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全育人"视域下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研究

    薛月爱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正确历史观是坚定历史自信的价值引领,是增强政治认同的基础,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剑。从"三全育人"理念来审视当前高校历史观培育现状,普遍存在全员育人不到位、全程育人未贯通、全方位育人未健全等典型问题。"三全育人"理念为提升大学生历史观培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育人主力军建设上,要唤醒育人自觉、提升育人能力、全员培育,凝聚合力;在育人过程中,加强大中小一体化合作和延伸高校培养链,全程培育,梯次递进;在育人方位上,完善历史教学体系、搭建多元历史教育载体、加强制度保障和环境创设,全方位培育,协同融合。

    "三全育人"历史观培育历史自信

    全方位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破解

    王玲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方位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时代思政教育理念。其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诠释了思政教育的核心规律。因此,文章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当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全方位育人理念提出解决的策略,意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探寻思政教育的新渠道,拓展思政教育的新视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大学生成长成才,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全方位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齐鲁优良家风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谢惠丽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鲁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感召作用,对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齐鲁优良家风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明确主要内涵,深刻领会两者文化同根、内容相契、目标恰切的互通逻辑,着力探索有效现实路径,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浓郁氛围。

    齐鲁家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

    背景·内涵·路径: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

    于晴张艳君刘文珂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全面而又全新的解答,是在回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迫切呼唤下的时代产物。该重要论述阐释了时代新人的内涵特质,即在理想信念维度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在精神状态维度是"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坚定者、搏击者",在综合素质维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进行针对性有效培育。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既有利于时代新人培育相关理论的深化拓展,也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习近平时代新人培育路径

    "知行合一"理念驱动下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自主认知培养路径探究

    王健赵国生姚登举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博弈最终要归结于人才的博弈,现如今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在此基础上,首先阐述了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特点,接着分析了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并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弊端,提出了以"知行合一"为理念驱动的网络安全人才自主认知学习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分层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学生自主认知学习过程。在"知行合一"的理念下,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新方案,为社会培育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理性求实"复合型人才。

    知行合一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自主认知学习

    书院与学院协同育人共生机制研究

    甄莎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书院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形成书院和学院共存的新型人才培养格局。在梳理总结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的共生形态、共生要素和共生特征的基础上,发现存在育人机制不清、职责不明、双院管理冲突、沟通不畅、缺少监督考核、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从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创造共生环境、成立双院协同组织机构、促进有效的能量交换、强化监督考核制度建设、提升育人成效等相应解决对策,以促进书院学院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书院制协同育人共生模式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路径——以行为经济学课程为例

    冯娟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倡导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和创新指导。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行为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资源可以在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对比中、研究方法引领中、人文价值培育中进行深度挖掘,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行为经济学课程的思政教学需要统筹课程顶层设计,推进"网格化"谋篇布局;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推进"全过程"育人实现;嵌入课程创新创业,推进"体验型"产教融合;落实课程评价体系,推进"多方位"效果检验,使学生更好地形成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行为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双碳目标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工科专业教材体系研究

    于国清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和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作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关键专业之一,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调整和完善现有教材体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材体系完善的基本思路是:裁减现有教材中的重复授课内容和知识体系混乱的内容;优化教材体系,重视建筑能源系统能耗研究与分析;增加电子教材,保证授课内容与授课形式与时俱进。通过完善现有教材体系,适应双碳目标和新工科对建筑能源系统的新要求。

    双碳目标新工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材体系

    基于CIPP模式的"广告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雷宇李勇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简称为CIPP模式),以安徽科技学院"广告学"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构建"广告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于具体的课程思政评价中,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课程思政经费投入、积极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新场景等建议,为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CIPP模式广告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岳云强刘婷孙娟娟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对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史进程基本经验