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课程改进策略研究

    王星星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探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课程改进的路径.通过分析社会认知理论与应用型高校创业法律课程之间的关联,梳理当前创业法律课程的现状,基于此提出了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引的改进策略:优化课程设置结构,更新拓展内容以契合社会认知发展需求;融合社会认知理论创新教学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成效;构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考核体系,强化认知反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利于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教育环境,以期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社会认知理论应用型高校创业法律课程改进策略

    基于Multisim软件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改革

    由春秋张伟光黄超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践行的深入,为了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聚焦于"学生产出",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及实现金课的"两性一度",现基于Multisim软件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业、研究报告等考核内容进行改革,让学生采用Multisim软件设计、仿真设计类和创新类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分析电路、设计电路、应用电路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Multisim软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改革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林承园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渠道,借助实践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科学家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科学家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也有很多结合点,体现在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引领性与主导性、客观性与灵活性,从而实现思政课学思践行、思政课理论教学、青年自我意识、教师教学能力等多维提升.针对这些结合点,在实践上分别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和虚拟实践四个方面达到信息交流、文化浸润、身体力行和思想锤炼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家精神实践教学

    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袁超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形式丰富、内容多元,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记录着党领导人民群众的奋斗征程,展现了党和英雄人物的精神品格,对激发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本土红色文化为抓手,是思政课的优质素材,为凝心聚魂、锤炼品质提供有力举措.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本土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存在"距离远""程度低""形式死板"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巧用社会实践、巧探文化内涵、巧借网络平台的方法,使三者协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解决本土红色文化在教学使用中的问题,助推高校思政课应用实践的丰富和巩固.

    本土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大学3I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张俊超黄永辉方晓超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 3I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前观点(Idea)—课中交互(Interaction)—课后整合(Integration)"链式模式强调课前自学的问题导向性、课堂师生间的实质互动,以及课后的深度思维整合.课前搜集探究阶段,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注重问题的现实性和挑战性,鼓励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观点;课堂讲授互动阶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持续的专业发展,高位引领学生研究创新,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设计目标导向的活动任务并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估反馈,展开师生和生生间的实质互动;课后内化整合阶段,通过反思总结——应用实践——拓展阅读、讨论交流——创造性活动——持续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理解,最终达成学生思维的深度整合.

    大学3I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刘艺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关键课程,需要在内容和方法上与新质生产力相融合,以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为充分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路径,以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时代人才需求.

    新质生产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教书育人》(下旬刊)投稿须知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