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殷富

月刊

1008-2549

daxue@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091,8806021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升生命意义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魏琳诺耿希峰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意义感指的是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自我成就感与价值感的程度.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是大学生在这一求学的特殊时期,对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感知.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生命意义感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心理委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

    祝伟娜聂艳霞曹连平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引导和启发式的心理干预方式,可以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充分发挥心理委员这支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在班级同学之间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实践模式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自助—互助"理念,弥补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提升了心理委员工作效能,推动了心理育人实效.

    高职院校心理委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

    ——兼论对大学生不确定感研究的启示不确定-认同理论(UIT):概念、内容及元分析研究

    宫黎明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确定-认同理论认为,人对自身的感知、态度、价值以及行为的不确定体验是痛苦的,为避免或消除这些不良情绪,人们会通过群体认同来获得确定感.对大学生来说,在学习、生活中的群体认同是推进其发展的持续动力,反之则容易导致其出现自我怀疑乃至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不确定-认同理论研究的述评,结合我国实际阐释该理论对我国大学生不确定感研究的启示.

    不确定-认同理论不确定自我不确定群体认同

    大学英语教师的情感劳动:内容和策略

    陈庆娟黄文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需要教师的情感劳动,情感劳动是教师的职业内在属性.大学英语教师的情感劳动包涵情感型教学、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以及情感型的师生关系.探索这三方面大学英语教师情感劳动的具体内容和优化策略,将极大提升教师情感劳动的质量、有效性,促进教师的情感素养发展和职业幸福感提升,也促进学生的情感积极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全人教育.

    情感劳动大学英语教师内容策略

    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张冰崔议云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但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改善带来积极影响,还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带来促进作用.本文研究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路径,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

    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春桃徐宁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强国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其不仅包含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形式方面的问题,也包含课程体系方面的问题,而要想更好地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尝试融入红色文化的资源,营造红色文化的学习环境,借此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受到感染、受到激励、受到教育,为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

    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背景下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四个定力

    罗雄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只有坚持"四个定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践行"心中四有",全面学习提升"八大执政本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在"四个伟大"战略的纵深推进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贡献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四个定力

    论高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前提、基础与路径

    俞光华何雁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追求,"立德"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树人"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体系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育"时代新人"为宗旨,以人员建设、过程控制和内容充实为抓手,推进"三全育人"目标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实践工作中,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特点和优势,夯实育人基础,构出特色,建出成效,最终实现铸魂育人,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立德树人"水平.

    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新工科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研究

    娄国祎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速兴起,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并加速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对俄全面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龙江丝路带"建设过程中,急需高质量、高素质的俄语人才做保障.黑龙江省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立足于世情、国情、省情,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形势,在俄语人才培养上,不断拓宽战略视野、对接发展需求、提升师资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为科技强国战略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卓越人才.

    新工科黑龙江省俄语人才教学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外语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为研究对象

    杨婧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外语复合式应用型人才是各外语类高校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进行"日语+IT"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并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人类命运共同体日语+IT复合式应用型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