游戏乌托邦".然而,这两个解决方案都有各自的问题,无法提供人类所需的意义.研究表明,即便技术性失业会出现,人类也依然能够找到方法去开发和塑造新的"工作".此外,有偿工作并非人类获取意义的唯一来源,减少无意义的工作对于关怀伦理学家期待的家庭生活的繁荣是有益的.未来自动化的场景应该帮助我们减少无意义的工作量,而增加有意义工作的部分,这应成为引导技术发展的伦理方向.通过认真对待达纳赫的担忧,可以对什么是有意义的工作、如何理解成就等问题提供批判性的见解.

    技术性失业成就差距生活意义关怀伦理

    "生生之道"视域下《周易》的生态价值意蕴窥探

    张洪雷张宗明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易》以"生生之谓易"的宇宙意识生成为理据,洞悉宇宙万物存有的内在机制,蕴含着生生之道的宇宙化生模式.人在宇宙之中,通过以"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形式探究宇宙信息和自我实现形式,贯穿着尊重自然和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成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命脉.基于此,《周易》生态意识的价值实现是以"生生之道"为逻辑起点,以"厚德载物"和"参天化育"的人道价值实现处理好天道与人道生态和谐关系为逻辑生成,不仅反映了先民们对宇宙生态化的模仿,而且本质上是宇宙的生命之理印证到人的思想和行动之中,折射出合情合理化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从历史传承性的视角看,《周易》蕴含的生态价值思想能够为人类发展中的生态危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周易》生生之道生态意识生态价值

    重思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哲学关系——历史与文本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考察

    王婧菲凤启龙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是判断两者理论关系的重要文本基础,也是国际学术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之一.从历史来看,《1844年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的首次收录、MEGA1的系统性编纂、《历史唯物主义早期文选》的非顺序性编辑、MEGA2的逻辑与写作双顺序编辑等历史时期,在不同版本中呈现出与其相应的意识形态话语相一致的编辑顺序,并引发了持续的争议.从思想史来看,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哲学关系呈现出复杂且多变的状态,随着马克思研究的推进,他对黑格尔的态度也发生着一种辩证性的运动,而《1844年手稿》则是其思想转变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之一.从文本来看,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对黑格尔的批判不仅仅局限于[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对两者哲学关系的再考察要放到更广阔的思想背景和文本内容中去重新思考.

    青年马克思黑格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史

    早期毛泽东文艺文化思想举要

    陆扬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的文艺文化思想作为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早年《<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文化书社缘起》,以及日后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皆鼎力推举新文化运动,并以科学、哲学、文学为其主干.这可视为毛泽东文艺文化思想的形成时期.毛泽东文艺文化思想最典型的表征形态,是1942年5月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无产阶级立场问题,呼吁文艺工作者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坚持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批评标准,对于中国后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产生了不无争议的压倒性巨大影响.毛泽东最终是在鲁迅的样板里,树立了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完美结合的典型.

    毛泽东文艺文化思想阶级属性批评标准鲁迅

    马克思的文字之思与汉字美学

    骆冬青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晚年关注人类文字起源,思考"象形文字"相关问题,是"回到事情本身"的本原之思.汉字初文与图象思维和马克思实践观下的图象实践——"原初书写"有着密切关系.汉字之"意义",尤其是深层之"本义",正由"初文"之"图象"显示.汉字的"形、音、义"结构中,"形"、"义"直接发生关系.汉字"初文"直接捕捉"象",以及此"象"直接指向"事物".马克思对于人类交往实践的重视,启发了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马克思对原初文字的关注,与早期人类交往中的手势语言密不可分.手势语言,以手"指"事、"言"事,乃指事之先声.汉字指事,使"事"这一无形可象的对象,能够用"指"这一带有强烈意向性的行为来图画,突出汉字美学中元图象可自指本身的美学核心.汉字迻译马克思文本,"勞動"二字所蕴含的汉字图象,相当程度上阐释了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内核,印证了马克思的文字之思.

    马克思原初文字汉字图象初文本义

    德国经济数字化:战略演进、政策和实施重点、进展及问题

    丁纯陈芊凝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德国以首推"工业4.0"、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而享誉国际.德国的经济数字化转型经历了"依托科技创新夯实ICT技术基础"、"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以及"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三个主要阶段,并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市场化机制,尤其注重对中小企业的赋能和打通其数字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就迄今为止的转型表现而言,德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不足、人才资源短缺、技术采用率低以及数字技术竞争力下降等诸多挑战.我国应借鉴德国的经验教训,增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能力布局,通过有效政策、平台与协作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政策实施中引入专业机构以保证成效,同时改进和优化数字领域的人才培养框架.

    德国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工业4.0

    地缘经济割裂、再全球化及中国的应对

    张天顶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来自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等因素的严峻挑战.这些因素导致的地缘经济割裂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持续性威胁.需要以全球化发展为切入点,探讨主要经济体在应对全球化的态度和发展路径上的多元取向,分析全球化和地缘经济割裂所带来的经济成本,明确基于全球经济网络的地缘经济割裂发展实践是不可持续的.在当前背景下,推动"再全球化"成为一种有望减轻地缘经济割裂带来挑战的方法.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更深层次的全球价值链协作,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再全球化"并非等同于无序的全球互动.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积极贡献者,中国在推动"再全球化"进程中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全球化去全球化地缘经济割裂再全球化

    中国社会体制创新:新形势、新挑战与新任务

    王伟进陆杰华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体制创新取得了重要成就,从制度建设上看主要包括平安中国体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体制日渐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持续优化.当前,我国社会体制创新面临新的形势,突出表现为要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难题,要适应新阶段社会矛盾和风险发展的新形态,要面向当前改革所需的效率、公平和安全三维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体制创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体的活力激发不够,表现为政府管理社会和保护社会间欠平衡,社会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激励不足,社会主体的经济社会潜能无法充分释放.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赖于将社会的主体性作用进一步充分发挥,最大程度优化社会体制,统筹发展和谐社会、活力社会和韧性社会,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活力社会的治理结构.

    社会体制社会建设活力社会韧性社会

    环卫工人职业选择的行动逻辑及其内在张力——基于上海陇上街区的田野调查

    杨发祥李金梦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环卫工人是底层劳动者群体的缩影,也是城市生活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职业群体.基于理性选择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上海市陇上街区的田野调查,勾勒环卫工人的群体肖像和现实境遇,从生存理性、发展理性和价值理性等维度出发,可以系统探讨环卫工人职业选择的行动逻辑及其内在张力.研究发现,环卫工人的职业选择,是生存理性、发展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耦合过程,既有生存理性与发展理性的协同,又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竞合,也是在结构性内外部约束下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的复杂产物.

    环卫工人职业选择生存理性发展理性价值理性

    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政治效能和实践指向

    方雷张利涛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与美西方民主模式相比,我国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党的领导是发展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党的地位、性质、初心使命等共同决定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政治效能和实践指向,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党内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保障作用,塑造党内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互促进、双向赋能的良好互动关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将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效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